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保镖的对话成功阻住了刚要散开的三人的脚步。
松田阵平和萩原研二对视一眼,有怀疑对象的话,自然是从怀疑对象开始排查了。
说起来,刚刚那个机械音说话还有爆炸发生的时候,这些保镖都分散在周围各处吧?也就是说,这些人确实是有作案机会的。
只不过,纳尔森议员为什么会怀疑寄出恐吓信的人在他们中间。
正在这时,一个政府官员朝保镖群走了过来,问:“你们是纳尔森议员的保镖?”
被围在中间的人沉稳地点了点头,“是,我是保镖队的队长奎克。”
奎克队长是一个高壮的中年人,有着保镖应有的健硕体格,一脸的络腮胡直蔓延到耳后。
那人点头,说道:“你们联系得上纳尔森议员吗?”
见奎克队长点头,对方示意他看向官方人员聚集的地方,“随我来。”
奎克队长跟着那人走到FbI的戴维德先生面前,听从对方的指示拨通了纳尔森议员的手机号码。
会场内的声音有些杂乱,那个放置了炸弹的人——姑且称之为炸弹犯——限制了在场所有人的行动,却没有限制他们对外联系,或者说,他更希望这些人可以对外联系,以更好地对美国官方施压。
垣木榕让系统直接监听了所有人的通讯信号,场内有接近100人,八成的人都拿起来电话向外求援。
这种程度的信号量对系统来说只是小意思,它很快给出了反馈,【宿主,都是在联系自己的家人和自己国家的官员,没有和炸弹犯联系的。】
垣木榕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安装了炸弹的人在会场内没有共犯。
刚刚那人敏锐地察觉到大门被贝尔摩德打开了,既然不是共犯,那就是炸弹犯自己了,对方站在一个可以看到报告厅大门的位置。
不过这栋楼的一楼有着大量的玻璃墙和玻璃窗,看清里面的情况不是难事,这个信息作用不大。
手机一直通着话,他对电话那头的萩原研二问道:“萩原哥,大屏幕显示的是哪个角度?范围有多大?”
报告厅内不止一个摄像头,他记得早前看到设备调试的时候大屏幕是切换过几个角度的。
萩原研二显然也一直关注着垣木榕这边,听到垣木榕的话之后,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下大屏幕,压低了声音,“界面正对着报告厅,大概可以看到前五排观众的背影。”
垣木榕稍一回想就想起来了,他往前看了看,和记忆里的画面对照了下,又问:“没换过吗?”
“没有,一直在这个角度。”萩原研二肯定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里面应该没有那个人的同伙,我避开摄像头找一下炸弹在哪里。”垣木榕没等萩原研二反对,忙说,“我会小心,找到了也不会私自去碰。”
他没有和萩原研二和松田阵平两个学过拆弹,两位警官也不是逮着人就随便把这种技巧教出去的人。
他起身,对着伦纳德教授和小寺直也说道:“我离开一下。”
他知道炸弹在哪里,但他需要有一个寻找的过程,这附近剧情人物这么多,他感觉最后应该还是得进行到拆弹这一步的,能帮着省下一点时间是一点吧。
“等等,垣木……”伦纳德教授和小寺直也下意识地要阻止垣木榕,但垣木榕已经动作迅速地离开了。
昏暗的会场观众席里,跟他一样站了起来的,还有一个熟悉的、后脑勺竖着呆毛的身影。
工藤新一以自己是个孩子,在场内跑动不会引起炸弹犯怀疑为理由也说服不了阿笠博士让他离开座位自由活动,要知道这还是他懂事以来,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个孩子。
最后他无奈地说他要去找垣木榕问下怎么办,在阿笠博士态度松动时动作迅速地溜了。
他和垣木榕的目标一致,外面肯定有人在救援了,刚刚炸弹犯说倒计时一个小时,已经过去十几分钟了,他们并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
他走出自己所在的那排座位来到了通道上,就想往报告台的方向而去,突然脖子猛地勒紧——兜帽被人拉住了。
冷淡的声音在后脑处响起,“你怎么越来越莽撞了?什么情况都不清楚就敢往前面去?”
工藤新一脚步一顿,往后一瞧,拉住他的不是垣木榕是谁。
看到是熟悉的人,他松了一口气后又有些急促地开口,“你先放开我垣木哥,那个议员坐在前面,我猜测炸弹应该离他不远。”
垣木榕没松手,甚至用另一只手不客气地把在工藤新一的脑袋上揪了一下,没好气地说:“前面摄像头正拍着呢你知不知道!再说,你怎么知道就只有一个炸弹?”
虽然系统扫描过确实只有一个炸弹,但工藤新一不知道啊。
果然,就见工藤新一瞬间卡壳,讷讷不敢言语。
垣木榕沉下声音,“前五排不许去,你搜左边我搜右边,不要搞出大动静。”他冷笑着说,“你要是敢贸然行动,那最好祈祷我们一起死在这里,明白?”
要是都死了也就算了,没死的话看我会不会弄死你。
“明……明白!”听出了垣木榕话语里的警告,工藤新一结结巴巴地应下。
垣木榕这才松开了工藤新一的帽子,两人分开行动各自开启搜寻模式。
纳尔森议员的手机开了震动模式,除了他自己没有人发现手机响了,但在他拿出手机接通时,不可避免得成为了人群的焦点。
纳尔森议员看到是奎克队长拨过来的电话,心中原有的恐慌和动摇瞬间化为了怒火,全部朝着电话那头倾泻而去。
“奎克!你们就是这么巡逻的吗?在会议开始前我特意清空了会场让你们仔细检查,你们居然连炸弹都没发现!我就知道,想杀我的人一定就在你们这些人中间,你们等着,我……”
“冷静,凯文·纳尔森,我是FbI特别探员主管戴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