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王阿姨带着她的老姐妹来到了祥瑞居。这位新来的访客姓吴,约莫六十岁年纪,面容消瘦,说话间不时发出几声沉闷的咳嗽,听起来痰音较重。
“阿祥师傅,这就是我老姐妹,吴姐。”王阿姨介绍道,“她这咳嗽折腾快一个月了,白天还好些,一到晚上躺下就咳得厉害,觉都睡不成。”
阿祥请吴阿姨坐下,递给她一杯温水。“吴阿姨,您慢慢说,这咳嗽具体是怎么个情况?喉咙痒不痒?有痰吗?痰是容易咳出来还是黏着不容易出?是什么颜色的?怕不怕风,感觉身上发不发冷?”
吴阿姨喝了一口水,顺了顺气,仔细回想:“喉咙倒是没那么痒,就是觉得有东西堵着,气不顺。有痰,白色的,有点泡沫那种,不算特别黏,但总觉得没咳干净。晚上一躺下,就觉得胸口那块更堵得慌。怕风,稍微吹点风就觉得后背发凉,咳嗽也会加重。”
阿祥听完,心里有了个初步判断。他解释道:“吴阿姨,听您这么说,您这咳嗽听起来偏于‘风寒束肺’兼有少许痰湿。晚上阳气入内,体表卫气相对不足,寒邪更容易作祟,加上躺下后痰湿更容易阻滞气道,所以会咳得更厉害。医院开的药要继续用,我这边给您说几个民间常用的、相对安全的辅助调理方法,您看看哪个方便,可以试试。”
吴阿姨连连点头:“好好,您说,我记着。”
“第一个方法,是烤橘子。”阿祥开始详细说明,“您去买几个新鲜的、皮色橙红的最好是带柄的蜜橘。用一根铁筷子或烧烤签,从橘子柄那里插进去,放在燃气灶上,开小火,来回翻动着烤,要把整个橘子皮都烤到均匀发黑,冒着热气,里面的果肉烤热烤软为止。稍晾一下,不那么烫了,就把烤黑了的橘子皮剥掉,吃里面热乎乎的橘子肉。每天吃一到两个。橘子皮烤过之后,其性味会变得偏温,有很好的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特别适合您这种怕冷、痰白的情况。”
“第二个方法,是姜枣陈皮水。”阿祥继续道,“您去药店买一点陈皮(就是晒干的橘子皮),取三到五克,加上三到五片生姜(带皮),五到七颗红枣(掰开去核),一起放进小锅里,加两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十五到二十分钟,最后可以加一点点红糖调味。每天当茶喝,喝上一两天。生姜散寒,红枣补中,陈皮燥湿化痰,这个方子温中散寒、化痰止咳,对您的情况也比较对症。”
“第三个方法,是背部保暖与穴位按揉。”阿祥补充了一个物理方法,“您一定要注意后背的保暖,可以穿个背心,或者晚上睡觉时在背部靠上的位置贴一个暖宝宝(注意隔衣贴,防止烫伤)。另外,您可以自己按揉两个穴位:一个是脖子后面大椎穴(低头时,脖子后面正中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按揉,感到酸胀为宜,能帮助驱散风寒;另一个是手腕上的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到达的桡骨茎突凹陷处),按揉这个穴位对于咳嗽、气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阿祥特别叮嘱:“吴阿姨,这几个方法都是辅助,如果试了几天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发烧、痰变黄黏、呼吸困难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再去医院看医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反应也会不一样。”
吴阿姨和王阿姨都认真地记下了每一个细节。“谢谢您,阿祥师傅,说得这么清楚。我回去就试试烤橘子,这个听着就简单。”吴阿姨道谢道,咳嗽似乎也因为注意力转移而稍微平缓了一些。
送走两位阿姨,阿祥刚整理完思绪,手机就收到了一条新信息。是之前来请教过守财方法的张先生发来的。他的文具店生意稳定了一些,但最近盘下了隔壁的一个小空铺,想扩大经营,开一家小的文创用品店。
“阿祥师傅,新店正在简单装修,关于店门开在哪边,工头问我意见。我记得您好像提过,门开左边还是右边有讲究?说什么‘青龙边’?这具体该怎么看,怎么定比较好呢?麻烦您指点一下。”
阿祥回复道:“店铺门面的开口,在传统环境布局中确实很重要,涉及到引气、纳客。所谓的‘青龙边’、‘白虎边’需要人站在店内,面朝店外来判断。这个问题需要结合你新店的具体朝向、周边道路情况以及内部布局来综合考量。你方便的话,可以带新店的平面图过来,我帮你仔细分析一下,告诉你如何确定最适合的开门方位。”
“太好了!我明天下午就把图纸带过来!”张先生很快回复,看来对此很是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