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烽被云乐押在家里好好的待了几天,也不准他往山上跑,结结实实的休息了好几天,养足了精神。
没上山,向烽也没闲着,跑了一趟镇子,买了三个粮瓮回来,准备装今年新收的粮食。
秋收的忙碌过后,田地并未完全沉寂。
村里的老人、孩子会挎着篮子,在已经收割过的田地里仔细捡拾遗落的麦穗、稻穗,颗粒归仓,丝毫不肯浪费。
空气中弥漫着稻草和泥土混合的气息,也弥漫着庄稼人等待最终“验收”的忐忑。
寒露前后,官府的衙役终于来到了水秀村。锣声一响,村民们便按照提前通知的,将应交的粮食运到村口的打谷场,那里摆上了官府的桌案和大秤。
今年来收税的衙役中,有一个面孔向烽瞧着有些眼熟。
那人也瞧见了向烽,愣了一下,随即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快步走过来拱手道:“向大哥,您也在这儿交粮?真是巧了!”
向烽记起来了,这是何群的一个远房表亲,姓赵,当初他落户水秀村时,何群父亲便是托此人帮忙疏通的关系,也是他领自己来的水秀村。向烽对他微微颔首:“赵衙役。”
赵衙役态度很是客气,甚至带着几分殷勤:“哎哟,向大哥您太客气了,叫我小赵就行!您家粮食在哪儿?我帮您看看。”
按照“二十税一”的税率,向烽家今年收成不错,三亩水田共收得约九百斤稻谷,三亩旱田收得约三百六十斤粟米。算下来,需缴纳稻谷四十五斤,粟米十八斤。
赵衙役查验粮食成色时,明显手下留情,只略看了看,便示意品质上乘,足额足量。过秤时,那秤杆更是打得高高的,嘴里还说着:“向爷您这粮食晒得真干,粒粒饱满,是好粮!”
向烽见赵衙役多有照顾,略微点了点头,记下他这份人情,利落的将粮食倒入衙役们带来的粮瓮里。
最终,粮食顺利交割完毕。向烽和云乐将剩下的粮食运回家。
算一算,交完税,家里还剩下稻谷八百五十多斤,粟米三百四十多斤,再加上之前备下的杂粮和菜地里的出产,足够小两口吃到明年夏收,甚至还有不少富余。
看着那三个新买的大粮瓮被金黄的稻谷和饱满的粟米渐渐填满,云乐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伸手在粮食里划拉着,感受着那沉甸甸、饱满满的触感。
“这下心里可踏实了!”云乐长舒一口气,靠着装满粮食的瓮壁,只觉得前所未有的安心,“交了皇粮,剩下的就都是咱们自己的了!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向烽站在他身边,看着自家夫郎那满足的模样,再看看这满瓮的收获,心中亦是安稳。他揽住云乐的肩膀,沉声道:“嗯,踏实了。等过两日,把新米磨了,给你蒸顿白米饭吃。”
“好!对了,刚刚那个衙役,你也认识?”刚才打谷场上人多,云乐没开口,等回了家才开问他。
“恩,之前第一次来村里,是他带路的。是何家的一个远房亲戚,被安排进县里做衙役了。”
云乐听完点点头,知道向烽经常来往县城,认识的人多也是应该的。突然心中一动,向烽认识的人多?那之前满哥儿出门那事,是不是也是向烽帮忙的。
“钱秀出门那阵,钱家被镇长家里训斥了,也是你帮忙的?”
向烽眉头一挑,不知道为什么自家夫郎突然问这个,但是他一向都是云乐问什么,他说什么的。
“县学里面的孙夫子,最喜欢吃野兔,我之前猎的野兔,大部分都是卖给他,一来二去的就熟了。钱家本来就是妾室进门,还大张旗鼓的。我朝可是最重嫡系血脉的,平妻只是说着好听,律法是不承认的。要是镇长家小儿子未娶亲就传出去宠爱妾室,还妄想弄个平妻,那他的科举路估计就要到头了。”
“我去卖兔子的时候,提了一嘴,那孙夫子最为古板严厉,怎么可能会容忍县学里面有这样的学子。估计转头就找镇长一家谈了。”
“哇!”云乐听完向烽做的事,用一双星星眼看着他,还没等他说完,就扑了上去,在他嘴唇上啵了一下,
“向烽,你怎么这么聪明啊!这么聪明的你娶我这么好的夫郎,哈哈哈,太开心了!”
云乐的开心溢于言表,他原本以为向烽只会接住他的坏心情,陪着他疏解,没想到他竟然默默的做了这么多,还一个字都不往外说!
“你怎么这么好啊!哎呀,我还以为是钱家太招摇,遭报应了呢!没想到是你出手做的!你也太好了吧!不仅会打猎赚钱养家,还会哄我开心,连我好朋友的烦心事都能一起解决呢,到哪找你这么好的相公啊!”
云乐哄人的功夫从小练出来的,向烽根本招架不住小哥儿的彩虹屁,被他哄得嘴角都下不来。
“这么好的相公以后要对我更好哦!对我好,我就给你生娃娃,好好给你养娃娃,到时候我和宝宝一起爱你哦!”
向烽被他的话逗笑了,合着只有夸奖加上一个亲吻是吗?其他活还得自己干。什么好好养宝宝,多个小人怕不是也是来伺候他阿么的。
云乐不给好处,向烽只能自己讨了,大白天的直接扛起人进了屋,还说什么不做点什么,娃娃怎么找上门。
“夸过头了!”云乐被扔进床上才反应过来。
嬉闹过后,云乐脸颊的红晕还未完全褪去,但他和向烽都知道,接下来有件顶重要的大事要定下章程。两人躺在床上,一件一件的开始商量。
“夫君,陈工匠带班子来,主要负责砌墙、上梁这些技术活。但搬砖、和泥、清理地基这些杂活,光靠他们几个人肯定不够,耽误工期。”
云乐掰着手指头算,“咱们想赶在年前住进去,时间紧,至少还得再找五六个力气足的青壮来帮工。”
向烽点头,补充道:
“嗯,人手的工钱得先定下。我打听过,镇上短工一日是二十五文,管两顿饭。咱们在村里找,又是乡里乡亲来帮忙,可以给到二十六文一日,同样管午饭和晚饭,你看如何?”这个价钱略高于市价,既显示了诚意,也能让大家干活更尽心。
“这个价钱好!”云乐立刻赞同,“大家肯定乐意来。那做饭的人呢?工匠加上帮工,少说也有十几张嘴,光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得在村里请两位手脚麻利、做饭味道也好的婶子或夫郎来帮忙。”向烽早有考虑,“工钱按一日十三文算,也管饭。食材咱们自家出,你看请谁合适?”
云乐脑子里立刻闪过几个人选:“满哥儿的阿么,孙阿么做饭香,人也干净利落。还有村西头的张嫂子,干活风风火火的,包包子、蒸馒头都是一把好手!请她们俩准没错!加上我,就够了!”
“好,就依你。”向烽对云乐看人的眼光很放心。
请人的事初步定下,两人心里都有了底。云乐仿佛已经看到了不久后自家宅基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明天一早,我就去找岳父,把这事跟他说了,请他帮忙在村里张罗招人。”
“好!”
夜色中,小两口带着对崭新家园的憧憬沉沉睡去。明天,将是他们筑巢计划迈出的又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