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三月二十。日本,江户城下町。
樱花已经谢了,落得满地都是,混杂着尚未干透的暗红色血迹,散发着一种腐败的气息。 经历了一场大清洗后的江户,变得异常安静。曾经喧闹的居酒屋、繁华的歌舞伎町,如今大门紧闭。 街道上,每隔百步就设有一处**“检问所”(检查站)。 身穿灰色号衣的“皇协军”**(投降并被改编的日本浪人\/足轻),手里拿着带有倒钩的铁尺,正凶神恶煞地盘查着每一个路人。
日本桥广场。
这里曾是暴动的中心,现在成了新秩序的**“发布场”。 数万名江户市民被驱赶到这里,无论男女老幼,都必须排队。 在他们面前,摆着一筐筐刚刚赶制出来的小木牌**。
木牌只有巴掌大小,上面用汉字烙印着编号、姓名、住址,以及一个鲜红的**“良”**字印章。
“都听好了!” 一名精通日语的大明书吏站在高台上,敲着铜锣: “这是镇海王爷恩赐的**‘良民证’!” “从今天起,凡是大明治下的百姓,出门必须佩戴此牌!” “没有牌子的人,就是‘黑户’,就是‘乱党’**!” “没有牌子,买不到米,进不了城,甚至……活不过今晚!”
人群中一阵骚动。 一个倔强的老武士试图争辩:“我是旗本……我有家谱……” “啪!” 一名皇协军小队长(原萨摩藩武士)一鞭子抽在他脸上: “什么旗本?现在只有良民和死人!” “不想领牌子?那就去那边领刀子!” 他指了指广场另一侧,那里竖着几根挂着尸体的木桩,那是昨天试图反抗者的下场。
老武士颤抖着,最终低下了头,双手接过那个像狗牌一样的木块,挂在了脖子上。 那一刻,他的脊梁骨断了。
……
江户城,本丸御殿。
李苏坐在书房里,听着窗外的铜锣声,神色淡漠。 苏婉坐在他对面,面前堆满了户籍册。 作为“内当家”,这场浩大的人口普查与社会重组,实际执行者是她。
“夫君,这一招**‘保甲连坐’**,比杀人管用多了。” 苏婉翻看着册子,语气中透着一股精明干练: “我们将江户划分为三十个区,每十户为一‘甲’,设甲长;每十甲为一‘保’,设保长。” “一家有罪,九家举发。若不举发,十家同罪(连坐)。”
“这几天,仅仅是百姓为了自保而互相检举出来的藏匿浪人、私藏兵器者,就有三千多人。” 苏婉叹了口气,似是感慨: “这人心啊,一旦被恐惧捆住了,比什么锁链都结实。”
李苏点了点头,端起茶杯: “这就对了。” “日本这个民族,畏威而不怀德。你对他好,他觉得你软弱;你把他管得喘不过气来,他反而觉得你是神。”
“不过,光有大棒不行,还得有胡萝卜。” 李苏放下茶杯,目光投向苏婉: “那个**‘配给制’**,准备得怎么样了?”
“已经安排下去了。” 苏婉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红色的票据: “这是**‘购粮证’**。只有拥有良民证的人,才能凭此证去大明的官营粮店,以平价购买大米。” “没有证的人,只能去黑市买高价粮,或者……饿死。”
“很好。” 李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我要让所有日本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这碗饭,是大明赏的。” “想吃饭,就得听话。想造反?那就先问问自己的肚子答不答应。”
……
深夜。江户城外,贫民窟。
这里是“良民证”还没有完全覆盖的死角。 在一间破败的神社里,由井正雪(在此前的暴动中侥幸逃脱)正捂着流血的腹部,绝望地看着身边的几个亲信。
“大人,没法躲了。” 一名浪人哭丧着脸: “现在外面查得太严了。没有木牌,连一口水都讨不到。” “昨天我去买药,药铺掌柜一看我没牌子,转头就去报了官。要不是我跑得快……”
由井正雪咬牙切齿: “卑鄙!无耻的明国人!” “他们这是要把我们困死,饿死!”
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在浪人中的威望,可以发动群众,打游击战。 但他没想到,李苏根本不跟他打仗。 李苏用户籍、粮食、连坐编织了一张大网,让他在这个城市里寸步难行。他就像是一条离开了水的鱼,正在慢慢窒息。
“大人,我们要不去东北吧?” 另一名浪人建议道: “听说伊达政宗(独眼龙)还在仙台招兵买马。那里山高皇帝远,明军的手还没伸过去。” “只要到了奥羽地区,我们就还有机会!”
由井正雪眼中闪过一丝最后的光芒。 是啊,还有东北。 那里有日本最后的强藩,有最桀骜不驯的骑兵。
“走!” 由井正雪挣扎着站起来: “离开江户!去仙台!” “告诉伊达公,江户已经变成了地狱。如果不反抗,整个日本都会变成大明的牧场!”
……
次日清晨。
李苏站在天守阁上,看着那一队队挂着木牌、排队领米的顺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江户,稳住了。
“王爷。” 孙得胜走上来,低声汇报: “昨晚,城北防线有小股浪人突围。我们故意放开了一个口子,让他们跑了。” “方向是……东北。”
“东北?” 李苏转身,看向那幅巨大的日本地图。 他的目光越过关东平原,落在了那个狭长的、多山的半岛上——奥羽地区(今日本东北部)。 那里盘踞着一位战国最后的枭雄——伊达政宗。
“果然。” 李苏笑了,笑得像是个正在赶羊入圈的猎人: “把垃圾都扫到一个堆里,才好一把火烧干净。”
“传令。” 李苏的声音变得冷硬: “让郑芝龙的舰队北上,封锁仙台港。” “让岛津家久和毛利秀元集结兵马,准备春季攻势。”
“既然江户的规矩立下了。” “下一步,我们就去教教那位独眼龙,什么叫……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