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连的牌子挂起来容易,但要把这百十号人锤炼成真正的“尖刀”,却绝非一日之功。
支队首长说话算数,装备和人员优先补充的命令一下,原本显得有些空荡的山谷营地顿时热闹起来。崭新的边区造步枪(掺杂着几支王二娃趁乱从空间里“置换”出来的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甚至还有两门掷弹筒,被战士们爱不释手地领走。兵工厂的老师傅亲自带着徒弟赶来,为特务连检修武器,传授保养诀窍。
人员更是优中选优。各团、各分区听说要组建直属军区的特务连,还是由那个带着残兵从鬼子重围里杀出来的王二娃当连长,报名的骨干差点挤破了头。有在武工队让鬼子汉奸闻风丧胆的爆破能手,有从伪军反正过来的神枪手,有在山里钻了半辈子、闭着眼都能画出地形图的老猎人,甚至还有两个在北平念过书、会捣鼓电台的学生兵。
看着操场上这群士气高昂、却难免带着些傲气和散漫的“精锐”,王二娃和铁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都是些好苗子,可这身上的刺儿,也得磨一磨。”铁蛋看着一个原武工队的队员正唾沫横飞地吹嘘自己如何单枪匹马端掉炮楼,低声对王二娃说道。
王二娃点了点头,目光沉静。他深知,个人勇武在特务连未来的任务中固然重要,但铁的纪律和如臂使指的团队协作,才是活下去、完成任务的基石。
“磨!不仅要磨掉刺,还要把他们锻打成一块整钢!”
接下来的日子,这片山谷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练兵场。训练的残酷程度,远超常规部队。
天不亮就是全副武装的三十里山地越野,王二娃亲自带队,跑在队伍最前面。他利用“英灵殿”空间对自身体能的缓慢滋养,始终保持着充沛的体力,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些骄兵悍将,什么才是标杆。
白天是近乎苛刻的战术训练。王二娃将现代特种作战的理念与这个时代的实际条件相结合。不再是简单的冲锋瞄准,而是三人小组的协同推进、交替掩护;是利用地形地物的隐蔽接敌;是手语、哨音等简易通讯信号的熟练掌握;是攀岩、涉水、野外生存等特种技能的强化。
一开始,质疑和抱怨声不是没有。
“净整这些花里胡哨的,打仗不就是冲上去拼刺刀吗?”一个以拼刺见长、原主力部队的班长私下嘀咕。
“天天爬高上低,跟个山猴子似的,有啥用?”另一个老兵也有些不满。
王二娃没有用连长身份压人,而是在一次夜间渗透训练的总结会上,把全连集合起来。
“觉得训练没用?好。”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我问你们,鹰嘴岩上,石柱同志为什么非要抱着手榴弹冲进去?因为我们被鬼子火力压得抬不起头,冲不上去,也撤不下来!如果我们当时有人能悄无声息地摸到鬼子机枪阵地侧面,干掉射手,石柱是不是就不用死?”
“觉得攀岩涉水没用?鬼子‘囚笼’政策,据点炮楼林立,大路被封锁,如果我们不能从他们认为不可能通过的地方突然出现,怎么打破封锁?怎么穿插到敌人心脏里去?”
他目光扫过台下沉默的战士们,语气愈发沉重:“特务连,不是让你们去当冲锋陷阵的死士!是要你们成为插进鬼子喉咙的钉子,挖掉鬼子眼睛的锥子!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你们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种子,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一颗,因为不必要的牺牲,埋进土里!”
一番话,掷地有声。联想到牺牲的战友,联想到未来更加艰巨的任务,那些质疑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训练场上更加玩命的身影。尤其是原侦察排幸存下来的那几个老兵,如狗子(伤愈归队后担任了排长),更是以身作则,将王二娃传授的战术要点掰开揉碎,教给新来的战友。
铁蛋则发挥着指导员的作用,利用一切空隙时间,给战士们讲革命道理,分析当前形势,强化“为谁打仗,为何而战”的信念。他文化水平不高,但讲得朴实,结合着身边的例子,往往能说到战士们心坎里去。他还组织识字班,让那两个学生兵当教员,要求连队每个人至少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常用的战术用语。
王二娃也没闲着。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进入“英灵殿”空间。他发现,随着特务连的组建和训练的深入,空间似乎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那层朦胧的雾气淡了一些,他甚至能隐约感受到一些模糊的信息片断,似乎是关于冷兵器格斗、陷阱布置的技巧。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再结合自己的现代格斗术,整理成一套适合这个时代战场环境的近身格杀术,第二天便投入到训练中。
他还以“军区特批”的名义(实则暗中动用空间资源),偶尔在伙食里增加一点油水,或是“搞到”一些难得的药品,及时治疗训练中出现的跌打损伤。这些细节,让战士们愈发觉得这个年轻的连长深不可测,且真心爱护部下,归属感和凝聚力与日俱增。
一个月后的考核验收,支队首长和李文轩科长亲自到场。
看着操场上队伍肃整、眼神锐利、行动如一的特务连官兵;看着他们娴熟地进行小组战术演示、精准的射击、飞快的攀岩索降;看着他们在模拟对抗中以极小代价“端掉”了由兄弟部队扮演的“敌军指挥部”……首长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李文轩走到王二娃面前,看着他被烈日和风霜磨砺得更加刚毅的面庞,感叹道:“王连长,你这把‘尖刀’,算是开刃了!”
王二娃敬礼,沉声应道:“报告科长,刀已开刃,只待饮血!”
他知道,艰苦的训练只是开始。特务连这把刚刚淬火成型的利刃,迫切需要一场真正的战斗,用鬼子的血,来祭旗,来证明它的锋芒!
而这样的机会,很快便到来了。一份来自军区敌工部的紧急情报,送到了王二娃的手上:一支日军观摩团,将在三日后,途经榆社县境内的公路,前往前沿据点视察。护送兵力为一个加强中队。
支队长指着地图,对王二娃和铁蛋只说了一个字: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