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两点五十分,姜羡提前十分钟坐在书桌前,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检查了一遍摄像头和麦克风。她换上了一件质地柔软的浅灰色针织衫,头发利落地扎成低马尾,显得干练而不失温和。
书桌角落摆着一盆小小的绿植,背景是整洁的书架——这是她精心挑选的线上会议背景,既能体现学生身份,又透出几分沉稳。
两点五十九分,她点开了微信视频通话的邀请链接。
几乎是瞬间,通话被接通。屏幕那端出现了一张略显清瘦的男性面孔,看起来比实际年龄28岁要更年轻些,戴着黑框眼镜,眼神沉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背景是一面白墙,简洁得近乎刻板。
“姜同学,你好。我是陈默。”他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音色平稳,语速不快。
“陈先生您好,感谢您抽出时间。叫我姜羡就好。”姜羡微笑回应,语气从容。
简单的寒暄后,姜羡没有过多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她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共享屏幕,上面是一个简洁的ppt大纲,只有几个关键词:愿景、现状、需求、合作模式。
“陈先生,邮件里我简单提过,我正在尝试围绕有潜力的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做一些初期的发掘和支持。目前已经和两位创作者建立了合作,效果初步符合预期。”
她说着,调出了“拂晓手作”和“食味人间”前后视频的对比数据截图,以及简单的增长曲线,没有透露具体投资金额,但清晰地展示了投入带来的质变。
陈默的目光落在数据上,推了推眼镜,看得颇为仔细。
“我目前的精力有限,需要一位伙伴协助我进行更系统的创作者筛选、初步沟通和项目跟进。我看到您的简历,对您的审美和设计背景非常欣赏。我相信,一个好的‘眼睛’和‘桥梁’,对于发现和赋能优质内容至关重要。”
姜羡的表述清晰、目标明确,完全没有学生气的稚嫩,更像是一位目标清晰的年轻项目发起人。
陈默沉默地听着,偶尔点头,直到姜羡说完,他才开口,问题直接而切中要害:“姜羡,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有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你如何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个人投资的资金池是有限的。第二,你作为学生,如何平衡学业与这个项目?项目的长期稳定性如何?”
这些问题都在姜羡的预料之中,她甚至在模拟空间里演练过更尖锐的质疑。
她从容应答:“关于资金可持续性,我目前的模式是‘小额、分散、试错’。每一笔投入都不大,目标是快速验证创作者的成长潜力和内容市场的反馈。成功的案例会带来回报,反哺后续投资。
同时,我也在探索一些轻量级的商业变现可能性,比如未来帮助创作者对接品牌资源,从中收取少量服务费。这是一个滚动发展的过程。”
她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学业和项目的平衡,以及稳定性,我承认这是一个挑战。但正因为如此,我才更需要一位可靠的合作伙伴,将执行层面的事务系统化、流程化。
我负责战略方向、资金和关键决策,您负责具体的筛选、沟通和项目管理。我们各自发挥优势。项目的稳定性,建立在筛选出真正优质、有内驱力的创作者基础上,即使我个人时间紧张,好的项目本身也具有生命力。”
她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给出了务实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接着,她话锋一转,抛出了更具吸引力的条件:“合作模式上,我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您参考。一是固定月薪加项目奖金,初步预算在每月八千到一万二之间,视工作量和效果浮动。
二是较低的固定底薪,加上您参与项目的利润分成。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这能将我们的利益绑定在一起,更像共同创业者。”
陈默的眼神微微动了一下。显然,第二种方案对他更有吸引力。对于一个有想法但缺乏机会和启动资金的人来说,参与感和未来收益的想象空间,比固定的薪水更具诱惑力。
“另外,”姜羡补充道,“为了规范合作,我正在注册一个‘羡云文化创意工作室’。所有的资金往来、合同签署都会通过工作室对公账户进行,确保流程正规透明。这也是对您权益的一种保障。”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陈默最后的疑虑。对方并非小打小闹,而是在认真搭建一个合规的运营框架。
接下来的沟通变得顺畅起来。陈默询问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内容、沟通频率、以及姜羡对内容方向的偏好细节。姜羡一一作答,并适时询问陈默对当前短视频内容趋势的看法。
陈默话不多,但每每开口,都能切中要点,显示出不错的行业观察力和思考深度。他提到几个姜羡之前没太留意、但经他一点拨觉得颇有潜力的细分领域,让姜羡暗自点头,觉得系统给出的“或有意外惊喜”的评语或许不虚。
视频通话持续了四十多分钟。结束时,陈默的语气明显比开始时缓和了许多:“姜羡,你的想法和准备比我预想的要成熟很多。我需要一点时间考虑一下,最晚周一给你答复,可以吗?”
“当然,这是重要的决定,您慎重考虑是应该的。期待您的回复。”姜羡微笑着结束通话。
关闭视频,姜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交流过程比她预想的还要顺利。陈默的专业素养和沉稳性格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初步接触评估完成。】系统的声音适时响起,【目标人物陈默:沟通逻辑清晰,提问切中要害,对内容有独立见解,性格偏内向但专注,对合作模式表现出明显倾向性(分成方案)。综合判断,接受合作邀请的概率高于85%。】
“看来问题不大。”姜羡心情愉悦。如果能成功招募陈默,她将极大地解放自己的精力,专注于更核心的战略和资源整合。
周末两天,姜羡按部就班地学习、锻炼,偶尔刷刷短视频平台,在【短视频行业洞察】状态的加持下,她又标记了两个颇有特色的账号。她没有急于联系,打算等陈默到位后,将这些初步筛选的工作交给他。
周一下午,姜羡刚结束一堂微积分课,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默的微信。
「姜羡,我考虑好了。我接受你的合作邀请,选择第二种方案:底薪加分成。感谢你的信任,我愿意尝试一起把这个项目做起来。」
姜羡唇角扬起一抹笑意,回复:「太好了,欢迎加入!那我们尽快把合作协议敲定。工作室的执照预计这两天就能下来,下来后我们就正式启动。」
几乎同时,邮箱提示音响起——政务服务网发来通知,「羡云文化创意工作室」的电子营业执照已审核通过,可下载使用。
效率高得惊人!
姜羡立刻将电子执照下载保存,然后进入学习空间,在衡的指导下,结合之前准备好的模板,草拟了一份详细的《项目合作兼职工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内容、保密条款、薪酬结构,以及合作期限和终止条件。
她将协议发给了陈默。陈默仔细阅读后,只对个别措辞提出了修改建议,整体非常认可。双方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迅速完成了协议的签署。
做完这一切,姜羡将协议归档,她将“拂晓手作”苏晚晴和“食味人间”老饕的基本资料、合作情况以及后续跟进要点整理成文档,发给了陈默。
「陈默,这是目前两个在投项目的资料。你的首要工作是保持与他们的定期沟通,了解进展和困难,并形成简单的周报。同时,这是我近期关注的一些潜力账号列表,你可以开始进行初步接触和评估。」
「收到。我会尽快熟悉并进入状态。」陈默的回复简洁高效。
放下手机,姜羡走到窗边。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暖洋洋地洒在身上。她看到楼下林荫道上,抱着书本的学生们来来往往,充满了校园的宁静气息。
而她的世界,已然不同。在安静的校园生活之下,一个以她为核心、连接着远方创作者和潜在商业机会的微小网络,已经悄然铺开。
她不再是单打独斗。有了系统的强力辅助,有了初步验证的商业模式,现在,又有了第一位并肩前行的伙伴。
“羡云工作室……”她轻声念出这个名字...
【叮——!】
【检测到宿主首次建立正式雇佣关系,综合管理能力微弱提升。】
【‘羡云工作室’运营框架初步建立,系统资源整合效率获得微弱加成。】
系统的提示让姜羡微微一怔,随即了然。系统的赋能,果然体现在方方面面,连这种组织架构的完善都能带来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