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气诀》的玄妙尚未完全参透,新的挑战便接踵而至。这日清晨,新弟子们被召集到演武场,负责传授基础剑法的武练师兄——一位面容冷峻、身形挺拔,名叫石锋的师兄,已然负手而立,等候多时。他身旁的木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数十柄未开刃的青钢木剑。
“修仙之道,法体兼修。”石锋师兄声音洪亮,不带丝毫感情,“剑法,乃护道之术,亦是炼体之法。今日起,传授尔等《青岚基础剑诀》第一式——‘清风拂柳’。”
众弟子闻言,大多兴奋不已。御剑飞行、斩妖除魔,哪个少年没有过这样的梦想?就连王铁牛都摩拳擦掌,觉得自己一身力气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当石锋师兄开始演示时,所有人都收起了轻视之心。只见他手持木剑,动作看似缓慢舒展,如清风流淌,柳枝摇曳,但每一式都蕴含着某种独特的韵律,手腕的翻转、脚步的移动、腰身的配合,要求精准无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看清楚了?此式重在‘柔’与‘韧’,而非蛮力。欲学剑,先学步,欲学步,先定心。”石锋师兄收剑而立,气息平稳,“现在,各自取剑,模仿我的动作。”
弟子们纷纷上前取剑。杨小帅握着冰凉的木剑,心中既期待又忐忑。他回想起实战考核时自己那毫无章法却奏效的“剑法”,心想这有招式的应该不难吧?
模仿开始,演武场上顿时呈现出千奇百怪的景象。
石锋师兄的“清风拂柳”,要求身随剑走,步法轻灵,手腕柔和。但到了这群新手弟子身上,立刻变了味道。
有的弟子手脚僵硬,动作如同提线木偶,剑不是“拂”而是“砸”,柳枝没拂成,倒像是拿着棍子在夯地。有的则过于“柔”了,手腕软得像面条,剑尖乱晃,毫无力道可言,仿佛不是在练剑,而是在跳一种奇怪的舞蹈。
王铁牛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他理解中的“剑法”就是大力劈砍,只见他扎稳马步,吐气开声,双手握剑,猛地向前一劈!动作倒是虎虎生风,可惜完全偏离了“清风拂柳”的意境,更像是在劈柴。石锋师兄走到他身边,面无表情地用剑身轻轻一拍他的手腕:“是拂,不是劈。用腕力,非臂力。”王铁牛龇牙咧嘴地揉着手腕,一脸茫然:“拂?咋拂?俺觉得劈实在!”
周明不愧是世家子弟,自幼熏陶,模仿得有模有样,虽然还有些生涩,但基本架势已初具雏形,引得石锋师兄微微颔首。
而我们的主角杨小帅,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他的问题格外突出——手脚严重不协调!
脑子明明记住了石锋师兄的动作:先迈左脚,同时手腕翻转,剑尖画弧……但一到实际做的时候,手脚就像不是长在自己身上一样。要么是脚迈出去了,手还停在原地;要么是手腕转对了,步子却乱了套。最简单的起手式,他做出来都别别扭扭,怎么看怎么怪异。
更倒霉的是,因为他心神都用在控制手脚上,对木剑的掌控力急剧下降。一次练习转身刺剑的动作时,他脚步一个趔趄,手腕一抖,那木剑竟脱手而非,“嗖”地一声,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他自己的小腿迎面骨上!
“哎哟!”杨小帅痛呼一声,抱着小腿单脚跳了起来,疼得龇牙咧嘴。木剑“哐当”掉在地上。
这一幕,恰好被旁边几个本就对杨小帅羡慕嫉妒的弟子看见,顿时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哄笑声。
“哈哈!快看!咱们的‘混沌灵根’天才,连剑都拿不稳!”
“还打着自己了!笑死我了!这哪是清风拂柳,分明是疯汉打腿!”
“天赋好有什么用?连最基本的剑法都学不会,废物一个!”
刺耳的嘲笑声如同冰水浇头,让杨小帅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小腿上的疼痛远不及心中的羞愤和难堪。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自从入门以来,他何曾受过这等羞辱?天赋测试的风光、幻境考验的坚定、实战考核的机敏,在此刻仿佛都成了讽刺。
他低着头,默默捡起木剑,试图继续练习,但心神已乱,动作更加变形,接连又出了几次洋相,引得嘲笑声更大了。就连石锋师兄都微微皱眉,走到他身边,纠正了他的握剑姿势和脚步,但收效甚微。那种肢体不协调的感觉,似乎不是简单纠正就能解决的。
杨小帅心中充满了挫败感。为什么?为什么感知灵气、应对危险他都能凭借直觉做得很好,偏偏这看似简单的剑法基础,却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挡在面前?难道自己真的没有练剑的天赋?一种深深的自我怀疑开始蔓延。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破罐子破摔的时候,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杨师兄,你的手腕太僵硬了。‘清风拂柳’要想象自己的手臂就是柳枝,风来了,自然摇曳,而不是用力去摆弄它。”
杨小帅抬头,看见林晓晓不知何时来到了他身边。小姑娘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没有丝毫嘲讽的意思。她自幼体弱,家里曾请人教过她一些养生的剑舞强身,对这类柔和的剑式反而有些心得。
见杨小帅愣愣地看着自己,林晓晓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说:“我……我看你好像很苦恼……要不,我比划一下你看看?我娘以前教过我类似的……”
若是平时,心高气傲的杨小帅或许会拒绝,但此刻,在巨大的挫败感和林晓晓真诚的目光下,他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林晓晓拿起自己的木剑,深吸一口气,开始演示。她的动作远不如石锋师兄那般标准有力,却另有一种少女特有的柔美和灵韵。她一边做一边轻声解释:“你看,手腕要这样松……脚步要轻,像踩在荷叶上……腰要微微带动,不是光用手臂的力量……”
她的讲解不像石锋师兄那样术语连篇,而是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恰好符合杨小帅善于观察自然的思维方式。
杨小帅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渐渐地,他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条在春风中轻柔摆动的柳枝,看到了风过水面的涟漪。那种僵硬的、试图用脑子强行控制身体的感觉开始消退。
他再次拿起木剑,闭上眼睛,不再去刻意回忆石锋师兄的每一个分解动作,而是去感受林晓晓所说的那种“柳枝摇曳”的意境。他想象自己站在青石镇的小溪边,微风拂面,手中的剑就是那柔软的柳条……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手腕下意识地放松,脚步自然而然地移动。虽然动作依旧生疏,甚至还有些笨拙,但那种严重的同手同脚、肢体冲突的感觉,竟然减轻了大半!一剑挥出,虽然力道不足,却终于有了几分“拂”的味道,而不是之前的“砸”或“晃”!
“对了!就是这样!”林晓晓惊喜地拍手,“杨师兄,你学得真快!”
杨小帅看着自己手中的剑,又惊又喜。他找到了感觉!虽然离标准还差得远,但至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那种冲破迷雾、豁然开朗的喜悦,瞬间冲散了之前的阴霾。
“晓晓师妹……谢谢你!”杨小帅由衷地感谢道,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林晓晓的脸颊微红,摆摆手:“没……没什么的,互相帮助嘛。”
两人的互动落在了其他弟子眼中。之前的嘲笑声小了许多,有些人面露诧异,有些人则若有所思。王铁牛凑过来,瓮声瓮气地说:“小帅师兄,你刚才那一下好看多了!俺也觉得这剑法软绵绵的不得劲,你也教教俺呗?”
杨小帅心情大好,笑道:“好!我们一起练!晓晓师妹,你再给我们讲讲那个‘腰身带动’……”
在林晓晓的指点和小伙伴的互相鼓励下,杨小帅重新燃起了斗志。他不再纠结于一时的不协调,而是沉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基本的动作,用心去体会剑招中的韵味。进步虽然缓慢,却每一步都踏得坚实。
石锋师兄巡视过来,看到杨小帅的变化,冷峻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却并未多言,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夕阳西下,演武场上的弟子们大多筋疲力尽,汗流浃背。杨小帅的练剑服也早已湿透,小腿被自己打到的地方还隐隐作痛,但他的眼神却格外明亮。今天的挫折让他明白,修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天赋不代表一切,总会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但更重要的是,他学到了求助与合作的可贵,体会到了从挫败中重新站起来的成就感。
收剑之时,他对着林晓晓再次郑重道谢,也对着一直陪练的王铁牛和偶尔投来关注目光的周明笑了笑。练剑的烦恼依旧存在,前路依然漫长,但少年心中已无阴霾。他相信,只要肯努力,肯学习,肯坚持,再难的剑法,也总有练会的一天。
而这份在挫折中磨砺出的韧性和懂得借助同伴力量的智慧,或许比他学会一套剑法本身,更为珍贵。青云之路,正是在这一个个小小的烦恼与突破中,一步步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