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默推开工作室的门时,天已经黑透了。他把外套挂在椅背上,坐到主控台前,屏幕还亮着,显示着广告倒计时页面:距离正式播出还有四十三分钟。
小林抬起头:“数据监测系统已经跑起来了,六个平台同步追踪。”
陈宇默点点头,打开自己的手机直播窗口。画面上是广告片源,正安静地等待上线。他盯着看了两秒,关掉。
“你说,有人会看吗?”他问。
小林没立刻回答。“现在热搜上还是那些老话题,‘人设崩塌’‘私生活混乱’,但流量比昨天低了百分之三十。”
“那不代表什么。”陈宇默说,“骂的人少了,也不等于信你的人多了。”
他说完,靠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脑后。房间里很安静,只有设备运转的轻微嗡鸣。墙上的钟指向八点零七分。
广告定在八点半首播。
他没再说话,只是时不时瞄一眼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节奏不快,但一直没停。
八点二十九分,小林轻声说:“预热视频播放量破五十万了,转发最多的是一段花絮剪辑,你蹲在地上调灯光那段。”
陈宇默抬眼:“谁剪的?”
“不知道,一个新号发的,昵称叫‘爱喝热水的猫’,粉丝不到一千。”
“就因为那个?”
“配文写的是——‘原来大明星也要自己搬灯架’。”
陈宇默嘴角动了一下,又压下去。
八点三十分整,广告准时上线。
画面一开始是清晨的街角,雾气还没散尽,一个老人推着保温杯摊子出摊。镜头缓缓推进,背景音是锅碗碰撞的声音和远处孩子的笑声。
陈宇默出现在第三分钟。他穿着旧夹克,站在摊子前买杯子,跟老人讨价还价,最后多买了两个,说是给爸妈带的。
弹幕开始飘过。
“这人真是陈宇默?”
“长得是挺像,不会是替身吧?”
“这造型也太土了吧,真敢拍。”
陈宇默看着这些字一条条刷过,脸上的表情没变,但手放到了膝盖上,用力捏了一下。
广告继续。他跟着老人学怎么检测杯子密封性,笨手笨脚地打翻了一盒,蹲下去一个个捡起来擦干净。老人笑着递给他一块布,说:“年轻人,做事别急。”
接下来是老人讲述三十年前如何靠这个小摊养活一家人。陈宇默坐在旁边听,没打断,也没看镜头。
弹幕渐渐变了。
“他居然没抢戏。”
“这段话听着不像背稿。”
“我怎么有点想我爸了……”
小林忽然出声:“热度曲线跳了。”
陈宇默抬头,主屏上的折线图正快速上扬。一分钟内,观看人数从五万涨到十八万。
“完播率呢?”他问。
“现在七十六,还在升。”
广告进入尾声。陈宇默站在街口,手里提着保温杯,回头对老人挥手。镜头拉远,街道恢复日常,阳光照在湿漉漉的地面上。
最后一行字浮现:**有些温暖,一直都在。**
画面黑了两秒,跳出品牌LoGo和产品信息。
弹幕炸了。
“我哭了。”
“这广告比电视剧还好看。”
“他演得好像真的就是个普通人。”
小林调出实时评论云图,关键词里“真实”“走心”“没想到”排在前三。
“微博那边有博主开始转了。”他点开一页,“这个影视点评号刚发了一条,说这是今年最接地气的品牌故事。”
陈宇默拿过鼠标,点进去看。
博主写道:“抛开争议不谈,这支广告的叙事节奏、人物状态和细节处理,都达到了专业短片水准。主角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回避笨拙,反而让角色立住了。值得一看。”
底下转发已破万。
工作室里的气氛松了下来。阿哲端着咖啡走进来,看到屏幕愣了一下:“这么猛?”
“刚播完。”小林指着数据,“一小时点击一百二十万,完播率八十七。”
“那不是爆了?”
“还没上热搜。”陈宇默说。
“现在的热搜全是旧话题。”阿哲坐下,“不过短视频平台已经有好几条剪辑冲榜了,有个标签叫#原来他是认真的#,播放量快八百万了。”
陈宇默拿起手机,打开短视频软件,搜了那个标签。
第一条视频是他蹲在地上擦杯子的画面,配上文字:“有人说他作秀,可作秀的人会把打翻的杯子一个个捡起来吗?”
评论区最高赞写着:“我没关注过他,也不懂娱乐圈的事,但我相信一个愿意为陌生人弯腰的人,不会是坏人。”
他往下翻。
有人上传了老人讲家史那段,配乐是《光阴的故事》。评论说:“我爸去年走了,今天看到这段,我又哭了。”
还有一个小女孩录视频说:“我也要给我爸买一个,他说他的杯子漏水了。”
陈宇默停下滚动的手指。
他盯着那条评论看了很久。
然后一点一点,肩膀放松下来。
小林察觉到他的变化:“怎么了?”
“没什么。”他说,“就是觉得……拍这个是对的。”
阿哲笑了一声:“你还怀疑过?”
“当然。”陈宇默低头看着手机,“之前那么多人骂,我也想过是不是不该接。怕越解释越像洗白。”
“但现在你看。”小林指着另一条热搜趋势,“‘陈宇默广告’正在往上升,虽然还没挤掉负面词条,但讨论风向变了。”
陈宇默重新打开微博,翻到自己账号。
他犹豫了几秒,点开发帖按钮。
不写长文,不提争议,只录了一段语音。
“谢谢每一个认真看完的人。我会继续拍下去。”
发完,他放下手机,靠回椅背。
房间里没人说话。
过了几分钟,阿哲突然笑出声:“你看这个评论。”
陈宇默抬眼。
屏幕上是一条刚冒出来的留言,Id叫“县城小卖部老板娘”:“我家就在你们拍广告那条街,那天你走的时候,给了我女儿一颗糖。她到现在还留着糖纸。”
陈宇默怔住。
他完全不记得这件事。
那天现场忙成一团,他接过老人递的茶,说了声谢谢,临走时看见小女孩站在摊后,顺手从口袋里摸了颗糖给她。也就几秒钟的事。
他以为没人注意。
可有人记住了。
而且现在,把它当成一种善意传了出去。
他伸手摸了摸后颈,那里有点发烫。
小林低声说:“舆情监控组刚报,过去半小时,攻击性言论下降了四十个百分点。新增评论里,七成以上是中性或正面。”
“也就是说,”阿哲说,“有人开始愿意听你说话了。”
陈宇默没回应。
他只是重新打开视频播放页,把广告又点了一遍。
这一次,他看得更慢。
看到自己蹲在地上捡杯子时,他停了一下。
看到老人笑着说“做事别急”时,他又停了一下。
这些画面曾经只是工作内容,现在却像某种证明。
证明他做的事,不是空的。
证明有些人,真的被触动了。
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拿起来看。
是平台推送:您的视频已进入“今日热门推荐”列表,预计曝光量将再次提升。
他放下手机,看向窗外。
楼下的路灯一盏盏亮着,映在玻璃上,像一片小小的星群。
屋子里很安静。
主屏幕上的数据仍在跳动,热度曲线稳稳爬升。
小林低声说:“要不要加推一波?趁热打铁。”
陈宇默摇头:“不用。让它自己走。”
“可如果没人带节奏,可能很快就被新话题盖过去了。”
“那就被盖过去。”他说,“能被人记住的,自然会留下。”
阿哲看了他一眼:“你现在倒是挺淡定。”
“不是淡定。”陈宇默说,“是知道了什么事值得等。”
他重新看向屏幕。
最新一条弹幕飘过:“这广告让我决定明天回家看看我爸。”
他盯着那句话,手指慢慢松开了键盘。
就在这时,手机又响了。
是一条私信提醒。
他点开,是一个陌生账号发来的截图,内容是某个论坛的帖子,标题写着:“陈宇默的新马甲?这支广告根本就是苦情剧本。”
底下有人回复:“演得再真也是演,谁知道是不是收了钱哭穷。”
陈宇默看完,把手机扣在桌上。
小林注意到他的动作:“又来了?”
“嗯。”他说,“总会有的。”
但他没删,也没回。
只是拿起笔,在旁边的便签纸上写了两个字:**继续。**
然后推到桌角。
屏幕上的广告画面正好播到结尾,那句“有些温暖,一直都在”再次浮现。
陈宇默看着那行字,轻轻呼出一口气。
他拿起手机,准备再听一遍刚才发的那条语音。
门边的打印机忽然响了。
一张纸缓缓吐出。
上面是最新抓取的评论摘要,最后一行写着:某匿名账号连续发布十一条攻击言论,Ip归属地与此前多个黑评账号高度重合。
陈宇默站起身,走向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