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的秋晨,带着海河特有的咸湿水汽,漫过租界区的红砖洋楼。陆沉舟穿着一身藏青色中山装,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青天白日徽章,这是国民党军统的制式标识,徽章边缘被他刻意磨得有些毛边,显得佩戴已久。他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发蜡的光泽在晨光中恰到好处,既符合军统情报专员的身份,又不会显得过于张扬。
苏晚跟在他身侧,穿着月白色秘书制服,领口系着黑色领结,手中提着一个棕色公文包,包上的金属搭扣被擦拭得锃亮。她的头发挽成低髻,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化着淡淡的妆容,遮盖住左眼下方的疤痕,眼神温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这是“陈曦”该有的模样,干练、得体,又带着秘书特有的谨慎。
两人沿着法租界的霞飞路缓步前行,路边的洋行、咖啡馆鳞次栉比,招牌上的中英文夹杂在一起,透着半殖民地特有的复杂气息。穿着西装的洋人、提着鸟笼的本地人、巡逻的巡捕、还有偶尔驶过的黑色轿车,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市井画卷。陆沉舟的目光看似落在前方的街道,实则用眼角的余光快速扫描着周围的环境:街角的报亭老板频频抬头张望,手指在报纸下快速敲击——那是地下党组织的警戒信号;马路对面的“利顺德大饭店”门口,一个穿着长衫的男人正假装看报纸,目光却始终锁定在他们身上——是军统天津站的接应人员。
“周专员,陈秘书,这边请。”长衫男人看到他们走近,放下报纸,快步迎了上来。他的声音压得很低,袖口露出半截枪柄,“我是军统天津站的联络员老吴,奉命来接应你们。”
陆沉舟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倨傲的笑容,符合“周明轩”军统专员的身份做派:“吴联络员辛苦了,路上还顺利吗?”
“托专员的福,一切顺利。”老吴的语气恭敬,引着他们穿过马路,走进利顺德大饭店。饭店内装潢奢华,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穿着燕尾服的侍者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雪茄和香水的混合气味。老吴带着他们走进电梯,按下了三楼的按钮,电梯上升时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日军的秘密联络点设在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酒店,对外是‘东亚贸易株式会社’的办事处。”老吴压低声音,快速介绍着情况,“联络点由日军华北方面军情报部的高桥健一负责,此人是特高课出身,手段狠辣,警惕性极高。国民党方面的谈判代表是军统上海站的李默群,明天上午十点会在维多利亚酒店举行第一次正式谈判。”
电梯门打开,老吴带着他们走进一间套房。房间内陈设豪华,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墙上挂着一幅《春江垂钓图》,画轴边缘有些磨损,显然是件老物件。“这是组织为你们安排的住处,隔壁房间住着我们的人,负责外围警戒。”老吴递过一把钥匙,“明天上午九点,我会来接你们去维多利亚酒店,李默群先生已经等候多时了。”
陆沉舟接过钥匙,指尖摩挲着冰凉的金属质感:“高桥健一的具体情况,还有联络点的安保布局,你都摸清了吗?”
“高桥健一今年四十二岁,曾在731部队任职,后来调入特高课,擅长情报分析和刑讯逼供。”老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陆沉舟,“联络点共有三层,一楼是接待室和办公区,二楼是谈判会场和档案室,三楼是高桥健一的私人办公室和密室。安保方面,门口有两名日军士兵和两名汪伪特务守卫,内部还有四名特高课特工轮流巡逻,每层都安装了监控设备。”
陆沉舟接过纸条,快速扫过上面的信息,将关键内容牢记在心:“李默群的脾气秉性如何?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李默群此人野心勃勃,为人狡猾,凡事以利益为先。”老吴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屑,“他与日军合作,一方面是为了讨好重庆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想趁机捞取好处。你们与他接触时,既要表现出军统的强硬,又不能得罪他,最好能让他觉得你们是来协助他谈判,而不是来监督他。”
陆沉舟点点头,没有再多问。老吴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便起身离开了。房间里只剩下陆沉舟和苏晚,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警惕。
“这个李默群,恐怕没那么好对付。”苏晚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的一角,观察着外面的环境,“军统内部派系林立,他很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我们的身份。”
“所以我们必须更加谨慎。”陆沉舟走到茶几旁,假装泡茶,实则用手指敲击着桌面,传递着密码信息,“明天与李默群见面时,你负责记录,我来应对,尽量不要暴露我们的真实意图。另外,你趁机观察他的言行举止,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苏晚微微颔首,从公文包中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假装整理文件,实则在笔记本上写下密码回复:“我会留意。联络点的监控设备和巡逻规律,我们需要尽快摸清,否则很难获取核心情报。”
接下来的一天,陆沉舟和苏晚在房间里反复演练与李默群、高桥健一的对话场景。陆沉舟模仿“周明轩”的倨傲与干练,说话时语速沉稳,语气中带着军统特有的强势;苏晚则扮演“陈曦”的温婉与细心,记录时动作麻利,偶尔提出的问题恰到好处,既体现了专业性,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他们还仔细研究了老吴提供的联络点布局图,标注出可能的监控死角和逃生路线。陆沉舟根据在“黑太阳”研究所和“天狼”基地的潜伏经验,推测出监控设备的大致位置和巡逻士兵的换班规律,苏晚则整理出谈判可能涉及的核心议题,包括日军投降后的利益分配、物资转移路线、在华人员安置等,为获取情报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二天上午九点,老吴准时来到酒店套房。陆沉舟和苏晚已经收拾妥当,跟着老吴走出利顺德大饭店,坐上了一辆黑色轿车。轿车行驶在天津的街道上,穿过繁华的租界区,朝着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酒店驶去。沿途的街道上,日军士兵和汪伪特务随处可见,气氛压抑而紧张。
维多利亚酒店门口,两名日军士兵端着三八大盖,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门口的招牌上写着“东亚贸易株式会社”,字体是烫金的,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泽。老吴带着陆沉舟和苏晚走到门口,出示了军统的身份证明和日军发放的通行证,士兵仔细核对后,才放行让他们进入。
酒店大堂内,装修得富丽堂皇,地面铺着红色的地毯,墙壁上挂着欧式油画。一名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站在接待台后,看到他们进来,脸上露出职业化的笑容:“请问是周专员、陈秘书和吴联络员吗?高桥课长和李代表已经在二楼的谈判室等候了。”
老吴点点头,带着他们朝着电梯走去。电梯里,陆沉舟的目光快速扫过其他乘客,发现有两名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眼神锐利,耳朵上戴着微型耳机,显然是特高课的特工。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保持着军统专员的倨傲。
电梯在二楼停下,门缓缓打开。走廊里铺着与大堂相同的红色地毯,墙壁上挂着几幅日式画作。谈判室的门紧闭着,门口站着两名特高课特工,看到他们过来,微微鞠躬:“请进。”
老吴推开门,率先走了进去。陆沉舟和苏晚跟在后面,走进谈判室。房间内宽敞而奢华,一张长长的红木谈判桌摆在中央,周围摆放着十几把椅子。桌子的一侧坐着高桥健一,他穿着日军少佐军装,面容阴鸷,眼神像淬了毒的刀子,死死地盯着他们。桌子的另一侧坐着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留着八字胡,眼神狡黠,正是国民党军统上海站的李默群。
“周明轩专员,久仰大名。”李默群站起身,伸出手,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我是李默群,奉命与日军洽谈合作事宜。”
陆沉舟伸出手,与他轻轻握了握,指尖能感觉到对方手掌的油腻和力量:“李代表客气了,我是周明轩,这位是我的秘书陈曦。此次前来,是受重庆方面的委托,协助李代表完成谈判。”他的语气沉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势。
高桥健一没有起身,只是坐在椅子上,用流利的中文说道:“周专员,欢迎来到天津。希望我们这次的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陆沉舟和苏晚,带着明显的审视和警惕。
陆沉舟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寒暄,拉着苏晚在李默群身边坐下。苏晚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做好了记录的准备,眼神却快速扫过房间内的环境:谈判桌的四角都安装了微型麦克风,天花板的角落藏着监控摄像头,房间的角落里站着两名特高课特工,手中的枪随时准备射击。
谈判正式开始,李默群率先发言,提出了国民党方面的要求:日军投降后,需将在华的武器装备、物资财产无偿移交给国民党政府;日军在华的技术人员需留下来,协助国民党政府发展军工;重庆方面将保证日军投降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为其提供回国的便利。
高桥健一听完,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李代表的要求,未免太苛刻了。皇军虽然在太平洋战场遭遇了一些挫折,但并非毫无还手之力。我们的要求是,重庆政府需承认伪满洲国的独立地位,并允许日军在华北、华东的部分地区保留驻军;日军在华的金银财宝和文物,需允许我们带回日本;同时,重庆政府需赔偿日军在战争中的损失。”
双方的要求差距巨大,谈判很快陷入了僵局。李默群与高桥健一激烈地争论着,彼此都不肯让步。陆沉舟坐在一旁,很少发言,只是偶尔在关键时刻提出一两句建议,既表现出军统的专业性,又不会显得过于抢眼。他的目光始终在高桥健一和李默群之间切换,观察着他们的微表情,捕捉着谈判中的关键信息。
苏晚的记录速度很快,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紧张的谈判氛围中格外清晰。她的记录看似全面,实则将那些涉及日军物资转移、投降条件的关键信息,用特殊的符号做了标记——这些符号是她和陆沉舟事先约定好的,外人根本无法看懂。
谈判进行到一半时,高桥健一突然话锋一转,看向陆沉舟:“周专员,听说你曾留学日本,对日本的文化和军事都有一定的了解。你觉得,我们双方的要求,哪里可以让步?”
这是一个试探性的问题,既想了解陆沉舟的立场,又想摸清他的底细。陆沉舟心中一凛,脸上却露出从容的笑容:“高桥课长,我认为,谈判的核心是‘互利共赢’。重庆政府的要求确实有些苛刻,而日军的要求也不符合当前的局势。我的建议是,日军可以放弃在华驻军的要求,重庆政府则允许日军带回部分私人财产;武器装备和技术人员,应移交给重庆政府,这对双方都有利。”
他的回答既没有偏向国民党,也没有讨好日军,显得客观而中立,既符合军统情报专员的身份,又没有引起高桥健一的怀疑。高桥健一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没有再多问,继续与李默群争论起来。
中午时分,谈判暂时中止,高桥健一设宴款待众人。宴席设在酒店的餐厅里,菜肴丰盛,有日式料理,也有中式菜肴。席间,高桥健一频频向陆沉舟敬酒,试图用酒精麻痹他,套取更多的信息。陆沉舟来者不拒,酒量惊人,几杯清酒下肚,脸上却依旧没有丝毫醉意,言辞依旧沉稳得体。
苏晚则在席间巧妙地周旋,与李默群的秘书闲聊,从她口中套取了不少有用的信息:李默群私下与日军达成了协议,准备将日军转移的部分金银财宝据为己有;日军的物资转移路线主要是通过天津港,运往日本本土;第一次谈判后,双方将在三天后举行第二次谈判,届时会敲定最终的合作方案。
宴席结束后,陆沉舟和苏晚跟着李默群回到谈判室,继续下午的谈判。下午的谈判依旧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双方只是在一些次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傍晚时分,谈判结束,高桥健一宣布,三天后举行第二次谈判,届时将讨论核心议题。
离开维多利亚酒店后,陆沉舟和苏晚坐上老吴的轿车,返回利顺德大饭店。轿车行驶在夜色中的天津街头,路灯的光影在车窗上快速划过。
“今天的收获不小。”苏晚低声说道,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上面用特殊符号记录着关键信息,“日军的物资转移路线是天津港,三天后将举行第二次谈判,讨论核心议题。李默群私下与日军勾结,想要侵吞部分金银财宝。”
陆沉舟点点头,接过纸条,快速看了一遍,然后将纸条揉碎,扔出窗外:“李默群是个关键人物,我们可以利用他的贪婪,获取更多的情报。另外,天津港的守卫一定非常严密,我们需要尽快摸清日军物资转移的具体时间和船只信息。”
“我已经记下了李默群秘书的联系方式,或许可以从她那里入手。”苏晚说道,“她看起来对李默群的做法有些不满,我们可以趁机策反她。”
陆沉舟表示赞同:“好。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兵分两路。你负责联系李默群的秘书,策反她,获取日军与李默群的私下协议;我负责摸清天津港的守卫情况和日军物资转移的具体信息。我们晚上在房间汇合,交换情报。”
轿车回到利顺德大饭店,陆沉舟和苏晚下车后,与老吴告别,走进了酒店。房间里,两人快速整理了今天的情报,然后各自制定了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夜色渐深,天津卫的灯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房间里投下斑驳的光影。陆沉舟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心中充满了警惕和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三天,将是这场潜伏任务的关键。他们不仅要应对日军和军统的双重考验,还要阻止日军转移物资的阴谋,获取谈判的核心情报。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心中有坚定的信仰,有苏晚的并肩作战,更有对胜利的无限渴望。
这场津门暗战,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他这只夜隼,将再次展开翅膀,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寻找刺破黑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