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曼琳挑起的那点微不足道的波澜,很快便消散在姜羡从容的生活节奏中。她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依旧按照自己的步调,享受着学业、社交与个人爱好的平衡。
这天下午,顾青宇发来信息,邀她次日去一家新开的、位于国贸顶层、需要会员引荐才能进入的“云顶茶舍”品茶。信息里,他特意提到:“茶舍主人是位很有意思的隐士,收藏了些罕见的孤本茶谱,环境也清静。”
姜羡对茶道本就颇有兴趣,加之是顾青宇相邀,便欣然应允。
“云顶茶舍”名副其实,位于摩天大楼的顶层,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毫无遮挡的城市全景,仿佛置身云端。内部装修是极简的禅意风格,原木、白墙、几枝枯莲点缀,音乐是若有若无的古琴,空气里弥漫着清雅的檀香和茶香,与楼下的车水马龙隔绝成两个世界。
茶舍主人是位清瘦矍铄的老者,布衣麻鞋,眼神澄澈,确实有几分隐士风范。他亲自为顾青宇和姜羡泡茶,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他选用的是自己珍藏的、产量极少的凤凰单丛“宋种”,茶汤橙黄透亮,香气幽远复杂,入口甘醇,回味悠长。
老者话不多,只在泡茶的间隙,偶尔提及一两句关于此茶来历、或是冲泡水温和时间的讲究,言语精炼,意境深远。姜羡和顾青宇都安静地听着,沉浸在茶香与这份难得的宁静之中。
“姜小姐似乎深谙静心之道。”老者为姜羡续上第二泡茶时,忽然抬眼看了她一下,目光带着洞悉的平和。
姜谦逊微笑:“在您面前,不敢言懂,只是喜欢这份安静。”
老者微微颔首,不再多言,继续专注于手中的茶壶。
窗外阳光正好,透过玻璃,在茶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顾青宇和姜羡低声交谈着,话题从茶道延伸到哲学,再到彼此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在这种极致安静与专注的氛围里,心灵的交流似乎也变得格外顺畅和深入。姜羡发现,褪去社交场合的光环,顾青宇内里是一个思想深刻、内心丰盈的人,这与她之前对他的认知相互印证,也让她对他的好感愈发真切。
“和你在一起,总是很舒服。”顾青宇看着她被茶水氤氲热气柔和了的侧脸,声音很轻,却格外清晰。
姜羡抬眸,对上他温柔而专注的目光,心弦被轻轻拨动。她没有回避,唇角弯起清浅的弧度:“我也是。”
一种无声的默契在茶香中流淌,比任何言语都更动人心魄。
品茶结束后,老者赠予他们一人一小包他亲自焙制的野山茶,算是结个善缘。离开茶舍,步入电梯,从极致的静谧骤然回到都市的喧嚣,两人都有一瞬间的恍惚。
“时间还早,要不要去旁边的美术馆看看?听说有个小型的宋代器物展,展品不多,但都很精。”顾青宇提议,他似乎总能找到与她兴趣相投的活动。
“好。”姜羡点头。她享受这种不刻意、却又处处用心的陪伴。
看展的过程同样宁静而愉悦。在一件釉色如玉的汝窑笔洗前,两人驻足良久,欣赏着那“雨过天青”的极致美感,感受着穿越千年的文人雅趣。
从美术馆出来,已是黄昏。顾青宇送姜羡回公寓。车子停在楼下,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今天很开心,谢谢你的茶和展览。”姜羡解开安全带,侧头对他笑道。
“是我的荣幸。”顾青宇看着她,眼神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深邃温柔,“下次,我知道一家私房菜馆,老板的江浙菜做得很地道,你想尝尝吗?”
这几乎已经是明确的、持续的约会邀请了。
姜羡看着他眼中清晰的期待,心中那片柔软的角落被轻轻触动。她点了点头,声音温和而肯定:“好啊,我很期待。”
顾青宇眼中瞬间绽放出明亮的光彩,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他看着她下车,站在路边对他挥手,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公寓大门内,才缓缓驱车离开。
回到公寓,姜羡将那一小包野山茶珍重地放入茶罐。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云顶茶舍”的清香,以及顾青宇身上那令人安心的、淡淡的雪松气息。她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心中一片宁静的喜悦。
与顾青宇的相处,如同细品一杯好茶,初时清雅,回味甘醇,余韵悠长。她能感觉到彼此之间那种基于精神共鸣的吸引力正在稳步加深,一切都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她没有急于定义什么,也没有患得患失。拥有强大内心的她,完全有能力享受这段美好感情自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孙曼琳之流的存在,不过是这繁华图景边缘微不足道的杂色,根本无法影响主调的和谐与美好。
手机里,秦悦发来信息,约她下周去看一个非公开的先锋艺术装置展。她回复应下。生活依旧丰富多彩,而她,是这一切的中心,从容地接纳着所有的美好与可能。
夜色温柔,心亦安然,且对未来,充满了温柔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