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的人越来越多,公告他们已经看了,既然已经碰到,也省了告知这一步,两方决定一起回城南。
严七懂事的抢过了周氏背的背篓,“婶娘你们昨日来就该提前通知我们的,我跟红霜好去帮忙。”
“我们带的东西不多,就清儿跟红茶的一些日用,用不着帮忙。”
“七哥,你们的香卖得如何?”赵晴关心他们的生意,毕竟他们挣钱就是她挣钱。
严七却是叹了口气,“每日倒也能卖一些散香挣几百个铜板,大单却是不见踪影,看样子还是缺了些运气。”
“我昨日才得知私下大宗买卖是不合法的,虽说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若有人揭发,不仅银子赚不着还要罚钱,你们可小心些。”
严七一点也不意外,“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若不是有这一宗,做生意也不至于这么艰难了。”
搞了半天是只有赵晴自己糊里糊涂,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她又看向红霜,“如今你天天跟着七哥,外头的日子还习惯吗?”
红霜笑着点了点头,“前几日闹过一些笑话,这几日好多了,我如今才真正知道我哥为了我吃了多少苦。”她抿唇突然笑了笑,“咱们这处换了新的父母官,不知道这个新的陈大人是什么样子的?可千万不要跟之前的那些大人一样才好。”
“怎么,你见过很多大人?”
赵晴原本只是一句玩笑话,却见红霜点了点头,“从前在歌舞坊各色人物见过不少,他们人前人后两副模样,惹到了便要倒大霉,坊里的姐妹都怕得很,幸好我们只是不起眼的伴奏,入不了那些大人的眼,我跟你说,”红霜边说边害怕的看了看左右,“之前还有姐姐得罪了大人第二日就没了的,听教司们说是被卖去了更不入流的地方,总归是结果不好。”
赵晴并不觉得惊讶,经常流连于欢场的能有几个好官,有权利便可为所欲为, “所以说你能平安出来便已经是万幸了,你在里头你哥哥睡觉都不踏实。”
红霜看了眼严七,“这些话我从前可不敢跟我哥说,知道他担心。”
“阿清怎么没有一起来?”严七询问。
“清儿他明日就要入学,今日一早去拜会夫子了。”周氏笑得和蔼,“我们回家他差不多也该回了。”
“红茶,我听我哥说你相公长得可好看了。”红霜偷偷的凑到赵晴耳边笑,“你真厉害,相公好看还是读书人。”
赵晴这才想起来红霜还没有见过宁清,她也笑,“你见过的人多,怕是不会觉得好看,不过阿清他确实好看。”
不害臊!”
两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引得边上的周氏也跟着笑,“红茶跟红霜年岁差不多,说话倒是说得来。”
“婶娘,她也就跟红茶说得来。其实红霜她胆子很小的。”
几人一路回到城南,刚靠近宅门就传来了狗吠声,紧接着有人叫了声蛋黄,狗叫声戛然而止。
“娘,阿清回了。”赵晴高兴的上前敲门,二春紧随其后。
宁清开门,见赵晴带着众人站在门外,忙让出位置请人进门,“我没想到娘你们回来这么快,好久不见,七哥。”
“好久不见。”严七进门拍了拍他的肩。
“我们是半道碰到了。”一进屋周氏便卸了严七的背篓,“今日城西发公告,正好严七他们也去了那处。”
“阿清,昨日你刚说换官的事儿,今日通告就出来了,新县令姓陈,已经上任了。”赵晴边说边招呼严七兄妹二人到屋里坐,“一路热了吧,我去给你们倒水。”
“我陪你一起。”红霜的表情有些羞涩,大概是初见宁清有些不好意思,一直到了后院她才惊讶,“红茶,你租的这处宅子好大呀,院子也大,肯定很贵吧。”
“贵是贵了些,不过这处离阿清的书院近,住着方便。”
“你对你相公可真好。”她表情略带遗憾,“要是我哥也能找一个对他这么好的嫂子就好了。他早过了成婚的年纪,都是因为我。”
赵晴舀了后锅的凉水,“七哥是个重情义的好男儿,人又机灵,将来肯定能给你找个好嫂子,你啊不要总是感怀,北上的时候可以帮他多留意。”
端着茶壶要出后门的时候,红霜一把拉住了她,“那个。。我怎么称呼你相公,总不能跟我哥一样叫他名字吧。”
“他年岁比你大,你就叫阿清哥。一会儿我帮你介绍。”
二人端着茶到了堂屋,赵晴向宁清介绍起了红霜。
比起红霜喊“阿清哥”的拘谨,宁清的态度淡然许多,“红霜”叫的十分自然,莫名的便让红霜也自在了起来,像是两家人早就熟识了一般。
严七早说过今日暖房饭他来做,坐下喝了杯茶歇了一会儿便要去后院,红霜要帮忙,周氏总觉得她们是客人,不能撒手让客人干活,便也跟了过去,最后大家便都聚去了后院。
灶房待不下那么多的人,赵晴夫妇红霜还有二春便坐在了门口。
“可惜今日没有带琴,不然我可以坐在这处替你们弹一曲。”红霜好奇看向赵晴,“红茶你听过曲儿吗?”
“红霜,他们都是务实的人,听什么曲儿。”严七的话虽然带着笑但听得出也有些责怪,大概是觉得妹妹不该提起这个话题,毕竟卖艺不是什么光彩事。
“听过啊。”现代的流行歌不都是曲子吗,“听过很多很好听的,可惜我这个人没有什么音乐细胞,曲谱那些一点不懂。”
红霜很高兴,边上的宁清却有些好奇。
“你什么时候听过许多曲子?”
赵晴也怕说漏嘴,笑了笑,“上回在歌舞坊偷偷的听了不少,免费的。”
“歌舞坊那种地方不是姑娘随便待的,就算是做生意你们也得当心,还是少去。”周氏担心提醒。
“知道了,娘。”
赵晴看了眼边上的红霜,怕她尴尬她忙看向宁清转移话题,“阿清你今日去书院送师礼,可见到了三位夫子,印象如何?”
“录康书院的夫子不愧是举人出身,教过的童生秀才估计举不胜举,要得他们青睐怕是要好生努力一番才行。”
“怎么,夫子不喜欢你?”周氏一听紧张走了过来。
“没有。”
“娘,你别太紧张,阿清的意思是他才进书院,与普通学生无异,夫子们并不会区别对待。”
周氏想了想觉得也是没错,他们就是普通入学,又没有靠关系,人家理所当然不会特殊关照,“没有不喜欢就好,后头你好好表现,他们看到了你的努力自然会喜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