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巴雅尔话锋微转,语气里多了几分点拨之意:“将军不妨细想,您麾下虽有将士,城中虽有大炮,可粮草能撑几日?
大顺的援军又会在何时抵达?您凭一己之力,真能抵得过大顺的全国之力吗?”
应泰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巴雅尔的话没有半分咄咄逼人,却字字戳中他的困境。
他何尝不知道眼下的僵局难破,可归降后金,不仅对不起麾下将士的信任,更违背了他起兵的初衷。
“除了这个……可还有别的路?”应泰的声音里带着几分不甘。
巴雅尔看着他,眼神里多了几分理解,“将军,凡事都需有代价。
我给您时间考虑,若将军愿归降,我方即刻出兵;若不愿,我方也只能按原计划行事。毕竟,后金的将士与粮草,也不能白白耗费。”
说完,巴雅尔起身,对着应泰微微颔首,举止儒雅,没有半分逼迫之态,却让应泰心头的压力更重。
待巴雅尔的身影消失在偏厅门口,应泰独自坐在炭火旁,只觉得周身的暖意都消散殆尽。
京城的皇宫,同样大雪纷飞。
尚书房内,地龙烧得正旺,暖融融的气息驱散了寒意。
皇帝坐在椅子上,手中捏着一封来自燕柳的密折,良久,轻轻叹了口气。
他总算是知道应泰为什么造反了。
不,准确的说是为什么‘突然’造反。
根据燕柳的报告,应泰一直有在做准备,辽阳城内的保密工作也做的很好。
转折点发生在北固城一战。
当时蒙古突袭北固,京城告急,皇帝调各地兵马驰援,其中便包括辽阳守将刘崇。
在辽阳时,他不是应泰拉拢的同伙,所以应泰防着他。
可一旦出城,反而让刘崇察觉出了军中的异状。
他试探性地与副将商议,不料那副将正是应泰安插的耳目,立即将消息传回。
应泰怕他趁机报告给皇帝,就编了一个理由,将所有的异常都归结为:军队在训练一种秘密战术,用来对付后金的。
刘崇信了他的这番说辞,毫无防备的回到了辽阳,当天晚上在接风宴上就被应泰擒下。
应泰原本是想慢慢拉拢刘崇,可皇帝还是觉察出了问题。
无论是查他还是查刘崇都对他不利,虽然他准备还不算充分,但还是决定动手了。
这是燕柳根据现状和收集到的部分证据推断出来的,因为听说刘崇在之后就被应泰秘密处死。
连尸体都找不到,就更不知道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哼!没想到那次调兵会有这种效果,竟提前揪出了这只狐狸。”崇治帝冷笑一声。
李环在一旁,顺势道:“陛下,眼下局势明朗,应泰不足为惧了。”
皇帝摆了摆手,虽然眉头还是皱着,但语气轻快了些。
“不过是暂时占了上风,还需谨慎。后金打算怎么做,须时刻盯紧。
但总的来说,这阵子的事,总算顺了些。”
他话音刚落,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四皇子求见。”
“让他进来。”皇帝语气轻快。
四皇子身着藏青色常服,步履从容地走进殿内。先规规矩矩行了礼,抬眼时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儿臣见过父皇。方才路过内务府,见太监们正忙着清点布料、首饰,想来是在筹备二哥的婚事了。
二哥……既要关心新政,又要操心婚礼琐事,倒真是辛苦。”
提到二皇子,皇帝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也是苦了他了。如今北方还在打仗,国库吃紧,婚事只能从简,免得授人以柄。”
四皇子连忙点头附和,语气诚恳。
“父皇考虑得极是!此时确实该以战事和国库为重,简单操办既显节俭,又能让百姓知道父皇心系民生,实在是两全其美。
二哥素来节俭,也全力支持。”
皇帝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老二就是这点好。
四皇子话锋一转,状似无意地提起。
“对了父皇,二哥大婚,远在岭南的元正……会不会回来参加?
儿臣想着,他毕竟是平南王世子,按说该来京道贺,可岭南刚遭了灾,他若走了,救灾的事会不会受影响?”
皇帝指尖轻轻叩了叩椅子扶手。
“他那边,怕是回不来了。岭南灾情刚稳,正是需要人盯着的时候,他若离了,底下人未必能撑住。”
说到这,他倒是笑了笑,将岭南的奏折翻开,从里面找出傅丘的折子。
“这人先前还参世子收受贿赂,结果灾情之后,见世子把灾情处置得井井有条,百姓口碑也好,又连忙上了份折子,把应元正夸得能担大任。”
四皇子也笑了,语气中带着几分钦佩,“可见元正本事,把他治得心服口服。
不仅救灾迅速,听说还推行了一种新作物,叫‘土豆’,耐寒耐旱,产量极高。”
皇帝点头,“确实有这种作物,不过作物好像要二月才收获。具体怎么样,还得再看。”
四皇子闻言,忽然跪地,姿态恭敬。
“儿臣斗胆进言。既然元正无法回京,不如等三月婚事过后,儿臣替父皇走一趟岭南。
一来,看看灾后百姓的安置情况,瞧瞧那土豆收成如何,若真能高产,将来推广到北方灾区,也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二来也能代父皇慰问元正,嘉勉其功。”
皇帝眸光微闪,觉得有道理。
是要派一个人去看看,还要慰问、奖励那些干得好的官员。
目前战事紧急,重臣脱不开身,他这个儿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皇帝看着四皇子诚恳的模样,越看越觉得满意。
“你有这份心,倒也难得。那就依你,等三月老二婚事过了,你再启程去岭南。
记住,到了那儿多听多看少插手,应元正办事还算稳妥,你只需把土豆的收成、百姓的口碑如实回禀即可。”
四皇子连忙躬身谢恩:“儿臣遵旨!定不负父皇所托!”
皇帝又补充道:“对了,走时从内库挑些人参、绸缎带上,说是朕赏他的。他办得好,就该赏。顺便……”
皇帝眼神微眯,声音低缓,却意味深长,“去拜访一下你皇叔,看看他身体,还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