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室里,空调的冷风轻轻吹着,屏幕发出的微光在空气中投下淡淡的光影。屏幕上依旧定格着李涛扶着膝盖的画面,他眉头紧锁的神情、紧绷的腿部肌肉,仿佛还能让人感受到他当时的疲惫与不适。但此刻,林砚和小陈的脸上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凝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笃定,他们心中对李涛的康复计划有了清晰的方向,眼神里满是信心 —— 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案推进,再加上精心的照料,李涛一定能摆脱当下的困境,重新以巅峰状态回到训练场上,甚至比之前更加强大。
“没错,你这个想法很好。” 林砚转过身,目光落在小陈身上,眼神里满是赞许,他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肯定,“除了增加针对股四头肌的训练,我们还要适当减少他接下来几天的训练量,让他的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小陈听到这话,立刻拿起放在手边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停顿了一下,抬头看向林砚,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林哥,那训练量具体减少多少比较合适呢?是按照之前训练计划的比例削减,还是根据他每天的身体状态灵活调整啊?”
林砚走到操作台旁,拉开椅子坐下,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调出了李涛近一个月的训练计划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训练项目清晰地呈现出来,他指着其中一项长跑训练说道:“你看,之前我们安排他每周进行三次 5000 米长跑,每次的配速要求在 5 分 30 秒以内。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可以先把长跑次数减少到一次,距离缩短到 3000 米,配速也放宽到 6 分 30 秒左右,先让他的下肢肌肉得到初步的放松。”
他顿了顿,又指向力量训练的部分:“力量训练这边,原本每天安排的深蹲、硬拉这些对下肢压力较大的项目,接下来几天先暂停。换成一些针对上肢和核心力量的训练,比如哑铃卧推、平板支撑,既能保证一定的训练强度,又不会给股四头肌增加额外负担。”
小陈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在安静的监测室里格外清晰。“林哥,那像折返跑、敏捷梯这类需要频繁启停、对膝盖压力较大的功能性训练,是不是也得暂时停掉啊?” 他停下笔,抬头问道,眼神里满是认真。
“对,这些训练暂时都先停了。” 林砚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功能性训练虽然对提升运动表现很重要,但现在李涛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等他股四头肌的疲劳感缓解,乳酸代谢恢复正常后,我们再循序渐进地把这些训练加回来。而且每次恢复一项新的训练,都要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观察他的身体反应,没问题了再慢慢增加强度。”
小陈把这些要点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又翻到之前记录的股四头肌训练部分,看着上面写的 “靠墙静蹲 30 秒 \/ 组,3 组 \/ 天”,犹豫了一下问道:“林哥,那针对股四头肌的恢复训练,是不是每天都要坚持做啊?如果他当天感觉肌肉酸痛比较明显,要不要减少组数或者暂停一天啊?”
林砚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考了片刻说道:“前三天先每天坚持做,毕竟现在他的股四头肌力量不足,需要通过规律的训练来激活肌肉。但我们一定要跟他强调,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的疼痛,而不是正常的肌肉酸胀感,就要立刻停止。如果当天酸痛感确实很强烈,我们可以把每组的时间缩短到 20 秒,组数减少到 2 组,或者隔天再训练一次,灵活调整,不能硬撑。”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继续说道:“另外,我们还要密切关注他的身体反应,每天都要监测他的乳酸值和肌肉状态,根据他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的康复过程是安全、有效的。”
小陈放下笔记本,走到林砚身边,好奇地问道:“林哥,那每天监测乳酸值是在早上训练前测一次,还是训练后也要测啊?肌肉状态除了通过观察他的训练动作,还有没有其他更精准的监测方法啊?”
“乳酸值最好早晚各测一次。” 林砚转过身,看着小陈耐心解释道,“早上训练前测,可以了解他经过一夜休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晚上训练结束后半小时再测一次,能及时掌握训练对他身体造成的负荷。正常情况下,训练前的乳酸值应该在 1.0-2.0mmol\/L 之间,如果超过 2.0mmol\/L,就说明身体还没恢复好,当天的训练量就要适当再减少。”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肌肉状态监测,除了观察动作,我们还可以用肌电图仪对他的股四头肌进行检测,通过电流信号来判断肌肉的激活程度和疲劳状态,这样比单纯观察动作更精准。另外,每天训练结束后,我们可以帮他做一下肌肉触诊,感受一下股四头肌的紧张程度和有没有压痛感,综合这些信息来评估他的肌肉状态。”
小陈听得连连点头,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些监测方法,又问道:“林哥,那如果监测过程中发现他的乳酸值一直降不下来,或者肌肉压痛感越来越明显,我们该怎么办啊?是不是要暂停所有训练,让他彻底休息啊?”
林砚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看着小陈认真地说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暂停所有针对下肢的训练,让他尽量减少下肢的负重活动。然后我们要联系队里的康复师,让康复师给他做专业的评估,看看是不是出现了肌肉劳损或者其他潜在的损伤。必要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安排他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核磁共振,排除韧带或者半月板损伤的可能。康复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小陈深深吸了口气,他意识到康复训练不仅需要科学的计划,更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应对,丝毫不能马虎。“林哥,我明白了。那我们明天早上是不是要先跟李涛好好沟通一下,把调整后的训练计划和监测安排跟他说清楚,让他心里有个底,也能更好地配合我们啊?”
“对,沟通很重要。” 林砚的表情缓和了一些,他看着小陈说道,“明天早上训练前,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跟他聊聊。跟他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语气,不要让他有心理负担,让他知道我们调整计划是为了帮助他更好地恢复,避免受伤。同时也要听听他的想法,了解他身体的感受,比如哪里不舒服、酸痛感集中在哪个部位,这些信息对我们调整计划也很有帮助。”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要跟他强调饮食和作息的重要性,之前我们聊到的增加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睡眠,这些都要让他落实到位。可以给他列一个简单的饮食建议清单,比如每天吃多少鸡蛋、喝多少牛奶、吃多少鸡胸肉,让他更清楚该怎么调整饮食。作息方面,要提醒他每天晚上 11 点前必须休息,不能熬夜,熬夜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恢复效率。”
小陈点了点头,说道:“好的林哥,我今晚就把饮食建议清单整理出来,明天一起跟李涛说。对了,林哥,那我们要不要把每天的监测数据和训练情况都记录下来,整理成一个康复档案啊?这样既能直观地看到他的恢复进度,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能作为参考。”
林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看着小陈赞许地说道:“这个想法很好!建立康复档案很有必要。你可以把每天的乳酸值、肌肉状态评估结果、训练内容和时长、李涛的身体感受都详细记录下来,每周做一次总结,分析他的恢复趋势。这样我们就能更精准地掌握他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计划。而且这份档案也能成为我们团队的宝贵经验,以后其他队员遇到类似问题,我们就能更快地制定出有效的康复方案。”
窗外的夜色如同化不开的墨,将训练基地的轮廓彻底吞没,只有监测室的灯光穿透黑暗,像一座专注的灯塔。室内的空调保持着恒定的 24c,微风拂过桌面,吹动了摊开的训练报告边角,发出轻微的声响。林砚和小陈依旧围在操作台旁,屏幕上李涛扶着膝盖的画面还停留在那里,他紧绷的腿部线条和额角的汗珠,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两人的讨论没有停歇,话题从训练细节不断延伸。小陈手里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大半页,字迹工整却带着急促的笔锋,每记下一个要点,就会抬头和林砚确认细节。林砚则时不时调出李涛的训练数据图表,用手指着曲线波动的地方,耐心解释背后的身体信号 —— 哪里是乳酸堆积的临界点,哪里能看出肌肉代偿的苗头,两人的思路在一次次交流中愈发清晰,李涛康复的轨迹也随之变得具体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