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沈清辞与李管事在侍卫护送下,避开京城外围的戒严关卡,于丑时抵达城郊那座破庙。庙门早已腐朽,推开时发出“吱呀”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密道入口就在神像底座下。”沈清辞点亮小火折子,微弱的光线下,只见落满灰尘的神像前,地面有一块石板与周遭纹路不同。两人合力将石板掀开,一道黑黝黝的通道赫然出现,潮湿的气息混杂着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正是上次从丞相私宅地牢逃出时,未及细看的备用密道。
“我在前探路,李大哥殿后,小心脚下。”沈清辞将火折子凑近通道口,看清阶梯后率先迈步而下。通道狭窄陡峭,仅容一人通过,壁上青苔湿滑,每一步都需格外谨慎。
下行约莫百级台阶,前方出现一条平缓的甬道,两侧每隔数丈便有一盏熄灭的油灯。沈清辞放慢脚步,指尖扣着数枚银针,凝神倾听四周动静——丞相谋反在即,地牢守卫必定比往日更严,丝毫大意不得。
行至甬道尽头,一扇石门挡住去路,门上雕刻着繁复的花纹,中间嵌着一个铜制机关。沈清辞记得,上次在石室曾见杂役提及,此门机关需按特定顺序按压花纹方可开启。她对照记忆中杂役的描述,指尖依次落在“松、竹、梅”三朵花纹的中心。
“咔哒、咔哒、咔哒”三声轻响,石门缓缓向内开启。门后便是地牢石室,与上次不同,此刻石室里灯火通明,四名护卫手持长刀来回踱步,眼神警惕地扫视着两侧囚笼——里面关押的十几人,有白发老者,有青壮年男子,皆身着囚服,面带风霜,却难掩眼中的凛然正气。
“是沈御史的女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率先认出沈清辞,声音沙哑却难掩激动。他是前吏部尚书周大人,当年因弹劾丞相贪腐,被诬陷下狱,辗转关押至此。
沈清辞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众人安静。她与李管事交换眼神,趁着护卫转身的间隙,如狸猫般窜出,袖中银针精准射出,分别扎中四名护卫的后颈“风池穴”。护卫连哼都没哼一声,便软软倒地。
“各位大人,晚辈沈清辞,特来救大家出去!”沈清辞快步走到囚笼前,掏出从护卫身上搜出的钥匙,逐一开锁,“丞相已勾结边关将领谋反,太子殿下被困皇宫,急需各位一同前往勤王!”
“什么?那奸贼竟敢如此!”周大人走出囚笼,气得浑身发抖,“沈姑娘放心,我等虽身陷囹圄,却从未忘记忠君报国,愿随姑娘一同杀向皇宫,诛杀奸贼!”
其他囚徒也纷纷附和,眼中燃起复仇与报国的火焰。沈清辞将护卫的长刀分发给众人,又简单交代了密道路线,正欲动身,忽然听到石室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呵斥声:“里面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安静?”
“不好,是守卫巡查来了!”李管事脸色一变,握紧长刀挡在门前。
沈清辞迅速思索片刻,对众人道:“周大人,您带着大家从密道先走,我和李大哥断后!”
“不行,姑娘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怎能让你涉险?”周大人急道。
“事不宜迟,再耽搁就都走不了了!”沈清辞语气坚定,“我懂针灸防身,不会有事,快走!”
周大人知道事态紧急,不再犹豫,对其他囚徒道:“大家听沈姑娘的,随我走!”说罢,带着众人快步冲进密道。
沈清辞与李管事躲在门后,待石门尚未完全闭合,外面的守卫已推门而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校尉,看到地上昏迷的护卫和敞开的囚笼,怒喝一声:“反了反了!给我把逃犯抓回来!”
十几名护卫立刻冲了进来,长刀寒光闪烁。李管事挥刀迎上,与护卫们缠斗在一起。沈清辞则凭借灵活的身形,在人群中穿梭,银针不断射出,每一枚都精准扎中护卫的穴位,让他们瞬间失去战斗力。
校尉见手下一个个倒下,又惊又怒,挥刀朝着沈清辞砍来:“臭丫头,敢坏丞相大人的大事,找死!”
长刀带着劲风劈来,沈清辞侧身避开,同时甩出一枚银针,直刺校尉的左眼。校尉慌忙偏头,银针擦着他的脸颊飞过,留下一道血痕。他恼羞成怒,攻势愈发凌厉,刀刀直逼要害。
沈清辞渐渐体力不支,手臂被刀风扫过,划开一道血口。李管事见状,奋力逼退身前的护卫,冲过来挡在她身前:“阿辞,你快走!我来拖住他们!”
“李大哥!”沈清辞眼眶一红,却知道不能拖累他,咬了咬牙,转身朝着密道跑去。
校尉见她要逃,怒吼着追了上来:“别跑!”
就在沈清辞即将冲进密道时,她忽然转身,将最后几枚银针全部甩出,精准扎中校尉的膝盖和手腕。校尉惨叫一声,跪倒在地,手中的长刀“哐当”落地。
沈清辞不再停留,冲进密道,反手将石门关上,按照机关纹路按下,石门缓缓锁死。她沿着甬道快步追赶,很快便看到前方密道出口处,周大人正带着众人等候。
“沈姑娘,你没事吧?”周大人关切地问。
沈清辞摇了摇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没事,我们快离开这里,去皇宫勤王!”
众人点头,跟着沈清辞走出破庙。此时天已微亮,东方泛起鱼肚白。沈清辞望着京城的方向,那里浓烟隐隐,喊杀声似乎已隐约传来——一场决定王朝命运的大战,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