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的平板电脑在手中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林烨的手指在开机键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按了下去。与虎谋皮,风险巨大,但他此刻急需信息和力量来破译石板的秘密,应对那隐藏在暗处的“伪光”和如影随形的追杀。
系统启动,界面依旧简洁。
他尝试连接那个加密邮箱,发送了一条简短的信息:“有重要发现,关于‘源初之地’与‘伪光’,需要交易。”
他刻意抛出了这两个关键词,相信足以引起棱镜的兴趣。
回复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依旧是文先生:“看来林先生这次的收获远超预期。
老地方,‘观澜’茶室,今晚十点。”
夜幕降临,“观澜”茶室。
文先生依旧是一副温文尔雅的学者模样,但林烨能感觉到他眼底深处压抑的急切。
“林先生,请坐。”
文先生斟茶,“‘源初之地’和‘伪光’……这两个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
你从哪里得知的?”
林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那块黑色石板放在了桌上:“这是我从一处史前遗迹中得到的,它自称‘星图碎片’,指向‘源初之地’,并警告小心‘伪光’。”
文先生的瞳孔微微收缩,他小心翼翼地拿起石板,手指轻轻拂过其光滑的表面,眼中闪过一丝狂热:“没错……是‘观察者’的遗物!这种材质和能量残留……不会有错!”
“观察者?”
林烨捕捉到了这个新名词。
“就是你所称的史前文明。”
文先生放下石板,语气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感慨,“他们是这个星球更早的主人,拥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科技,尤其是对能量和空间的理解。
他们并非毁灭,而是离开了,或者说……撤退了,为了躲避那个名为‘饥渴’的污染。”
他的说法与石板的信息吻合。
“‘源初之地’,据我们零星的记载推测,可能是‘观察者’的母星,或者他们最重要的一个据点,那里可能藏着他们最核心的知识和对抗‘饥渴’的最终手段。”
文先生目光灼灼地看着林烨,“这块石板,是找到它的关键!”
“那‘伪光’呢?”
林烨追问。
文先生的脸色阴沉下来:“‘伪光’……是一群危险的模仿者和窃贼。
他们自称‘净世会’,致力于‘净化’世界,但他们的手段极端而残酷。
他们似乎掌握了一部分‘观察者’的净化技术,但将其扭曲成了毁灭性的武器。
蟠龙湖那道白光,就是他们的手笔!
他们试图掌控甚至取代真正的‘净源’!”
净世会!
又一个神秘组织!
而且与那净化白光有关!
林烨心中震动,但面上不动声色:“你们能破译这块石板吗?”
“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专门的设备。”
文先生坦言,“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将石板带回总部进行深度解析,一旦得到‘源初之地’的坐标,我们可以共享,并提供你前往所需的一切支持。
作为回报,你需要将‘源初之地’的发现与我们共享。”
又是空头支票和利用。
林烨心中冷笑。
“我需要先看到诚意。”
林烨将石板收回,“关于‘伪光’……净世会,你们知道多少?还有,上次红星纺织厂,你们是不是故意引我去送死?”
文先生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红星厂是个意外,那里的情况超出了我们的预估,对此我再次表示歉意。至于净世会……”
他压低了声音,“他们结构极其隐秘,成员都是狂热的信徒,实力深不可测,与各国高层可能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也在调查他们。
可以告诉你的是,他们似乎对‘观察者’的遗迹和‘凤凰’计划的遗产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他们在寻找‘钥匙’。”
“钥匙?”
“开启‘源初之地’或者某个重要设施的‘钥匙’。”
文先生意味深长地看了林烨一眼,“或许,并不止一把。”
林烨心中一动,想到了自已的系统,以及父亲可能留下的线索。
这次会面没有完全达成交易,但信息上的收获是巨大的。
林烨确认了“观察者”文明、“净世会”(伪光)的存在,以及“源初之地”和“钥匙”的重要性。
离开茶室,林烨没有立刻返回,而是联系了韩冰。
他将黑龙潭的发现(隐去了石板的具体内容和棱镜接触)以及遭遇伏击的情况做了汇报,重点强调了存在一个装备精良、情报灵通的未知武装团体。
韩冰的回复很迅速,语气严肃:“我们收到了求救信号,也追踪到了那些伏击者的部分通讯,指向一个国际雇佣兵组织‘血狼’,但他们只是拿钱办事的刀子。
幕后主使很谨慎,没留下尾巴。
你提到的史前遗迹,我们已经派专家接手调查。
至于‘净世会’……这个名号我们也有所耳闻,是最高级别的监控目标之一。”
他顿了顿,补充道:“林烨,你触及的层面越来越深了。
保护好自已,有任何发现,及时沟通。
另外,关于你父亲……我们找到了一些他当年在蟠龙湖项目期间,私下记录的研究笔记碎片,正在解密,有进展会通知你。”
父亲的研究笔记!林烨精神一振。
回到工作室,林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石板的初步研究中。
他不敢将石板交给棱镜,也不敢完全相信韩冰那边的效率,必须依靠自已。
升级后的系统【微观物质成分分析】和【高级生态建模】模块发挥了巨大作用。他无法直接读取石板信息,但可以通过分析其物质结构和能量残留,尝试反向推导。
数日不眠不休的分析和计算,结合从棱镜和韩冰那里得到的信息碎片,终于有了一丝突破。
系统建模显示,石板内部蕴含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多维的能量结构图谱,其核心指向了一个模糊的坐标区域。
而这个坐标区域,经过与现有地图和星图比对,指向了一片浩瀚的海洋——**南太平洋深处,一个远离任何大陆和航线的、被称为‘风暴之眼’的诡异海域**!
那里常年被狂暴的气旋和混乱的磁场笼罩,船只和飞机极易失事,几乎是一片生命禁区。现代科技也难以窥其全貌。
“源初之地”,难道就在那片死亡海域之下?
同时,在反复模拟石板能量结构与已知“凤凰”计划能量特征对比时,系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共鸣点**!
这个共鸣点并非指向某个地点,而是指向一种……**特定的生物能量频率**!
这种频率,与他体内系统的本源能量,以及他在父亲留下的一些旧物上感应到的残留气息,**高度吻合**!
难道……所谓的“钥匙”,并非实物,而是一种特定的……**血脉**或者**能量传承**?
父亲林远航,甚至他自已,可能就是“钥匙”的一部分?!
这个推断让林烨感到一阵寒意和宿命感。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公开邮箱收到了一封邮件,发自一个陌生的学术机构邮箱。
邮件内容是一篇看似普通的、关于古代水文符号研究的学术论文预印本。
但林烨注意到,论文中夹杂着几张模糊的、似乎是随手拍摄的插图。
其中一张插图上,有一个被红圈刻意标记出来的、残缺的石刻符号。
那个符号,与他手中黑色石板某个角落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刻痕,**一模一样**!
邮件没有正文,没有落款。
这绝不是巧合!
是父亲留下的线索?还是其他知情者的暗示?
林烨立刻让阿明追踪邮件来源,同时仔细研究那篇论文和那张图片。
图片背景似乎是一个博物馆的仓库,那个符号刻在一块不起眼的、像是从某处遗址搬回来的碎石块上。
论文的作者署名是——**李慕兰**。
一个陌生的名字。
“查这个李慕兰!”林烨下令。
阿明的效率极高,很快有了结果。
“李慕兰,女,45岁,独立考古学家,专攻史前文明与失落科技,性格孤僻,行踪不定。
最近一次公开记录是在三个月前,她向国家考古研究所提交了一份关于‘环太平洋文明圈关联性’的研究报告,但未被重视。目前……下落不明。”
下落不明?
林烨看着屏幕上李慕兰那张戴着黑框眼镜、神情严肃的照片,又看了看那封诡异的邮件和石板上的符号。
一条新的、若隐若现的线索,似乎出现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完)(每天18:30-19:30更新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