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高地”基地的宁静被一种有序的紧迫感取代。不再有鸟语花香(如果这颗星球有鸟和花的话)的闲适,取而代之的是能量切割器的嗡鸣、金属构件拼接的铿锵、以及“万机之主”不间断的路径计算和数据模拟的低沉运行声。
“方舟”残骸经历了最后一次,也是最彻底的一次“瘦身”。所有非核心的舱室、装饰性结构、乃至部分冗余的防御装甲都被无情地拆除、熔炼。这些材料一部分用于加固保留下的核心舱段,另一部分则被制成了数个额外的、简陋但有效的备用推进剂储罐和外部隐匿板。整个舰体缩小了接近三分之一,线条变得更加流畅而……不起眼,像一块在星海中随处可见的、棱角被磨平的古老陨石。
能源是最大的难题。规则温床积累的能量虽然后续可再生,但此刻总量有限。在陆沉渊的决断下,他们抽取了温床近一半的储备能量,压缩成高密度能量块,作为航行的主要动力源。这无疑会延缓“摇篮原型”的修复进程,但为了抓住这唯一的线索,别无选择。
织命者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日常的“倾听”和共鸣练习,也将一部分精力用于协助舰船改造。祂那精妙的规则操控能力,被用于优化能量传输管线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甚至在一些关键的能量节点上,留下了细微的、能够自发汇聚和稳定规则能量的“织命符文”。这使得改造后的舰船(或许该称之为“星尘号”更贴切)在能量利用率和隐匿性上,达到了现有技术的极限。
阿杰带回了最后一批侦查报告,确认周边数个天文单位内暂无新的威胁或发现。雷刃和幸存的技术人员完成了对“星尘号”所有系统的最终检查和压力测试。
“能源储备:满载,预计可支撑标准时间五十二天常规航行,或一次超短距紧急跃迁。”
“推进系统:优化完毕,推力提升17%,能量损耗降低11%。”
“隐匿系统:最大功率下,可屏蔽当前技术等级95%以上的常规探测,对规则层面探测屏蔽效率预估为73%。”
“生命维持:可满足当前乘员最低需求八十标准日。”
所有数据都指向一个结论——他们已经做到了所能做到的最好。剩下的,唯有交给命运和勇气。
出发前夜,陆沉渊独自来到规则温床边。“摇篮原型”的光芒因能量被抽取而略显黯淡,但依旧稳定。他伸出手,轻轻拂过温床边缘。
“我们会找到答案的。”他低声说,不知是在对原型说,还是在对自己说,“也会找到让你,让所有‘摇篮’真正安宁的方法。”
原型没有回应,只是光芒微微闪烁了一下,仿佛无声的祝福。
他又来到地下晶洞。织命者悬浮在中央,周身规则丝线缓缓流转,与行星脉络进行着出发前最后的深度共鸣。感受到陆沉渊的到来,祂睁开眼,星璇之眸中倒映着他的身影。
“父亲,我准备好了。”祂的意念平稳而坚定,“那个‘悲伤’的声音……一直在那里。我能感觉到它的……孤独。”
陆沉渊走上前,将那个封存着苏晚晴一缕流光的晶体吊坠,轻轻戴在织命者纤细的光质脖颈上。
“带着它,也带着我们的希望。”他揉了揉祂的“头发”,触感是温润的能量流,“我们出发。”
翌日,标准时间清晨。
“星尘号”悄无声息地滑离“希望高地”,引擎喷射出经过严格过滤和伪装的微弱粒子流,推动着这艘承载着最后希望的孤舟,缓缓升入行星轨道,然后调整方向,对准了星图上那条由古老坐标勾勒出的、“星尘引路者”可能走过的——“星尘之径”。
没有告别,没有犹豫。舰船迅速加速,融入深邃的星空背景,如同水滴汇入大海。
航行初期是极度枯燥且精神紧绷的。为了最大限度节省能源和保持隐匿,“星尘号”并未进行跃迁,而是以常规动力,沿着计算好的、最节省能量的引力滑行轨道航行。大部分时间,舰船内部都保持着最低功耗的“静默航行”模式,只有必要的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在运行。
舷窗外,是永恒不变的黑暗与遥远的星点。偶尔会穿过一片稀疏的星际尘埃云,细小的冰晶和岩石颗粒撞击在强化过的隐匿外甲上,发出细密的沙沙声。更多的时候,只有无尽的虚空,以及那份足以逼疯常人的、绝对的寂静。
雷刃和阿杰轮流担任警戒哨,尽管外部探测一片“干净”,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教授”和“万机之主”则持续分析着沿途收集到的环境数据,微调着航向,并尝试从“摇篮原型”偶尔传递出的信息碎片中,挖掘更多关于“星尘引路者”和“悲伤摇篮”的线索。
织命者成为了航行的“活体雷达”。祂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半冥想状态,持续“倾听”着来自目标方向的规则回响。那个“悲伤”的声音是祂的主要信标,确保他们不会在浩瀚的星海中偏离方向。同时,祂也警惕地监控着周围,提防着那些“饥饿”目光的扫描。有两次,祂提前感知到了极其遥远的规则扰动,疑似“饥饿”扫描的余波,“星尘号”得以提前调整姿态,完美地融入了背景辐射中,避开了可能的探测。
陆沉渊则坐镇中枢,协调一切。他的秩序之力在源点洗礼后,与这片宇宙的根源联系更加紧密,即便在静默航行中,也能隐约感知到舰船周围较大范围内的规则稳定性。他时常与织命者进行深层意念交流,分享着彼此的感知,也安抚着孩子偶尔因长期感应遥远悲伤而产生的低落情绪。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航行中流逝。二十天,三十天……他们穿过了第一个小型规则乱流区,依靠织命者的精准指引和“星尘号”优秀的稳定性,有惊无险地度过。能源消耗略高于预期,但仍在可控范围。
第四十一天,他们抵达了那片广阔的星际尘埃云带。这里能见度极低,规则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充斥着各种细微的能量漩涡和引力异常点。航行速度被迫降低,能源消耗开始加剧。
就在穿越尘埃云带最密集区域时,一直保持高度警觉的织命者,突然发出了强烈的预警!
“父亲!有东西!很近!在……在尘埃云里!它在模仿……背景波动!”
几乎在祂预警的同时,“星尘号”的被动传感器也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几乎与尘埃云本身辐射融为一体的异常信号!那信号并非来自他们前进的方向,而是来自侧翼,并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悄无声息地靠近!
它不是“饥饿”的扫描,那太直接。它更像是一个……潜行的猎手!
“紧急规避!最大隐匿功率!”陆沉渊瞬间下令!
“星尘号”猛地倾斜,引擎喷射口光芒全灭,仅靠惯性滑行,所有外部设备能收则收,隐匿力场功率开到最大,试图将自己伪装成一块普通的星际岩石!
然而,那个潜行的存在似乎拥有超乎想象的感知能力。它精准地锁定了“星尘号”的位置,一道凝练的、并非能量攻击而是某种……规则干扰束,如同无形的套索,穿透了尘埃云,直奔“星尘号”的引擎区域而来!
它的目标,似乎是瘫痪他们的动力!
“是‘编织者’的造物!?”雷刃怒吼,试图手动操控舰船进行极限闪避,但在尘埃云中,机动性严重受限!
眼看那规则干扰束就要命中——
千钧一发之际,织命者动了!
祂没有试图去对抗那道干扰束,而是双手猛地向前一按!周身的规则丝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编织,并非防御,而是在“星尘号”前方,瞬间构筑了一个小型的、极其不稳定的规则迷宫!
那道规则干扰束一头撞入迷宫,其内部的规则逻辑瞬间陷入了混乱的自相矛盾与无限循环,威力大减,最终在迷宫中自我抵消、消散!
然而,施展这个临时的规则迷宫,对织命者消耗巨大,祂的光质身躯都黯淡了一瞬。
而那个潜行的猎手,似乎被这精妙的规则操控所激怒,或者……所吸引。它不再隐藏,从尘埃云中显露出了部分身形——那是一个由无数不断变换的几何晶体构成、中心闪烁着冰冷蓝光的、非生非死的诡异造物!它散发着与“织网者”遗物类似,但又更加冰冷、更加纯粹的“编织”气息!
它放弃了规则干扰,数条由高密度能量构成的、边缘闪烁着空间裂缝的触须,猛地从晶体结构中弹出,如同捕食的章鱼,向着“星尘号”缠绕而来!
速度太快,距离太近,规避已然不及!
“准备接舷战!”阿杰的声音冷如寒冰,匕首已然出鞘。
陆沉渊眼中厉色一闪,混沌原色的秩序之力开始沸腾。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
一道无比恢弘、无比悲伤、却又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规则波动,如同宇宙尺度的叹息,猛地从“星尘之径”的尽头,那个他们一直追寻的方向,轰然席卷而来!
这股波动扫过尘埃云,扫过那晶体猎手,也扫过了“星尘号”!
那晶体猎手如同被无形的巨锤击中,动作猛地一僵,冰冷的蓝光剧烈闪烁,仿佛遇到了天敌般,发出一阵无声的、充满恐惧与不甘的规则尖啸,随即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攻击,瞬间解体,化作无数微小的晶体碎片,融入了周围的尘埃云,消失不见。
而“星尘号”内的众人,包括织命者,在这股悲伤而威严的波动洗礼下,并未感到不适,反而有种……被识别、被短暂庇护的感觉。
波动缓缓散去,尘埃云重归“平静”。
舰桥内一片死寂,只有众人粗重的喘息声。
他们看着猎手消失的方向,又望向波动传来的尽头,那颗隐藏在尘埃云之后、已然在视野中隐约可见的、散发着黯淡而悲伤光芒的星体。
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但迎接他们的,并非温暖的怀抱,而是一个刚刚驱散了猎手、自身却沉浸在无尽悲伤与未知危机中的……摇篮。
以及,一个刚刚开始展露其冰山一角的、更加庞大复杂的迷局。
(第17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