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肉联厂的厂区办公楼灯火通明,比白天还要热闹。走廊里、会议室门口,挤满了穿着工装的工人,手里攥着之前集资时的收据,脸上满是期待——白天大家忙着屠宰、分割,分房的事只能放在晚上。
可没人觉得累,连平时最不爱熬夜的老师傅,都早早地来了。
“听说了吗?分房按当初集资的钱算,谁出得多谁先挑!”“我当初出了八百,不知道能不能挑个采光好的!”“王哥他们这些骨干,肯定能分到好房子,人家可是拿出全部家当了!”
议论声此起彼伏,却没半点抱怨;所有人都清楚,这房子是为最早从北边的弟兄们准备的;规矩早早就说了,没人会瞎起哄。
周晋冀拿着厚厚一叠名单和集资收据,走进会议室,身后跟着赵刚和负责记账的干事。
他刚一进门,屋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手里的名单上。“都坐吧,今晚把分房的事定了,让大家早点安心。”周晋冀把名单放在桌上,声音沉稳,“先把规矩再跟大家说一遍:这房子是咱们集资盖的,当初没出钱的,暂时没分房资格——主要是社会招募的 20位同志,不是偏心,是建房时大家没参与集资,没道理让你们白得。”
“不过放心,赵主任已经留意周边的二手房产;愿意买的,厂里给每月工资 10%的补助;不愿意买的,明年开春就启动家属院二期工程;到时候优先给你们分。”
这话一出,站在后排的几个社会招募工人松了口气。之前他们还担心没房子住,现在有了明确说法,也就没了顾虑,其中一个年轻工人大声说:“周厂长,我们懂!规矩得讲,我们等二期也行!”其他人也跟着点头,会议室里的气氛更融洽了。
周晋冀点点头,拿起名单:“剩下的 100位同志,都是当初掏了钱的,分房按‘出钱多少优先’来,骨干同志因为一直跟着咱们干,贡献大,会在同等出钱额度里优先挑,但不搞特殊。我先说说我自己——当初建房,我前后拿了近 3万块,占了总集资的二成,所以我要家属区最里边的一号房;带独立小院,采光最好;这不算以权谋私吧?”
他抬头看向众人,没人反对,反而有人笑着喊:“厂长该得!您不出这么多钱,这房子都盖不起来!”王铁柱更是拍着桌子:“就是!您不光出钱,还天天盯质量,一号房就该是您的!”周晋冀要一号房,大家早有预料——他是领头人,出钱最多;贡献最大,没人觉得不合理。
接下来就是骨干成员的分房。周晋冀念到名字,人就上前领钥匙和房号图纸:“王铁柱,集资 2300块,骨干贡献加分,分得 3号房,带大阳台;何小天,集资 1750块,骨干加分,分得 5号房,一楼西户,方便你腿脚恢复;赵刚,集资 2900块,骨干加分,分得 80号房,离厂区近,方便你盯生产;小李(警卫员),集资1900块,骨干加分,分得 12号房……”
被念到名字的人,接过钥匙时都笑得合不拢嘴。王铁柱拿着 3号房的图纸,跟身边的人炫耀:“你看这阳台,夏天能摆桌子吃饭!”
何小天摸着钥匙,眼眶有点红——他从医院归队后,周晋冀一直照顾他;这次分房还特意考虑他的腿脚,这份心意让他心里暖烘烘的。
剩下的工人,按集资金额从高到低挑房。出了 600块的挑了中间栋,出了 400块的选了边户;没一会儿,80套房子就分完了。
最后剩下十几个没挑到房的(多是集资 200块以下的年轻工人),周晋冀早有安排:“你们要是着急住,厂里联系了城西的二手四合院,一间房大概 800块,厂里给补 300块,剩下的从工资里按月扣,不影响生活;要是不着急,就等明年二期;到时候房子跟现在一样好,还能按这次的集资额优先挑。”
“我等二期!”“我想买房,麻烦厂长帮着联系!”没分到房的人也很快做了决定,没人有意见——周晋冀把路都铺好了,怎么选都不吃亏。
分完房,周晋冀又补充了一件事:“当初集资多的同志,比如赵刚、王铁柱、小李等,你们出的钱超出了对应房子的成本,厂里会退一部分;下月初发工资时一起给;集资少的同志,要是选的房子成本高;差的钱从工资里每月扣 20块,扣完为止,大家同意不?”
“同意!”众人齐声回答,这办法既公平又灵活,没人觉得为难。周晋冀笑了笑:“我那 3万块,也会按成本价扣完,剩下的钱拿回来——但大家放心,以后谁家有困难,比如家人生病、孩子上学;跟我说,厂里能帮的一定帮;咱们是弟兄,不能让谁难住。”
散会后,大家拿着钥匙和图纸,三三两两地往家属区走,要去看看自己的新房子。周晋冀也跟着去了一号房——这房子他早让人收拾过,外墙贴着浅灰色的瓷砖,院里种了两棵梧桐树;屋里的科勒全套卫浴已经装好了,洗手台、马桶、淋浴喷头都是新的,就差搬家具进来。赵刚跟在旁边,笑着说:“厂长,您这房子,比大户人家的小洋楼还舒服!”
周晋冀看着宽敞的客厅,心里满是踏实。这房子不仅是他的家,更是给跟着自己干的弟兄们的“定心丸”——有了房子,大家就能成家,就能扎根;肉联厂这个“家”才算真正立住了。
“明年二期工程,得早点动工。”周晋冀跟赵刚说,“还有社会招募的同志,得尽快帮他们找到合适的房子,不能让他们觉得受了委屈。”赵刚连连点头,心里更佩服周晋冀——不仅能把事办成,还能把每个人都照顾到;这样的领头人,谁不愿意跟着干?
夜色渐深,家属区的灯还亮着;有的工人在量房间尺寸,有的在跟家人商量怎么摆家具;笑声和说话声飘在空气中,格外热闹。
这场分房,没吵没闹;顺顺利利,不仅分了房子;更分了人心——所有人都知道,跟着周晋冀,不仅有活干,更有好日子过。而这,正是周大厂长最想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