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扫描”的余波未平,磐石基地如同被惊扰的蚁巢,在压抑的寂静中高速运转,执行着新的战略方向。杰克团队全力投入到对扫描数据的反向解析中,试图从敌人留下的痕迹里剥离出有价值的信息;苏婉和秦风则马不停蹄地推进着“基石计划”的加速,更多的小型队伍被派出,在更远、更隐蔽的地脉节点着手建设备用据点。
而林默,则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对“遗产”知识星图的深度探索中。他深知,面对“系统”这种层级的对手,常规的技术进步已难以为继,必须在认知层面取得突破。他需要从这浩瀚的文明宝藏中,找到能够颠覆当前困局的关键。
意识再次沉入那片由无数光点和信息流构成的星海。这一次,他不再进行宽泛的浏览或针对性的技术检索,而是将探索的目标,锁定在那些最为晦涩、能量波动最为奇异,甚至带着一丝“禁忌”气息的知识碎片上。这些碎片往往隐藏在星图的边缘或深层,如同宇宙中的暗物质,难以察觉,却可能蕴含着决定性的力量。
过程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艰难。这些高级知识似乎自带某种“认知屏障”,强行理解不仅徒劳无功,甚至会引来精神层面的反噬。林默必须调整自身的精神频率,以一种近乎“共鸣”而非“读取”的方式,去小心翼翼地接近它们。
几天不眠不休的探索,精神上的消耗巨大,但收获也初现端倪。他捕捉到了一些零散的、关于“维度折叠”、“信息本体论”以及“意识海投影”的模糊概念。这些知识片段支离破碎,难以立刻形成体系,却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认知领域的大门。
其中,一个关于“观测者效应”在宏观尺度及高维层面应用的描述片段,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片段中指出,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强大的、集中的意识可以像微观世界的观测影响粒子状态一样,对宏观现实乃至特定维度结构产生细微的“扰动”或“锚定”效应。这并非创造或毁灭,而是基于宇宙底层规则的一种“交互”。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如果……“系统”的本质是一个基于绝对理性和确定性的庞大观测网络,那么,利用这种“意识锚定”效应,是否可以在局部范围内,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现实的模糊地带”,一种让“系统”的观测无法得出确定结果的“概率云”?就像在它的监控网络上,制造一小片持续存在的“马赛克”?
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加速。这不再是躲避或干扰,而是在利用规则,与“系统”进行一场关于“现实定义权”的微小争夺。
他将这个尚不成熟的想法与苏婉和杰克进行了探讨。
“意识影响现实?高维锚定?”杰克听得目瞪口呆,这完全颠覆了他的科学认知,“这……这理论上有依据吗?在‘遗产’知识里?”
“有相关的描述,但极其模糊,而且强调需要难以想象的意识凝聚度和能量层级作为基础。”林默谨慎地回答道,“更像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而非成熟的技术。”
“风险呢?”苏婉更关心实际问题,“这种尝试会不会对尝试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或者……引来更可怕的后果?比如直接导致空间结构不稳定?”
“风险未知。”林默坦诚,“但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向。不需要硬碰硬,而是利用它自身赖以存在的规则体系中的‘缝隙’。”
就在这时,小七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进了临时充当研究室的房间。她刚才在一旁的休息室里小憩。
“林默哥哥,”她迷迷糊糊地说,“你刚才想事情的时候……周围的‘颜色’好像变了一下……有点……像水波纹,又有点不像……”
小七无意识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林默的脑海!
连小七都能隐约感知到他在构思这个理论时引发的细微变化!这说明他的思路很可能触及了某种真实存在的规则层面!尽管效应微乎其微,但方向可能是对的!
希望,如同在无尽黑暗中窥见的一丝极细微的星光。虽然遥远,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这个理论。”林默下定决心,眼神中闪烁着求知与冒险的光芒,“同时,我们需要开始筛选和培养一批精神力量纯粹、意志极其坚定的志愿者。如果这条路可行,未来可能需要集合众人之力。”
探索星图之秘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他们已经别无选择。为了在那冰冷“系统”的注视下,争得一丝属于“生命”和“不确定性”的生存空间,他们必须踏上这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险径。
星海深处,那看似不可能的答案,或许正等待着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