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耳的战争警报如同最严厉的老板指令,瞬间打破了中州星各军事基地的日常节奏。原本还在勾肩搭背、畅想未来的陈兵、A6和红猿人,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弹射进军车,引擎发出狂暴的嘶吼,化作一道蓝色流光射向基地。
车内,陈兵之前的慵懒和调侃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紧张与兴奋的颤抖,他紧握方向盘,低声咒骂着,眼底却燃烧着战意:“该死的!总算来了!这帮孙子,搞年终冲刺也没这么拼的吧?一口气二十万艘?”
红猿人更是把硕大的脑袋探出车窗,对着疾速倒退的街景发出狂野的咆哮:“嗷呜——!老子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就指望这帮龟孙了!等着,老子把你们的绩效奖金全打没!”他的比喻粗俗却意外地贴合了高洋平日灌输的“职场化”思维。
A6相较于两人的亢奋,显得冷静许多,他一边快速接入车载军事网络调取初步敌情,一边习惯性地进行分析:“敌方兵力二十二万艘以上,呈单一集群态势,目标明确指向中州星。按照‘项目经理’柳斌的风格,这是典型的‘集中优势资源,攻坚核心项目’打法。老板…呃,主公那边压力不小。”
他们抵达基地时,眼前已是沸腾的海洋。无数军车如同归巢的工蜂,汇成数股钢铁洪流,精准而高效地涌入各自所属的“蜂巢”(机库和兵营)。士兵们奔跑、登艇、升空,动作迅捷,虽显匆忙却并无混乱,这得益于高洋数月来推行的标准化流程和无数次“消防演练”(应急演习)。
总参谋部指挥中心,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巨大的星图上,代表反唐联盟入侵舰队的红色箭头,像一团不断增殖的癌细胞,正蛮横地朝着代表大唐的蓝色区域核心涌来。兵力对比悬殊:红方二十二万+,蓝方五万余。
唐龙已经登上银甲要塞,在通讯频道里进行战前动员,语气依旧带着他特有的混不吝:“兄弟们,反唐联盟那帮抠门老板,凑了点份子钱就想来砸咱们场子!告诉他们,咱们大唐的‘创业团队’不是好惹的!按计划,动起来!”
命令下达,但具体的调度、资源的分配、信息的过滤,这些千斤重担,大部分落在了刚刚被任命为参谋长的高洋肩上。
高洋站在指挥台前,身上那套笔挺的蓝色参谋制服,硬是被他穿出了几分中年技术总监对着项目排期表发愁的气质。他没有像传统将领那样怒目圆睁或慷慨激昂,只是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架(又一个习惯性动作),深吸一口气,仿佛面前不是决定亿万人生死的星图,而是一张无比复杂的系统架构图。
“莉莉丝。”他声音平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节奏感。
“在,参谋长!”莉莉丝立刻上前,手里拿着随时待命的电子板,眼神里既有初临大战的紧张,更有对高洋的绝对信任。
“启动‘危机公关’一级预案。首先,给我拉一个实时数据看板,我要知道敌方舰队的确切构成、前锋速度、能量反应峰值,以及…他们的指挥链路有没有明显的‘部门墙’(沟通壁垒)迹象。”高洋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
“明白!”莉莉丝立刻转身,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将指令分解下发至情报分析、雷达监控、信号侦察等多个“业务部门”。
很快,初步数据汇总上来。
“参谋长,敌军前锋为一千艘小型高速战舰,已突破阻隔线。主力二十二万艘,战舰型号混杂,以铁勒帝国的新型战舰为核心,其他势力提供的多为老旧或通用型号。信号分析显示,其通讯频道虽统一,但存在大量次级加密频道,疑似各势力内部通讯。”一位情报参谋快速汇报。
高洋盯着星图,手指在下巴上摩挲着,喃喃自语:“果然…‘战略联盟’的通病。看似一个整体,内部却是无数个‘项目组’各怀心思。核心供应商(铁勒)想拿大头,合作伙伴(其他势力)想着控制成本、保留实力…”
他猛地抬头,眼神锐利:“通知前线所有‘敏捷小队’(原快速反应部队),执行‘骚扰式开发’战术!利用白鲸战舰的速度和电子战优势,骚扰敌军侧翼和后勤线,专打他们的‘非核心业务单元’(弱小势力的舰队)。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收集数据、制造混乱、拖延时间,不是正面硬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绝不被‘需求’(敌军主力)缠住!”
“是!”通讯参谋立刻将命令加密发出。
接着,高洋转向后勤与装备负责人:“我们的‘产品迭代’进度如何?‘反卫星武器’的Alpha测试版能上线了吗?”
负责此项目的工程师立刻回答:“报告参谋长,原型机已完成,但大规模部署还需要至少48小时!”
“太慢了!启动‘并行开发’模式,把所有可用资源倾斜过去!我要在24小时内,看到至少一百套可投入实战的测试版部署到银甲要塞和主要防御节点!”高洋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像极了在项目deadline前给团队施压的技术主管。
“是!我们尽力!”
“不是尽力,是必须完成。告诉唐星工场,这是最高优先级的‘紧急需求’!”高洋补充道,他知道唐龙姐姐那边的效率远超常规军工厂。
处理完装备,高洋又看向莎丽(远程连线):“莎丽将军,我方主力舰队的‘资源调度’和‘负载均衡’方案确认了吗?绝不能让敌人形成局部‘流量峰值’(兵力优势)将我们某个‘服务器’(防御舰队)冲垮。”
莎丽沉稳点头:“已按预案执行,各舰队呈弹性防御阵型,利用预设的重力陷阱和星际尘埃带作为天然‘防火墙’,梯次阻击,延缓敌军推进速度。文特的机动部队已作为‘备用服务器集群’,随时准备填补缺口或进行反向‘压力测试’(反击)。”
“很好。”高洋点点头,目光再次回到星图上那庞大的红色集群,“接下来,该给他们做个深入的‘用户画像’和‘需求分析’了。”
他招来莉莉丝和几位心腹参谋,围成一个临时“战情分析会”。
“同志们,我们把反唐联盟看成一个即将上市的大型‘合资项目’。”高洋用激光笔点在星图上,“项目经理是柳斌,最大的投资方是铁勒帝国图尔特。其他三十四个势力,是大小不等的跟投方。”
“现在,这个‘项目’倾巢而出,目标是吞并我们大唐这个‘竞争对手’。表面上看,他们资金(兵力)雄厚,势不可挡。但我们要分析他们的核心‘痛点’和内在‘需求’。”
高洋顿了顿,环视众人:“他们的‘痛点’是什么?是信任不足!是利益分配不均!是都怕自己出的力多了,最后分赃时吃了亏!铁勒想借机削弱甚至吞并盟友,小势力想保存实力、搭便车。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莉莉丝,记录战略建议要点。”高洋继续说道,
“一、 差异化对待(精准营销) :通过情报系统和前线接触,迅速识别并标记各势力舰队的‘贡献度’和‘战斗意愿’。对铁勒的死忠,重点打击;对摇摆不定的,进行有限的武力威慑,同时释放‘可谈判’信号,进行‘心理营销’,离间他们与铁勒的关系。
“二、 攻击其‘供应链’(后勤线) :派出特遣舰队,绕后攻击他们的能源补给舰、维修舰。在现代…呃,在星际战争中,断了‘供应链’,再庞大的‘公司’也得瘫痪。
“三、 制造信息迷雾(舆论引导) :利用我们的电子战优势,伪造通讯,在敌方联盟内部散播谣言。比如,可以说某个势力已经和我们秘密接触,或者说铁勒准备在战后清算某些人。让他们内部先进行‘无效会议’(猜疑和内耗)。
“四、 擒贼先擒王(打击核心团队) :寻找机会,集中我们的‘精锐技术力量’(银甲要塞和白鲸舰队),对铁勒的核心舰队,尤其是柳斌的指挥系统,进行一次‘精准定向爆破’(斩首行动)。打掉他们的‘项目经理’和‘核心架构’,整个‘项目’就可能陷入混乱。”
高洋的这番分析,将复杂的军事战略用现代商业竞争的术语解构得清晰明了,让不少习惯于传统军事思维的参谋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参谋长,您的意思是,我们不一定需要全歼这二十二万艘战舰,只要让他们这个‘项目’失败,内部崩溃就行?”一位年轻参谋兴奋地问道。
“没错。”高洋赞许地点点头,“我们的核心KpI是保卫大唐,赢得战争。手段可以是正面击溃,也可以是让他们自乱阵脚。有时候,‘让竞争对手的项目延期或超支’,比自己硬着头皮死磕更有效。这就是‘经验’的价值,小伙子。”
他最后这句话,带着一丝中年人的自得和教诲,恰好符合用户希望体现的“经验胜于蛮力”的价值观。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传来唐龙略带兴奋的声音:“老高!你那套‘停车场’里攒下的家当(武装卫星)要不要拉出来溜溜?敌人先头部队快撞上咱们的第一道‘防火墙’了!”
高洋立刻回应:“老板,稍安勿躁。好钢用在刀刃上,咱们的‘卫星防御阵列’(停车场)是给主力准备的‘大餐’,不能浪费在开胃菜上。让前线舰队按‘敏捷骚扰’模式继续,消耗他们,收集数据。等他们的‘需求’(主力)完全暴露,我们再拿出‘解决方案’(主力决战)。”
“成!听你的!你小子别给我掉链子就行!”唐龙哈哈一笑,切断通讯,对高洋的安排显得十分信任。
高洋转过身,面对指挥中心所有注视着他的目光,拍了拍手,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沉稳,甚至带着点调侃:
“好了,各位‘同事’,需求已经明确,项目计划也已下达。现在是考验我们团队协作和执行力的时候了。记住,我们是提供‘军事解决方案’的专业团队,不是跟人拼人数的莽夫。各就各位,让我们给反唐联盟的‘大佬们’,好好上一堂名为《论精细化管理和战略思维在星际战争中的应用》的实战课。”
他没有挥舞拳头,没有声嘶力竭,但平静的话语中透出的自信和清晰的思路,却像一颗定心丸,让整个指挥中心紧张而不慌乱,忙碌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莉莉丝看着高洋的背影,眼中闪烁着近乎崇拜的光芒。她迅速在自己的电子板备忘录上记下了一句:
【高参谋长语录:战争的本质是竞争,管理的精髓是高效。用管理思维解构战争,方能以弱胜强,以智取胜。】
星海深处,大唐的防线如同精密运行的代码,开始对汹涌而来的“数据洪流”(敌军舰队)进行层层拦截、分析和反击。而高洋,这位穿越而来的“职场老油条”,正用他独特的方式,在这场星际“商战”中,为自己和新东家“大唐”,争取着最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战争的序幕彻底拉开,高洋的“金手指”——那颗充满现代管理智慧和It思维的大脑,正开始真正显现其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