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同人于宗,吝。
长铭先生谈到,教师的行为示范是最有效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应当通过教师的行为体现出来。校长是确立和践行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关键因素。
“我常想,我们的学生不缺少聪明、机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我们缺少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缺少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缺少的是对崇高的体悟,缺少的是对价值的理性判断与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不为功利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因此,培养杰出人才,我们的教育需要注重对人的精神品质的培育,引导学生懂得善良、崇高、博爱、正义、尊严、责任、使命……这才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教育价值。传递这些价值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行为示范。”
长铭先生在“大气成就大器”一文中曾谈到:
“以人育人”,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师生平等基础上情智互动的生命历程。“共同发展”则将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结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情感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当我们胸怀“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信条,并在“以人育人”的过程中获取着“共同发展”的成就时,我们真正地享受到了付出“大气”和收获“大气”的快乐。
要着眼于人的一生,要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要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不论这些教育成果能否在近期显示出来。
......
《礼记·中庸》十九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高愚思虑良久,在纸上写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个字。
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时,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作为一所要推陈出新的初中学校,简洁明了的语言更能符合她的风格。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虽然党的教育方针表述得比较清楚,但教育实践没有按“方针”办,也没有任何人认为有什么不对,说明整个中国社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是不确定的,起码是不够明确。
而高愚所订立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实可以有更新的解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表述教与学的过程,但前提却是仍是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慎思是指对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明辨则是学会交流,学会沟通。笃行则是要一心向学,学校不是象牙塔,但至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像象牙塔。
赵剑同意高愚的校训选择,但希望能有更多的绿星老师中学教师能参与进来,从而形成教育理念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