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办公室的窗前,何世清望着窗外繁华的城市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工作室的发展离不开苏苗苗的陪伴与支持,也离不开陈阳等团队成员的努力付出。他们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共同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何世清望着窗外创意园区里来来往往的年轻身影,阳光透过玻璃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斑,空气中似乎都漂浮着梦想的味道。她指尖轻轻划过窗沿,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从校园工作室那间二十平米小屋到如今宽敞明亮办公区的每一步足迹——那些熬夜修改图纸的深夜、解决项目难题时的焦灼、看到改造后村落重获生机的感动,还有苏苗苗始终陪伴在侧的温暖。
身后传来轻柔的脚步声,不用回头,何世清也知道是苏苗苗,她身上熟悉的薰衣草香薰味随着脚步轻轻飘来,像一张温柔的网,将所有的疲惫都轻轻接住。
苏苗苗走到何世清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笑着说:“宝宝,我们的工作室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去更多的地方,做更多有意义的项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何世清转过头,看着苏苗苗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紧紧握住苏苗苗的手,说:“嗯,我们一起努力。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
“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苏苗苗将一杯温热的蜂蜜水递到她手中,杯壁上印着的小树苗图案已经有些磨损,那是她们刚创办工作室时一起买的第一套杯子,如今早已成为两人心中最珍贵的纪念。
何世清接过杯子,指尖传来的温度让她心头一暖,她侧身将苏苗苗揽进怀里,下巴抵在她的发顶,轻声说:“在想我们的未来,想清源工作室的未来。”
苏苗苗靠在她胸前,听着她沉稳有力的心跳,笑着问:“那你想到了吗?”何世清点点头,拉着苏苗苗走到墙边的规划板前,上面用彩色便利贴贴满了密密麻麻的计划,那是她和陈阳最近熬夜整理出的发展蓝图。
“你看这里,”何世清指着蓝色便利贴区域,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接下来要深耕乡村振兴和古建保护两大核心领域。溪口镇和云岭村的项目让我明白,我们的优势不仅在于专业设计,更在于能把当地的人文故事融入设计里,让每一个改造项目都有自己的灵魂。我打算和李教授合作,成立一个‘古建修复与活化研究小组’,一方面整理各地濒危古建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另一方面开发‘古建+文旅’‘古建+教育’的创新模式,让这些老建筑既能保留历史底蕴,又能适应现代生活。”她顿了顿,指尖划过一张黄色便利贴,
“就像云岭村的祠堂,我们把它改成村史馆后,不仅成了村民的精神家园,还吸引了很多研学团队,去年一年就接待了三千多名学生,村民们还自发组建了讲解队,收入比以前翻了两倍多。这种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复制推广,让更多古村落受益。”
苏苗苗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她从随身的笔记本里拿出几张纸,上面是她手写的调研笔记:“我早就想到你会往这个方向走,这是我最近整理的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古村落名单,每个村落都标注了现存的古建类型、人文特色和面临的问题。我还联系了几个公益组织,他们愿意和我们合作开展古建普查工作,甚至提供了一部分启动资金。”
何世清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有些心疼地抚摸着苏苗苗的手指,她指腹上因为长期写字留下的薄茧已经很明显了。
“你总是这样,把所有事情都提前想到。
”何世清的声音里满是宠溺,“不过光有古建保护还不够,我们还要拓展生态可持续设计领域。上次的生态农场项目让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关注绿色生活,我们可以把‘海绵城市’‘低碳建筑’这些理念融入乡村和小镇设计中,比如在村落改造中加入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照明设施,在农场规划中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我已经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张教授联系好了,他们团队可以为我们提供生态技术支持,下个月我们就会一起去苏北的几个村庄做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