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李家庄小河边的桩坑旁已守着两个人——队员小陈和小李蹲在湿布覆盖的桩坑边,手里提着半桶温水,正轻轻往布上洒水。“张大爷特意交代,早上水温别太凉,不然混凝土容易裂,每两小时洒一次,咱可得记准了。”小陈一边说,一边把湿布边角重新压牢,连砖缝里露出来的布角都塞回了坑边。
林薇带着队员推着砖石赶来时,见两人守得仔细,满意地点头:“做得对,养护这三天最关键,别嫌麻烦,等桩子结实了,后续砌桥台才稳。今天咱先把新桥的桥台基槽挖好,按一米二宽、八十厘米深来,坡度1:5,必须跟桩坑对齐,差一厘米都不行。”
村主任早带着五个壮劳力在河边等着,手里还扛着锄头:“林同志,俺们都按你昨天说的,把基槽周边的土松了松,你看咋挖,俺们跟着学。”张大爷拄着拐杖走在最前,用白灰在地上画了清晰的基槽轮廓:“从这线往里挖,先挖四十厘米深,俺看看土层情况,再决定要不要铺碎石,大伙慢着点,别挖偏了线。”
队员和村民们立马动手,铁锹挖进湿润的泥土里,“噗嗤”一声就能带起一大块土。有个村民挖得太急,超出了白灰线,林薇赶紧走过去,指着线说:“大叔,再往回修两锹,这线是桥台的边界,超了的话,后续砌砖就没法跟桩坑对齐,桥身容易歪。”村民赶紧修正,还不好意思地笑:“俺没干过这细致活,以后跟着你们学,保证不添乱。”
挖到八十厘米深时,张大爷用卷尺量了三遍,确认深度够了,又拿出靠尺测坡度:“这边坡太陡,再挖掉点泥土,调到1:5,这样雨水能顺着坡流进河里,不会积在基槽里泡着桥台。”队员们按要求修削槽壁,林薇则拿着水平仪,每测一米就做个记号,确保整个基槽的坡度都精准一致。最后,队员们往槽底铺了层五厘米厚的碎石,用夯锤“咚咚”夯实,张大爷踩了踩,没一点松动:“成了,下午就能砌第一层砖。”
另一边,王家庄的石桥旁热闹非凡——李二哥带着队员正给桥台收顶,最后一层砖要比下面的稍窄些,正好能托住预制板。“每块砖的砂浆都要抹足,砖缝控制在一厘米,别为了省砂浆留空心。”李二哥一边砌,一边跟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手里的砖刀轻轻削掉多余的砂浆,红砖稳稳落位,与旁边的砖严丝合缝。
陆衍拿着靠尺,从桥台这头测到那头,突然停下:“右边比左边高了两毫米,把最右边的砖再敲实点,不然预制板铺上去会歪。”李二哥赶紧放下砖刀,用橡皮锤轻轻敲了敲那块砖,陆衍再测时,靠尺严丝合缝:“这下对了,收顶就按这标准,保证预制板能稳稳落在上面。”
王大叔的老伴提着一篮热包子赶来,刚走近就喊:“大伙快歇会儿,吃包子!猪肉白菜馅的,俺早上四点就起来包了,还热乎着呢!”队员们接过包子,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溢出来,李二哥边吃边说:“大婶,您这包子比县城供销社卖的还好吃!等预制板来了铺完桥,您第一个走新桥,俺给您扶着!”王大叔老伴笑得合不拢嘴:“那俺可等着,到时候俺还得挑着菜筐试试,看看能不能过牛车。”
上午九点,马老板的卡车带着吊车准时到了,车斗里的预制板用稻草裹得严实,每块板上都贴着红色标签,写着“李家庄”或“王家庄”。“林同志、陆队长,预制板都按图纸做的,竹筋泡够三天桐油,强度我特意让人测了,比要求还高!”马老板跳下车,掀开一块预制板的稻草,“你们看这表面,平整度误差不到一毫米,铺的时候省劲儿。”
张大爷凑过来,用小锤敲了敲预制板,“咚咚”的清脆声响在河边回荡:“密度够,竹筋嵌得也匀,没问题。先卸王家庄的三块,铺完再卸李家庄的,别混了。”陆衍指挥吊车司机调整角度,预制板慢慢升起,稳稳落在桥台旁的木方上,没一点磕碰。
下午,王家庄的铺板工作率先开始。队员们先在桥台顶部抹了一层防水砂浆,陆衍喊着“慢一点,往左挪三厘米”,吊车司机精准操控,第一块预制板稳稳落在桥台上。林薇拿着水平仪贴在板面上,红液线纹丝不动:“平整度没问题!接缝处再填点防水砂浆,压实了,别留缝隙。”李二哥赶紧用抹子把砂浆填进接缝,反复压实,再用湿布擦干净表面的痕迹:“这样就成了,下雨也不会漏水。”
三块预制板全部铺完后,王大叔带着村民们小心翼翼地走上新桥,来回走了两圈,又跳了跳,新桥一点都不晃。“太结实了!比以前的老木桥稳十倍!”村民们都欢呼起来,王大叔更是激动得搓手:“以后去县城卖菜,再也不用绕两里地了,红星队真是帮了俺们大忙!”
李家庄那边,桥台也砌完了三层,砖石排列整齐,砂浆饱满,林薇用靠尺测了测,垂直度误差不到一毫米:“明天再砌两层,后天就能铺预制板,比计划提前一天完工!”
傍晚收工时,队员们回到队部,刘婶已做好了晚饭——炖排骨、炒青菜,还有蒸红薯。赵文山拿着一摞资料走过来,递给林薇:“林薇,俺今天把李家庄、王家庄的施工记录都补进资质资料里了,还把张大爷的技术笔记整理成了‘技术人员证明’,就差公社的推荐函了。等这两个村的活完工,咱就能去公社开,然后递去建委办资质。”
林薇翻了翻资料,每一份都分类清晰、标注明确,忍不住点头:“做得好,赵文山,你再把卫生院和农贸市场的验收报告复印一份,办资质时多备一份,以防万一。”陆衍坐在旁边,给林薇递了块红薯:“王家庄的桥明天再养护一天,加固下临时护栏;李家庄接着砌桥台,不出三天,两个村的活就能全完工,到时候咱就能专心办资质了。”
林薇咬着红薯,甜香在嘴里散开,看着眼前忙碌却有序的队员,心里满是踏实。窗外的月光洒在“红星基建”的木牌上,红漆字迹格外醒目,她知道,双村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能让红星队的口碑再涨一层,更能为后续拿到乡镇基建资质打下坚实基础,红星队的“正规之路”,正一步步往前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