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平商队离开“丝路通驿”前往乌孙都城的第三天,西域的天空骤然阴沉,呼啸的狂风卷起戈壁滩上的黄沙,将驿站的旗帜吹得猎猎作响。陈砚与墨丁正在驿站仓库内调试新研发的“货物分拣机”,这台机关能够根据货物的重量和目的地自动分类,大幅提升商队的卸货效率。
突然,驿站外的烽火台传来急促的狼烟,一道黑色烟柱直冲云霄——这是发现大规模敌军的紧急信号。
“不好!”陈砚心中一紧,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与墨丁快步登上城楼。负责侦查的斥候早已策马奔回,翻身下马时险些栽倒,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陈大人!匈奴左贤王率领六千骑兵,正朝着驿站杀来,距离此处不足三十里!他们还拖拽着十架攻城锤,看样子是要彻底摧毁驿站!”
六千骑兵?陈砚眉头紧锁,心中迅速盘算:驿站内现有守军仅五百人,其中大汉步兵三百,乌孙与疏勒的联合护卫两百。尽管设有机关防御工事,但面对六倍于己的匈奴骑兵,依然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李陵!”陈砚高声下令,“立刻组织士兵进入防御阵地,连弩箭塔与投石机全部就位,陷马坑与绊马索即刻启用!”李陵抱拳领命,转身快步下城,洪亮的号令声很快在驿站内回荡。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搬运箭矢与石弹,有的检查机关枢纽,有的则在驿站外的戈壁滩上布设尖锐的铁刺——这是墨家特制的“狼牙刺”,能刺穿骑兵的马蹄,有效减缓敌军的冲锋速度。
墨丁也迅速回应道:“我已命工匠将仓库内的所有机关器械悉数转移至城墙,并已准备启动驿站的‘地刺机关’。一旦匈奴骑兵踏入预设区域,地面便会猛然弹出三尺长的铁刺,定能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不久,远处的地平线上浮现出一片黑压压的景象,匈奴骑兵如潮水般汹涌而至,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动。左贤王勒紧马缰,停驻在驿站外三里处,目光如炬地盯着这座阻挡匈奴劫掠的机关城,眼中杀意毕露:“区区驿站,竟敢阻挡我匈奴的去路!今日必将踏平此地,让汉人与西域人明白,谁才是西域的真正主宰!”
随着左贤王一声令下,匈奴骑兵迅速分为三队,分别向驿站的东、南、北三门发起猛烈攻势。第一队骑兵手持锋利的弯刀,试图突破驿站外围的坚固防线;第二队则推动沉重的攻城锤,直逼东门;第三队则在远处张弓搭箭,为攻城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放箭!”陈砚站在东门箭塔之上,手中长剑直指敌军。城墙上的三十架连弩箭塔齐齐发射,密集的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冲在最前方的匈奴骑兵纷纷中箭倒地,尸体迅速堆积如山。然而,匈奴骑兵并未因此退缩,后续部队踩着同伴的尸骸继续冲锋,很快便抵达驿站外的陷马坑区域。
“启动地刺机关!”墨丁高声下令。负责操控机关的工匠立即转动枢纽,驿站外的地面瞬间弹出密密麻麻的铁刺,正在冲锋的匈奴骑兵猝不及防,马蹄被铁刺刺穿,纷纷摔倒在地,后面的骑兵来不及避让,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左贤王见状,气得咬牙切齿,果断下令:“放弃东门,集中兵力猛攻北门!那处城墙相对较低,定能一举攻破!”
匈奴骑兵迅速调整方向,直扑北门而去。北门的守军虽竭力抵抗,但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军,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一名疏勒护卫中箭倒地,城墙随之出现缺口,几名匈奴骑兵趁机攀上城墙,与守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支援北门!” 陈砚果断下令,亲自率领百名步兵火速前往北门增援。他手持玄铁令牌,运转墨家真气,令牌骤然发出一道玄色光芒,将冲上来的匈奴骑兵震退。“守住缺口!” 陈砚高声呼喊,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冲向缺口,与匈奴骑兵殊死搏斗。
就在此时,驿站的西门突然响起一阵欢呼声。陈砚回头望去,只见一支身着乌孙服饰的骑兵正从远处疾驰而来,旗帜上金鹰图案在黄沙中格外耀眼 —— 正是岑陬太子率领的乌孙援军!“是乌孙援军!” 士兵们激动地大喊,士气瞬间高涨。左贤王目睹乌孙援军,脸色骤变,他未曾料到乌孙的援军会如此迅速抵达。
原来,陈砚在发现匈奴骑兵的第一时间,便利用驿站的烽火传递系统向乌孙东部牧场求援,岑陬接到消息后,立即率领三千骑兵火速赶来支援。
岑陬率领骑兵直捣匈奴阵后,乌孙骑兵擅长草原奔袭,迅速冲破了匈奴的后防线,与驿站守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匈奴骑兵腹背受敌,军心顿时大乱,不少士兵开始四散逃窜。“乘胜追击!”陈砚果断下令。驿站的城门大开,李陵率骑兵冲出城外,与乌孙援军并肩追击匈奴残兵。匈奴骑兵慌不择路,许多人坠入陷马坑,或被连弩射中,损失惨重。左贤王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仓皇逃窜。
战斗持续了两个时辰,待硝烟散尽,驿站外的戈壁滩上遍布匈奴骑兵的尸体和战马的残骸。经清点,此役共歼灭匈奴骑兵两千余人,俘虏五百余人,缴获攻城锤八架、战马千余匹,而驿站守军与乌孙援军仅伤亡百余人。
岑陬策马来到陈砚身旁,抹去脸上的汗水,微笑着说道:“陈大人,此次多亏了驿站的烽火传递系统,我们才能及时赶来支援。若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陈砚点头赞同:“此次匈奴突袭,也让我们意识到驿站的防御亟需加强。后续我们将在驿站周边增设更多烽火台,并增加守军数量,确保丝路商队的安全。”
随后,众人一同返回驿站,处理战后事宜。工匠们着手修复受损的城墙与机关器械,士兵们则清理战场、救治伤员。西域的百姓们也纷纷前来相助,有的送来食物和水,有的协助工匠搬运木材与石材,驿站内呈现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当晚,驿站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以庆祝此次击退匈奴的辉煌胜利。陈砚、岑陬、李陵、墨丁等人围坐一桌,深入复盘此次战斗的成败得失。“匈奴此次惨败,短期内必定不敢再轻易来犯,但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张骞沉稳地说道,他在战斗结束后迅速从乌孙都城赶来,“匈奴与突厥极有可能再次联手,对丝路驿站及输水渠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
陈砚深表赞同,接着说道:“接下来,我们必须加快推进西域全域水利网二期工程,同时在丝路沿线增建更多驿站,构建起完善的防御体系。此外,还需尽快寻获乌孙金鹰信物,为开启昆仑山天工核心做好充分准备。唯有掌握更先进的机关技术,方能彻底抵御匈奴与突厥的侵扰。”
就在此时,系统的提示音在陈砚脑海中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指挥驿站守军与乌孙援军击退匈奴围攻,守护丝路驿站安全,完成支线任务:驿站防御战】
【任务奖励:系统积分
点、墨家机关“连环地刺阵”图纸、匈奴兵力部署最新情报】
【主线任务更新:修复受损驿站与防御工事,协助周仲平商队完成乌孙贸易,获取乌孙金鹰信物具体位置线索】
陈砚紧握手中的玄铁令牌,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此次击退匈奴,不仅确保了驿站的安全,更彰显了四国同盟的雄厚实力。接下来,他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同盟巩固,早日集齐四国信物,开启天工核心,为西域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奠定坚实基础。
次日清晨,阳光驱散了漫天黄沙,驿站外的戈壁滩重归往日的宁静。工匠们已着手修复受损的城墙,而士兵们则在驿站周边严密巡逻。陈砚立于城楼之上,眺望着远方的丝绸之路,心中默默立誓:务必使这条连接大汉与西域的繁荣通道,永免战火侵袭,让“兼爱非攻”的仁爱理念在西域广为流传,以完成墨渊巨子的未竟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