林牧之在御前会议上的最终裁决,如同一声号角,正式吹响了寒川帝国向“蒸汽轮机”这一未知领域进军的冲锋。质疑的声音并未消散,而是转化为沉甸甸的压力与审视的目光。获批的专项经费,并非可以随意挥霍的巨款,而是与“阶段性目标考核”紧密挂钩的“军令状”。这意味着,以陈烁和林烁为首的研发团队,每一次拨款的使用,都必须拿出看得见的进展,否则项目随时可能被中止。这已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攻关,更是一场关乎个人荣辱、部门信誉乃至国家战略方向的豪赌。赌注,是寒川未来的国运;赌桌,是格致学院深处那间戒备森严、日夜灯火通明的“玄字第一号”工坊。
工坊内,气氛与以往任何项目都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大规模工匠的喧嚣,只有精密的机床、闪烁的烛火、堆积如山的演算稿以及一小群神情专注、几乎不眠不休的学者和顶尖匠师。墙壁上悬挂着巨大的“蒸汽轮机”原理图和各种应力分析草图,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金属粉末和紧张的气息。
项目核心成员不过二十余人,皆是陈烁与林烁精心挑选的、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精英。他们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林烁作为技术总负责,几乎住在了工坊,双眼常常布满血丝,时而伏案疾书,推演公式,时而与匠师们围在车床前,讨论一个叶片的弧度、一个喷嘴的角度。陈烁则坐镇调度,顶住来自朝廷各部对资金消耗和进度迟缓的质询,为团队争取最大的自由空间和资源保障。
然而,前进的道路布满荆棘。第一个阶段性目标——设计并制造出一台能够稳定运行片刻的小型单级冲动式涡轮原型机,就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最大的挑战来自材料与工艺。 理论上的美妙构想,在冰冷的金属面前显得无比脆弱。高压蒸汽的冲击力远超预期,最初试制的普通钢制叶片,在第一次测试中就如同脆弱的纸片般扭曲、断裂,甚至崩飞,险些造成严重事故。工坊内一片沉寂,只能听到蒸汽泄漏的嘶嘶声和众人沉重的呼吸。
一位资深的老铸匠李铁手,抹去脸上的油污和汗水,声音沙哑地对林烁说:“林博士,这蒸汽……忒霸道了!咱们用的已是上好的精铁,还是顶不住。非得找到更韧、更硬的钢不可!而且这叶片的形状,光靠锤打和普通车床,精度远远不够,必须得有更精密的铣削功夫!”
材料组的负责人,一位年轻的材料学博士苏青,紧锁眉头,翻看着一堆失败叶片的残骸:“李师傅说得对。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合金配方,既要高强度,又要耐高温氧化,还要易于加工。现有的钢种,性能指标都达不到要求。这……这需要从头开始试验!”
工艺组的匠师们也一筹莫展:“加工这样的复杂曲面叶片,而且要求极高的平衡性,现有的工具和方法,太难了!误差稍大,运行时震动就能把整个转子毁掉!”
挫折感如同乌云笼罩着工坊。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第一阶段的目标期限日益临近。外界质疑的声音再次响起,甚至有官员私下议论,说陈烁和林烁是“好高骛远,劳民伤财”。
一天深夜,工坊内只剩下林烁和几个核心成员。连续失败的疲惫和对未来的迷茫,让一位年轻学者忍不住哽咽:“林兄,我们……我们是不是太天真了?这条路,真的能走通吗?万一……万一到最后还是失败,我们如何面对陛下,如何面对朝廷的期望?”
林烁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和远处皇宫依稀的灯火。他想起陛下在朝堂上那坚定而充满信任的目光,想起陈大人为他们扛下的重重压力,想起团队无数个不眠之夜。他转过身,脸上虽然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清澈和坚定。
“诸位,”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此刻所经历的,正是突破‘天花板’必须付出的代价!若轻而易举,何谈‘革命’?何谈‘豪赌’?”
他拿起一块扭曲的叶片碎片,沉声道:“奥伦特人或许也在摸索,但他们有数百年的积累。我寒川欲后来居上,唯有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与智慧!材料不行,我们就创造新的材料!工艺不精,我们就发明新的工具!这才是‘科技兴邦’的真谛——不是模仿,而是创造!”
“陛下将宝压在我们身上,这是一场豪赌。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的汗水、智慧,甚至生命,去增加赌赢的筹码!现在还不是放弃的时候!”
林烁的话,重新点燃了团队的斗志。陈烁在得知困境后,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加大了支持力度。他动用一切资源,从全国各地调集最优秀的冶金师和工匠,开放工造司所有的实验设备,甚至不惜重金,通过秘密渠道从西域引进了一些特殊的矿石样本和加工技术。
接下来的日子,是近乎疯狂的试错与攻关。材料组在苏青的带领下,尝试了上百种合金配方,记录下每一次冶炼、淬火、回火的数据,分析金相组织。工艺组的匠师们,在李铁手的指导下,硬是靠着手工和简陋的夹具,一点点改进铣削和抛光技术,摸索着制造更精密的量具和卡盘。林烁则带领理论组,根据每一次失败的反馈,不断修正叶片的气动外形和强度计算模型。
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工坊内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失败品。但团队成员们相互鼓励,从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中汲取力量。
转机,出现在一个看似偶然的发现。苏青在试验一种加入少量稀有金属“铬”的合金时,由于炉温控制的一个微小失误,得到了一块色泽与其他样品略有不同的钢锭。起初他们以为又是废品,但李铁手在加工时意外发现,这块钢的韧性出奇的好。经过严格测试,这种“意外”得到的合金,其强度和耐热性竟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是它!”苏青激动得几乎跳起来。他们立刻复盘了那次“失误”的工艺条件,经过反复验证,终于稳定地制备出了这种被暂时命名为“青钢”的新型合金。材料的瓶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几乎同时,工艺组在一位心灵手巧的年轻女匠师云娘的奇思妙想下,设计出了一套利用齿轮和丝杠传动的简易“仿形铣床”雏形,虽然粗糙,但大大提高了叶片加工的精度和一致性。
好消息接踵而至。理论组也通过大量计算和模拟(利用水力驱动的简易计算装置),优化了叶片的翼型,减少了应力集中。
当第一套用“青钢”打造、经过新工艺加工、符合新设计图纸的叶片和转子总成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到改进后的试验台上时,整个工坊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陈烁也亲自到场,神情凝重。蒸汽阀门缓缓开启,高压蒸汽嘶吼着冲向叶片。转子开始转动,起初有些晃动,但很快,在精心调校的轴承支撑下,它稳定了下来,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转速持续攀升!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转子依然在平稳高速旋转!测量仪器显示,其转速和扭矩输出,远远超过了同等蒸汽消耗量的往复式蒸汽机!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工坊内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人相拥而泣,李铁手老泪纵横,苏青和云娘激动地击掌,林烁则紧紧握住陈烁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中闪烁着泪光和无比的喜悦。
陈烁看着眼前这台虽然简陋,却意义非凡的原型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林烁说道:“这第一步,我们赌赢了!但这只是开始,后面的路,更长,更艰难。”
林烁用力点头:“大人放心,我们有信心!”
第一阶段目标超额完成的消息和试验数据,被火速密报至林牧之。报告中附上了那枚至关重要的“青钢”叶片样品。
林牧之在御书房内,抚摸着那枚冰凉却蕴含着无穷力量的叶片,听着陈烁的详细汇报,良久,脸上露出了深邃而欣慰的笑容。他对身旁的近侍感叹道:“朕这一宝,没有押错! 寒川有此等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臣工,何愁不能开创万世之基业?传旨,重赏‘玄字一号’工坊所有有功人员!准其进入第二阶段研制,目标——建造可用于小型舰船演示的实用化轮机!”
“蒸汽轮机”原型机的初步成功,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看到了耀眼的光芒。这场关乎未来的豪赌,赢得了至关重要的第一局。它不仅验证了革命性构想的可行性,更是寒川帝国在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工艺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极大地提振了整个国家的信心。寒川科技,正以其惊人的魄力与坚韧,强行撬开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天花板”,向着一个全新的动力时代,迈出了坚实而豪迈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