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李爷爷,这个小哥哥是不是数学题不会做?
“中国芯”成功的消息,像一场迟来的、席卷了整个神州的春雷,
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炸开了最绚烂的烟花。
从京城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到南国湿热的小巷弄堂,
无数人自发地走上街头,挥舞着鲜艳的国旗,
那一张张被激动和自豪涨红的脸上,洋溢着的是一种扬眉吐气的狂喜。
《科技日报》被抢购一空,那张狰狞而美丽的魔改光刻机照片,
被无数人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在了墙上、床头,
仿佛那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
而是一尊能够镇宅辟邪、带来好运的全新图腾。
京郊,微电子研究院。
曾经那片压抑得如同坟场的地方,此刻彻底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研究员们自发地凑钱,买来了几百箱啤酒和成堆的烤串,就在科研楼下的草坪上,办起了一场堪称简陋却又无比盛大的庆功宴。
李振华,这位曾经不近人情的技术狂人,此刻正被一群年轻的研究员高高地抛向空中。他手里还死死地抱着那只被他奉为“镇所之宝”的、用橡皮泥捏成的“八脚神犬”,生怕给摔坏了。
“李工!您就是我们的神!”
“不!李工不是神!李工是给神带路的神使!”
李振华在半空中,老脸涨得通红,一边享受着这辈子从未有过的待遇,一边声嘶力竭地吼道:
“都他妈给我轻点!摔坏了圣物,
我把你们一个个都塞回光刻机里去回炉重造!”
罗青就站在不远处,看着这群状若疯魔的科学家,嘴角勾起一抹难得的、发自内心的弧度。
她的身边,姜绵绵正坐在一张铺着格子餐布的小桌子前,面前摆着一个比她小脸还要大的草莓蛋糕。
这是王所长特地派人跑了半个京城,才买到的、最大最豪华的草莓蛋糕。
小家伙正用一把小勺子,专注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着胜利的果实,小脸上沾着点粉色的奶油,像一只偷吃成功的心满意足的小猫咪。
她不太懂那些叔叔阿姨为什么又哭又笑,但她能感觉到,这里的空气,是甜的,比她嘴里的草莓蛋糕还要甜。
大家都很开心,所以她也很开心。
狂欢的高潮,是一场面向全世界的、最高规格的科学技术发布会。
地点就设在研究院最大的报告厅里,钱老和李振华,作为“织女”光刻理论的代表人物,并肩站在了聚光灯下。
台下,是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科技记者和学者,无数的镜头,像一双双饥渴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台上这两位创造了“神迹”的东方男人。
“……‘多维光场编织’理论的核心,并非是挑战物理定律,而是顺应物理定律。”李振华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会场,也传遍了全世界,“我们不再将光子视为需要被强行约束的‘子弹’,而是将其看作可以被引导、被编织的‘丝线’……”
他的讲解,自信、严谨,充满了科学的魅力。
台下,掌声雷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科学的胜利所带来的震撼与喜悦中时,一个略显青涩,却又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冷冽的穿透力的声音,从记者席的后方响了起来。
“请问李振华总工程师。”
掌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一身整洁校服、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正举着话筒,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得像两把手术刀,冷静地剖析着台上的一切。
“我是林子轩,来自少年科学院。”少年自报家门,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我对您刚才提到的‘织女’理论,有一个疑问。”
会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钱老和李振华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林子轩,这个名字他们如雷贯耳。年仅十五岁,却早已在国际数学和物理学界展露头角,被誉为华夏科学界百年不遇的、最耀眼的未来之星。
他的特点,就是极致的理性和对逻辑的偏执。
“林同学,请讲。”钱老温和地笑了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林子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反射着冰冷的光。
“李总工,您的‘织女’理论,构思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犀利,“这个理论从诞生到仿真成功,根据贵院公布的时间线,前后不超过一周。而要实现您所说的‘纳米级微机电反射镜阵列’和‘透明导波结构’,其背后所需要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复杂度,是天文数字。”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着李振华。
“坦白说,这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更像是一个……已经知道了最终答案,然后反向推导出来的过程。这不是一次技术突破,这是一个神迹。而科学,从不相信神迹。”
整个报告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记者都闻到了火药味,手里的相机对准了那个敢于在庆功会上“找茬”的少年天才。
然而,林子轩的下一句话,才真正像一颗炸弹,在所有人心中引爆。
“外界一直有传闻,华夏的科技发展,背后有一个代号为‘缪斯’的计划在提供……某种‘非正常’的灵感。请问钱老,李总工,我们‘中国芯’这次历史性的飞跃,究竟是建立在严谨的、可重复的科学实验之上,还是建立在某个无法被证伪、充满了玄学色彩的‘缪斯’的启示之上?”
轰——!
“缪斯”!
这个词,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了现场所有人心照不宣的伪装!
如果说之前的官方发布会,只是承认了“缪斯”的存在。那么此刻,这个少年天才的质疑,则是将“缪斯”与“中国芯”的成功,以一种近乎审判的方式,直接捆绑在了一起!
这是科学与“玄学”的正面交锋!
李振华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他想发作,想指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告诉他“圣物”的力量岂是凡人可以揣测的?
但钱老却不动声色地按住了他的手。
只见这位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着林子轩,就像看着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林同学,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钱老的声音,温和而又充满了力量,“一个敢于质疑权威、追求真理的灵魂,恰恰是科学精神最宝贵的体现。”
他没有直接回答关于“缪斯”的问题,而是话锋一转。
“至于你说的‘神迹’,我更愿意称之为‘厚积薄发’。是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在最合适的时机,催生出的一朵思想的火花。科学的进步,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点……打破常规的想象力。而我们,很幸运,抓住了它。”
这个回答,滴水不漏,充满了东方式的智慧。
既肯定了林子轩的质疑精神,又将那无法解释的“灵感”来源,归功于集体的努力和历史的必然。
发布会,在一种略显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后台休息室里,王所长擦着额头的冷汗,心有余悸地对钱老说:“钱老,这小子……太敏锐了!简直不是人!差点就让他把咱们的老底给掀了!”
李振华也一脸不爽地哼了一声:“什么玩意儿!一个毛头小子,懂个屁的科学!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他这是在质疑神明!”
钱老却没有笑,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的茶叶,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
“不。”他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让王所长和李振华都感到脊背发凉的话。
“这孩子,太聪明了。”
“聪明到……能看到我们不想让他看到的东西。”
……
温暖的房间里,罗青和姜绵绵正盘腿坐在地毯上,看着墙上电视里播放的新闻发布会重播。
当看到林子轩在台上,一脸严肃地提出那个尖锐问题的时候,姜绵绵停下了吃蛋糕的勺子。
她看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幕,也听不懂什么叫“玄学”,什么叫“科学规律”。
但她能看到,电视上那个穿着校服的小哥哥,眉头皱得紧紧的,像个小老头。
她歪着小脑袋,指着电视屏幕,仰起那张沾着奶油的、粉雕玉琢的小脸,奶声奶气地,用一种充满了纯真与不解的语气,大声问道:
“罗青姐姐,这个小哥哥为什么一直皱着眉头呀?”
她顿了顿,很认真地回忆了一下自己做不出题时的样子,然后用一种恍然大悟的语气补充道:
“他是不是……数学题不会做呀?”
罗青那颗因为林子轩的出现而紧绷的心,在听到这句童言无忌的话时,瞬间被戳得哭笑不得。
她看着姜绵绵那双清澈见底、对外界的风暴一无所知的大眼睛,心中那滔天的战意和沉重的责任感,最终都化作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是啊。
在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才,为了“缪斯”这个名字而苦苦思索、试图用逻辑去解构神迹的时候。
在“缪斯”本人眼里,这场搅动了全球风云的惊天博弈,不过是一个“小哥哥在为数学题而烦恼”的故事。
罗青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到电视屏幕上。
画面中,林子轩正从发布会现场走出来,他拒绝了所有记者的采访,一个人默默地走在萧瑟的冬日阳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显得孤独而又执拗。
他的大脑,正在以超越超级计算机的速度,疯狂运转。
钱老的回答,无法说服他。
“厚积薄发”?“思想的火花”?
这些文学性的词汇,在他的逻辑世界里,都是无法被量化的、无效的变量。
一定有哪里不对。
那个“织女”理论,就像一个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它完美得不真实。
一定有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最关键的初始变量。
一个……名为“缪斯”的变量。
林子轩停下脚步,抬起头,望向研究院那几栋平平无奇的白色科研楼,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猎人般的光芒。
他一定要找到它。
无论它是一个人,一台机器,还是一种……他无法理解的现象。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揭开这个“神迹”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