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本武藏国,江户城(今东京)。
深秋的寒风吹过关东平原,卷起枯黄的落叶,飘落在江户城那气势恢宏的“大手门”前。 这座由德川家康一手建立、经历三代将军经营的巨型都城,此刻正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虽然城下町的百姓依旧在为生计奔波,但敏锐的人已经发现,街上的巡逻武士变多了,往日里络绎不绝的米商车队,今日却少得可怜。
本丸,御黑书院。
这里是幕府将军处理政务的核心所在,也是日本实质上的最高权力中枢。 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身穿黑底金纹的葵纹付羽织,端坐在上段的榻榻米上。他今年二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极度渴望建立超越祖父功业的年纪。 但他现在的脸色,比身上那件羽织还要黑。
“啪!” 一只名贵的“天目茶碗”被狠狠摔碎在地上,滚烫的茶汤溅湿了榻榻米。
“反了!都反了!” 德川家光猛地站起身,手中的折扇指着跪在下首的一众老中(宰相),声音因极度的愤怒而颤抖: “岛津家久那个老匹夫,竟敢杀害幕府目付!毛利家竟敢封锁下关海峡!还有……” 他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一丝恐惧: “那个躲在京都吃斋念佛的天皇,竟然敢下密诏说我是‘朝敌’?!还要号召天下大名勤王?!”
大厅内死一般的寂静。 老中首座土井利胜伏在地上,额头冷汗直冒。 这一连串的消息,如同连环炸雷,震得幕府的根基都在摇晃。 外样大名造反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大义名分”。一旦“尊皇讨奸”的旗号立起来,那些原本依附于德川家的谱代大名,难保不会生出异心。
“将军息怒!” 被称为“智慧伊豆”的松平信纲(此时尚年轻,为侧近重臣)壮着胆子进言道: “西国大名虽有异动,但毕竟是乌合之众。真正可怕的,是那个站在他们背后的……大明镇海王。”
提到这个名字,书院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查清楚了吗?”德川家光重新坐下,眼神阴鸷,“那个李苏,到底带了多少人?他是大明皇帝派来的,还是私自寇边?”
“回将军。” 负责情报的伊贺忍者头目从阴影中现身,声音沙哑如摩擦的砂纸: “据探子回报,明军战舰巨硕无比,不用桨也能破浪如飞。他们在九州登陆的战兵约莫两万。但是……” 忍者顿了顿,语气中透着一丝绝望: “郑芝龙那个海贼投靠了他,带来了五百艘船,封锁了整个西海。而且,萨摩和长州的军队,都换装了明军的火器,那种火枪……不怕雨淋。”
“不怕雨淋的火枪?两万明军?” 德川家光眯起了眼睛,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刀柄。
如果只是两万明军,哪怕武器再好,在大日本六十六国的兵力面前,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幕府能动员的兵力,高达三十万! 但问题是……人心。 天皇的密诏就像一根刺,扎在所有武士的心头。如果不拔掉这根刺,幕府的统治合法性就会崩塌。
“不能让他们过下关海峡。” 德川家光做出了决断,眼神变得狠辣: “这是国战!若是让外样大名觉得幕府软弱,天下必将大乱!”
“传令!” 德川家光的声音传遍大殿,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发布**‘天下总动员令’**!” “命令尾张、纪伊、水户(御三家)即刻出兵,镇守大阪!” “征召关东所有旗本八万骑,随我亲征!” “告诉全日本的大名,谁能取下那个大明王爷的首级,赏万石领地,赐姓德川!”
“还有……” 家光看向松平信纲: “去联系长崎出岛的荷兰人。告诉他们,只要帮幕府打赢这一仗,以后日本的贸易,他们独占!把他们那个什么‘红夷大炮’,都给我拉到前线去!”
……
与此同时。日本九州,长崎港。
这座曾经由幕府直辖、只有中国和荷兰商人才能进入的贸易都市,此刻已经挂满了大明的日月旗。 港口内,除了那几艘威慑用的飞剪船外,更多的是郑芝龙麾下的武装商船。它们正源源不断地卸下棉布、铁锅和精盐。
长崎奉行所(现大明皇家银行长崎分号)。
一辆装饰低调的马车,在神机营卫队的护送下,缓缓停在门口。 车帘掀开,李苏先跳下车,然后转身,小心翼翼地扶下一位女子。
那是苏婉。 她身穿一件厚实的藕荷色斗篷,手里抱着几个账本。这是她随军出海以来,第一次正式踏上日本的土地。之前为了安全,李苏一直让她待在旗舰“昆仑号”上。 但现在,平户和长崎已经拿下,李苏需要她来掌管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
“夫人,小心脚下。”李苏柔声道。
苏婉看着眼前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深吸了一口湿润的空气: “夫君,这就是长崎?听说这里是倭国最有钱的地方?”
“以前是。” 李苏牵着她的手,走进奉行所大门: “以后,这里是咱们的账房。”
大堂内,几十名随军账房先生早已忙得不可开交。 李苏指着堆满大堂的银箱和铜钱: “婉儿,这里虽然打下来了,但人心还没定。” “倭人只认他们的‘宽永通宝’和金判,对咱们的龙洋还心存疑虑。” “军事上的仗我打完了,这经济上的仗……得靠你来打。”
苏婉脱下斗篷,露出一身干练的青布比甲。她走到账桌前,随手翻了翻几本缴获的账册,眉头微微一皱: “幕府的税率太乱了,而且这里的金银兑换比例,跟大明完全不同。”
她抬起头,眼神中透出一股专业的光芒: “夫君,要想让龙洋流通,光靠强推不行。” “得让他们觉得……用龙洋划算。”
“哦?夫人有何高见?”李苏饶有兴致地看着她。
“咱们带来的棉布和精盐,是硬通货。” 苏婉指着账本: “咱们可以定个规矩:凡是用龙洋购买大明货物的,打八折。凡是用倭国金银购买的,加价两成。” “另外,咱们在长崎设立兑换点,高价回收倭国的金银。把他们的贵金属吸进来,把咱们的龙洋撒出去。”
“只要控制了物资,他们就不得不使用咱们的钱。” 苏婉合上账本,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 “给我一个月,我让整个九州,只认龙洋,不认幕府将军。”
李苏看着妻子,眼中满是赞赏。 这就是他的贤内助。 上马能管后勤,下马能打商战。
李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这就是经济战。 他封锁了海路,切断了日本东西部的物流,人为制造了物资短缺。然后,他在占领区大量倾销大明的廉价工业品,回笼贵金属。
“传令下去。” 李苏看着楼下那些为了抢购一匹棉布而打架的日本人,眼中没有丝毫怜悯: “从明天起,长崎及其周边占领区,废除幕府发行的‘宽永通宝’和一切金银条块。” “所有交易,必须使用天启龙洋。” “凡持有幕府货币者,限期三天内到银行兑换。汇率嘛……”
李苏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晃了晃: “打五折。”
“五折?!” 苏婉吃了一惊,“夫君,这会不会太狠了?百姓会造反的。”
“就是要让他们造反。” 李苏转过身,目光望向东方的江户方向: “但不是反我们,是反幕府。” “当他们发现手里的幕府钱变成了废纸,而只有给大明干活(挖矿、当伪军)才能赚到真银子买米吃的时候。” “他们的刀,就会指向德川家光。”
“这叫——以商乱政。”
就在这时,郑芝龙急匆匆地跑上楼,打断了夫妻二人的谈话。 “王爷!前线急报!” “萨摩藩的军队在熊本城受阻了!细川家(亲幕府大名)抵抗得很顽强,而且……他们好像也有了新式火炮!”
“哦?” 李苏眉头一挑,并不惊慌: “看来荷兰人动手了。” “也好。如果萨摩藩赢得太轻松,他们尾巴会翘到天上去。”
李苏整理了一下衣袖,下达了新的指令: “一官,你的舰队可以动了。” “绕过九州,去濑户内海逛逛。” “不用攻城,只做一件事——截粮。” “我要让大阪和京都的米价,再翻一倍。”
“至于熊本城……” 李苏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让孙元化把咱们那几门**‘大家伙’**(重型攻城臼炮)拉上去。” “告诉岛津家久,我也想看看,是荷兰人的教官厉害,还是我的大炮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