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帝王的评价虽语气不同,但核心一致:帝王的“个人才华”必须服务于“治国责任”。宋徽宗的悲剧,在于他颠倒了二者的顺序——把艺术家的喜好当成了主业,把帝王的本分抛诸脑后,而这正是所有“守成”或“开国”帝王最警惕的“亡国陷阱”。
天幕继续播放
【四、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构陷忠良的奸相
活跃时期: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公元1127年—1155年)
核心罪行:主张与金国议和,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破坏南宋抗金大业,导致南宋长期偏安
秦桧,出身江宁(今江苏南京),早年曾考取进士,在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靖康之耻”后,秦桧与宋徽宗、宋钦宗一同被掳往金国,后于公元1130年携家眷“逃回”南宋。
回到南宋后,秦桧凭借其“金国经历”与圆滑的政治手腕,很快得到宋高宗赵构的信任,先后两次担任宰相,总揽朝政长达十九年。
秦桧的核心政治主张是“向金求和”,这与南宋初年以岳飞、韩世忠为代表的“抗金派”形成尖锐对立。
当时,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战斗力极强,多次击败金军,尤其是公元1140年的“郾城大捷”,岳飞率军大败金军主力,兵锋直指朱仙镇,距离金国控制的开封仅数十里,金军甚至流传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此时的南宋,若能乘胜追击,完全有机会收复中原失地,甚至迎回被掳的二帝。
但宋高宗赵构担心岳飞收复中原后,会迎回宋徽宗、宋钦宗,威胁自己的皇位;同时,他也畏惧金国的军事力量,不愿与金国彻底决裂。
秦桧看透了宋高宗的心思,便极力主张议和,甚至不惜陷害抗金将领。他先以“孤军深入”为由,强令岳飞班师回朝,随后又罗织罪名,诬陷岳飞谋反。
公元1141年,秦桧指使万俟卨(mo qi xiè)等人,以“莫须有”(意为“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
尽管朝中大臣纷纷为岳飞鸣冤,甚至连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都曾出面劝阻,但秦桧仍执意要处死岳飞。
同年十二月,岳飞等人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岳飞死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以表清白。
秦桧杀害岳飞后,立即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南宋向金国称臣,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每年向金国缴纳二十五万两白银、二十五万匹绢帛。
这份和议,让南宋彻底放弃了收复中原的努力,从此长期偏安于江南地区,沦为金国的“附属国”。
秦桧的罪行,不仅在于杀害忠良,更在于他摧毁了南宋的抗金士气,阻断了华夏文明收复失地的希望。
他当权期间,还大肆打压异己,实行“文字狱”,凡是主张抗金的大臣、文人,均被诬陷为“反贼”,导致南宋朝政日益腐败,民生凋敝。
秦桧死后,宋高宗追赠他为“申王”,赐谥号“忠献”,但到了宋宁宗时期,朝廷为岳飞平反,追夺秦桧的爵位,改谥号为“谬丑”,并将其画像跪在岳飞墓前,以示惩戒。
时至今日,杭州岳飞墓前的秦桧夫妇跪像,仍被百姓唾骂、击打,成为“奸佞”与“卖国”的象征。秦桧的名字,早已超越个人,成为中国历史上“陷害忠良”的代名词,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评论区
「不想当厨子的裁缝: 没有完颜九妹的授意,秦桧不敢」
「九妏龙: 赵构没当皇帝的时候打仗挺猛的,当了皇帝就怂了,他不想收复失地是怕老皇帝回来。但是搞不懂他为什么后来一直想议和,只是自己怂么?[捂脸][捂脸][捂脸]」
「土狗: 人真的是复杂的 谁能想得到最开始秦桧居然是战派」
「九零后老帅哥: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秦桧年轻时也是铁骨铮铮,誓死抗金,但在敌营三年,他的傲骨却是碎成了骨头渣,杀岳飞等同于杀死了曾经那个自己!」
「安月林: 忠臣 都死在奸臣和皇帝之手
自古以来从来 功高盖主 皇帝忌讳
杨家将 戚家军 岳家军 为国为民
最终还是逃不过 奸臣 昏君害死」
「宁哥: 秦桧死都没想到,现在自己有多悲惨,天天让游客打!因为它欠打,它只配用着它![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看完天幕播放的秦桧的事迹,各个时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汉高祖刘邦:“俺当年跟项羽争天下,靠的是萧何、韩信这些肯拼命的兄弟!秦桧倒好,自家有岳飞这样能打硬仗的将才,他不帮着保家卫国,反倒帮着外人害忠良,这跟‘通敌卖主’有啥区别?要是在俺这儿,先把他扔进大牢,让全天下的人都骂醒他!”
汉武帝刘彻:“秦桧之流,乃‘国之蟊贼’!朕治汉以来,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为志,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皆为护我疆土、扬我汉威。秦桧却为一己私利,劝君求和、诛杀忠将,此等‘卖主求荣’之辈,若在汉廷,必以‘通敌叛国’罪诛九族,曝尸街头以儆效尤!”
东汉光武帝刘秀:“朕当年在乱世中重建汉室,靠的是‘柔道取天下’——既得将士拥护,又得百姓支持。秦桧杀岳飞,寒了将士的心;主议和,失了百姓的望,这是把‘民心’和‘军心’都推给了敌人!没有民心军心,再想稳局也稳不住,他这是在毁大宋的根基啊!”
曹操:“秦桧这小子,‘狠辣’有余,‘格局’不足。他想替主子稳局,却用‘杀忠’之法,落得千古骂名——蠢!若换作我,要议和便先强兵,要夺权便先安内,既不背‘骂名’,又能掌实权。不过,他‘替君背锅’的心思,倒有几分‘识时务’,可惜手段太劣,成了‘奸贼’,而非‘能臣’。”
隋文帝杨坚:“秦桧最大的错,是‘丢了天下之心’。朕灭陈统一,靠的是‘轻徭薄赋、安抚民心’,而非‘诛杀功臣、妥协求和’。他杀岳飞,寒了将士之心;他主议和,失了百姓之望——人心一失,江山再稳也是‘偏安’,何谈长治久安?治国者,当以‘民心’为根本,秦桧连这点都不懂,配称‘宰辅’吗?”
唐太宗李世民:“君者,舟也;民者,水也;臣者,楫也。秦桧身为宰辅,不思‘辅君安民、守土御敌’,反而构陷忠良、媚敌求和,是‘坏楫之木’,更是‘覆舟之祸’!朕任房玄龄、杜如晦为相,皆以‘直言敢谏、为国分忧’为要,秦桧若在唐,连‘入朝为官’的资格都无,何谈宰辅之位?”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朕一心想统一天下,到处招揽能臣猛将,就是为了让百姓过安稳日子!秦桧倒好,有岳飞这样能打胜仗的将军,他不用来收复失地,反而杀了他,还跟敌人求和——这不是治国,是误国!要是他在我手下,我先让他去前线扛枪,看看战场的残酷,再治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