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蝉鸣裹着热浪,从院外的老槐树上钻进来,落在李念宝的小书桌旁。她正趴在桌上,用半截铅笔在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小人——有扛着锄头的爹,有纳鞋底的娘,有捧着书本的哥,还有笑着递花布的大哥。画到最后,她突然停住笔,小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怎么了,宝?”张秀兰端着一碗晾好的绿豆汤走过来,放在她手边。看着女儿盯着画纸发呆的模样,她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是想你二姐和三姐了?”
念宝抬起头,小脸上满是认真:“娘,我还想二哥。大哥都有好消息了,二哥在部队怎么样了呀?会不会也有好消息?”
这话让张秀兰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肖建军去部队快两年了,除了刚去时寄过一封报平安的信,后来就很少来信了。王桂英每次来,提起这事都忍不住抹眼泪,担心儿子在部队受委屈。
“应该会的,你二哥那么能干,肯定在部队表现好。”张秀兰揉了揉念宝的头发,想安慰女儿,也像是在安慰自己。
念宝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画纸上的空白处。她记得前世,二哥肖建军就是在这一年出了意外——一次训练中,他为了救一个新兵,不小心从高台上摔下来,伤了腿,最后只能提前退伍。回到家后,因为腿伤找不到好工作,又因为自卑,错过了好姻缘,一辈子过得很不如意。
不行,她不能让二哥再遭遇那样的事。可是二哥远在部队,她连见都见不到,该怎么提醒他呢?
“娘,我们给二哥写信吧!”念宝突然抬起头,眼睛亮得像夏夜的星星,“我可以跟二哥说,让他在部队注意安全,别太累了。还可以跟他说大哥当上会计了,哥要考大学了,让他放心。”
张秀兰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这孩子,还知道写信呢。可你还小,不会写字呀。”
“我可以说,娘来写呀!”念宝拉着张秀兰的衣角,摇了摇,“娘,咱们就写一封信吧,寄给二哥,让他知道家里的事,他肯定会高兴的。”
张秀兰被女儿说得心动了。她确实也想给肖建军写封信,只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怕自己写得不好,让儿子笑话。现在有女儿在旁边出主意,她忽然觉得,写封信也不是什么难事。
“好,那咱们就写。”张秀兰在念宝身边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信纸和一支钢笔——这钢笔还是李向阳上高中时,李兴荣特意给他买的。
念宝趴在桌边,看着张秀兰握着钢笔的手,开始一字一句地“口述”:“亲爱的二哥,你好呀。我是念宝,你还记得我吗?我已经五岁了,会背好多诗,还会画画呢。”
张秀兰一边写,一边忍不住笑:“你这孩子,跟你二哥还客气上了。”
念宝不管,继续说:“二哥,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哥考上公社会计了,下个月就要上班了,一个月能拿三十五块钱呢。大哥还给我买了花布,让娘给我做新衣服。”
“还有哥,就是向阳哥,他这次月考考了全县第三,老师说他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学。到时候哥去北京上大学,我就跟他一起去看你,好不好?”
“二哥,你在部队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别太累了。训练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别摔着碰着了。娘说,你要是受伤了,她会担心的。我也会担心的,我还等着二哥回来给我讲故事呢。”
说到这里,念宝的声音低了些,小手指轻轻抠着桌角:“二哥,你要是有空,就给家里写封信吧。娘和姑都很想你,我也很想你。我每天都在画纸上画你,等你回来,我就把画给你看。”
张秀兰握着钢笔的手顿了顿,眼眶有些发热。她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说出这么贴心的话。她深吸一口气,把念宝的话都写在信纸上,最后又加上了几句自己的叮嘱:“建军,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惦记。在部队好好干,注意安全,有空就给家里回封信。”
写完信,张秀兰又把信读了一遍给念宝听。念宝听着,小脸上满是满意:“娘,写得真好!二哥看到信,肯定会很高兴的。”
第二天一早,李兴荣就把信寄了出去。念宝每天都跑到院门口,盼着邮递员能带来二哥的回信。可一天又一天过去,邮递员来了又走,却始终没有二哥的消息。
“娘,二哥怎么还不回信呀?是不是他没收到信?”念宝坐在门槛上,看着远处的路,小脸上满是失落。
张秀兰走过来,坐在她身边,轻轻抱了抱她:“可能你二哥训练忙,没来得及回信。再等等,说不定过几天就来了。”
念宝点了点头,心里却有些着急。她怕自己的信寄晚了,怕二哥已经遇到了危险。
就在她快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七月底的一天,邮递员终于骑着自行车,停在了李家的院门口。
“李兴荣家的,有你们的信!”邮递员的声音传来。
念宝一下子从门槛上跳起来,飞快地跑了过去:“是二哥的信吗?是二哥的信吗?”
邮递员笑着递过一封信:“是从部队寄来的,应该是你二哥的吧。”
念宝接过信,紧紧抱在怀里,飞快地跑回屋里:“娘,爹,哥,二哥回信了!二哥回信了!”
一家人都围了过来。李兴荣接过信,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字迹,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拿出信纸,大声读了起来:
“爹,娘,叔,婶儿,念宝,你们好。收到你们的信,我很高兴,也很惭愧,这么久没给家里写信,让你们担心了。”
“念宝,谢谢你的信。二哥都看到了,也记住了你的话。你说大哥当上会计了,我真为他高兴;你说向阳哥考了全县第三,我也为他骄傲。你说要跟向阳哥来北京看我,二哥等着那一天。”
“我在部队一切都好,最近正在准备一项重要的训练,所以比较忙,没来得及回信。你们放心,我会注意安全的,不会让自己受伤。等训练结束,我就申请探亲假,回去看你们。”
“念宝,你说你会画画,等我回去,你一定要把画给我看。二哥也给你带了礼物,是北京的糖,比咱们那儿的糖甜多了。”
“最后,谢谢舅舅和妗子对念宝的照顾,也谢谢你们给我写的信。家里有什么事,就给我写信,我会尽快回信的。”
“此致,敬礼!你们的儿子\/外甥\/二哥:肖建军。”
李兴荣读完信,屋里一片安静。张秀兰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李向阳脸上露出了笑容,念宝则紧紧攥着衣角,小脸上满是激动。
“太好了,建军没事!”李桂英正好今天来串门,听到信的内容,激动得直拍手,“我就知道,我儿子不会有事的!”
念宝跑到李桂英身边,拉着她的手:“姑,二哥说他要回来探亲,还会给我带北京的糖呢!”
“好,好,”李桂英抱着念宝,笑得合不拢嘴,“等你二哥回来,姑给你们做你最爱吃的槐花糕。”
接下来的日子,念宝每天都在盼着二哥回来。她把自己画的画都整理好,放在一个干净的布兜里,还特意跟张秀兰学了折纸船,说要折一百只纸船,送给二哥。
八月中旬的一天,院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自行车铃铛声,还有一个响亮的声音:“念宝,二哥回来了!”
念宝一下子从屋里跑出来,看到一个穿着军装的高大身影站在院门口,肩上挎着一个军绿色的包,脸上带着笑容。
“二哥!”念宝飞快地跑过去,扑进肖建军的怀里。
这是肖建军在厂里经过优秀推荐去部队后第一次回家。肖建军蹲下身,一把抱住念宝,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念宝,二哥回来了。”
他从包里拿出一个纸包,递给念宝:“这是北京的糖,你尝尝,是不是比咱们那儿的甜。”
念宝接过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五颜六色的水果糖,比她以前见过的任何糖都好看。她拿出一颗,剥了糖纸,递到李建军嘴边:“二哥,你先吃。”
肖建军笑着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也暖暖的。他知道,这个妹妹,就是家里的福星,是她让这个家变得越来越好了。
傍晚的时候,张秀兰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李兴荣拿出了珍藏的酒,李桂英也来了,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说说笑笑,气氛格外热闹。
肖建军给大家讲部队的事,讲北京的样子。念宝坐在他身边,一边吃着糖,一边听着,小眼睛里满是向往。
“二哥,你以后还会回部队吗?”念宝突然问。
肖建军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会啊,二哥还要在部队好好干,争取立军功,给咱们家争光。”
念宝点了点头,小脸上满是骄傲:“二哥真厉害!我也要好好读书,以后跟二哥一样,做个厉害的人。”
肖建军摸了摸她的头,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有这个妹妹在,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他们兄妹几个的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光明。
蝉鸣依旧在槐树上响起,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屋里。念宝看着身边的家人,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又成功守护了一个亲人,又避开了一个前世的遗憾。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有信心,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