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渭水河畔,寒意渐浓,但咸阳城却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之中。北疆大捷的凯歌,终于随着主力大军的班师,化作了眼前这支绵延不绝、旌旗招展、甲胄鲜明的得胜之师。
黑色的秦军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如同翻滚的乌云,带着凛然的煞气。队伍的最前方,是大将军蒙恬,他端坐于雄骏的战马之上,身披玄甲,虽经数月征战风霜,神色间却不见疲惫,唯有历经沙场淬炼后的沉静与威严。他的目光扫过道路两旁欢呼雀跃的咸阳百姓,微微颔首,但更多的注意力,却落在身后那支纪律严明、气势如虹的队伍上。
紧随其后的,便是如今名震北疆、声动朝野的骁骑将军韩信。他同样一身戎装,相较于蒙恬的沉稳,他的年轻与锐气更加夺目。他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频频向民众挥手,只是平静地控着马缰,目光直视前方,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无关,唯有那挺直的脊梁和眼神中偶尔闪过的精光,透露出其内在的自信与锋芒。他所率领的部队,虽然人数并非最多,但那股经过血火洗礼、尤其是经历了“鬼见愁”穿插敌后这等传奇行动后凝聚起的彪悍之气,却让所有观者为之侧目。
“看!那就是韩将军!”
“听说他带着几百人就从没人能过的‘鬼见愁’杀到了胡虏后面!”
“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长公子慧眼识珠,举荐了这等人才!”
百姓的议论声中,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和对未来的憧憬。北疆的大胜,赵高的伏法,都让这个帝国的都城焕发出一种昂扬的生机。
盛大的凯旋仪式在咸阳宫前的广场举行。嬴政身着最为隆重的冕服,高踞于丹陛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虽然他的脸色仍能看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苍白,但此刻,帝王的威严与喜悦掩盖了一切。
蒙恬与韩信率领主要将领,步行走上丹陛,向皇帝行最庄重的军礼。
“臣蒙恬(韩信),奉陛下之命,北击胡虏,幸不辱命,今班师回朝,缴令复命!”蒙恬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广场上空。
嬴政站起身,亲自走下御阶,来到蒙恬和韩信面前,亲手将他们扶起:“大将军辛苦了!韩将军辛苦了!诸位将士辛苦了!此战,扬我国威,定我北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他回到御座,朗声宣诏:
“擢升大将军蒙恬,爵封关内侯,增食邑三千户,赐金千斤,帛万匹!其弟蒙毅,晋位郎中令!”
“骁骑将军韩信,奇兵制胜,功勋卓着,擢升为前将军,爵封大上造,赐宅邸一座,金五百斤,帛五千匹!准其自募兵员,独领一军,号‘锐士营’!”
“其余北疆有功将士,按军功爵制度,各有封赏!阵亡者,加倍抚恤,其子女由官府供养!”
丰厚的赏赐,尤其是对韩信的破格提拔和赋予独立统兵之权,引得群臣阵阵低呼。前将军,已是帝国军队中地位极高的实权将领,而大上造更是极高的爵位!这意味着韩信真正一步踏入了大秦顶级将领的行列,其“兵仙”之路,由此正式开启。
“臣,谢陛下隆恩!”韩信再次跪拜,声音依旧平静,但紧握的拳头微微颤抖,显示着他内心的激荡。他出身微寒,受尽冷眼,何曾想过能有今日?这一切,固然源于他自己的才能与拼杀,但若无那个人的赏识与举荐……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百官队列前列,那个身着公子服饰,面容沉静,正含笑望着他的年轻身影——长公子扶苏。
嬴政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看向扶苏,声音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扶苏。”
“儿臣在。”扶苏出列。
“你于彭城识韩信于微末,力荐其入军;于北疆战事中,协调后勤,献‘疲敌’之策,更献‘守城利器’助固阳塞退敌,于国于军,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他没有给扶苏具体的官职或爵位赏赐,因为扶苏作为长公子,地位已然尊崇。但这番当众的、极其肯定的褒奖,其分量远比任何物质赏赐更重!这等于向所有朝臣宣告,扶苏不仅有仁德之名,更有识人之明、定策之功,是帝国不可或缺的栋梁,是未来储君的不二人选!
“此乃儿臣本分,不敢言功。”扶苏躬身谦逊道,姿态放得极低。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韩信身上:“韩将军,你可知,若非长公子力荐,你未必有今日建功立业之机?”
韩信立刻转向扶苏,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声音铿锵:“陛下明鉴!臣韩信,永世不忘长公子知遇之恩!臣之今日,皆拜公子所赐!臣必竭尽忠诚,效忠陛下,辅佐公子,卫我大秦,万死不辞!”
这番话,既是向嬴政表忠心,更是向扶苏表达了至死不渝的追随之意。朝堂众臣听得清清楚楚,心中无不凛然。扶苏在军中的影响力,随着韩信的崛起和这番表态,已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凯旋与封赏的盛大仪式,在万民的欢呼和朝臣的恭贺中落下帷幕。它不仅仅是对北疆将士的褒奖,更是一次权力的宣告与格局的奠定。蒙恬地位愈加稳固,韩信强势崛起,而扶苏,则凭借着卓着的识人之功和定策之能,以及嬴政毫不掩饰的信重,其地位已如日中天,无人可以撼动。
仪式结束后,嬴政显得有些疲惫,先行回宫休息。扶苏则与蒙恬、韩信等将领一同走出宫门。
“恭喜蒙公,恭喜韩将军!”扶苏微笑着对二人说道。
蒙恬拱手还礼:“全赖陛下运筹,公子支持,将士用命,老夫不敢居功。”他看向韩信,眼中满是欣赏,“后生可畏啊!韩将军,北疆虽定,然天下未安,日后还需你等多担重任。”
韩信连忙道:“大将军过誉,末将定当以大将军为楷模,恪尽职守!”
扶苏看着韩信,勉励道:“韩将军,前路漫漫,望你戒骄戒躁,善抚士卒,精研兵法,未来为我大秦,立下更多不世之功!”
“韩信谨记公子教诲!”韩信肃然应道。
看着韩信在众多将领簇拥下离去的身影,扶苏心中感慨,他知道,自己播下的这颗种子,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朝堂博弈与迫在眉睫的父皇健康问题。凯旋的荣耀之后,是更加沉重的责任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