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怒道,“您能不能消停会儿?棒梗刚回来,您又想让他惹事?嫌他被关的时间不够长是吧?”
“我……我这是替我孙子出气!”
“行了!他刚才一回来就急着往外跑,还说身上肉结实了,摆明了是去打架。
我看小当没说谎,赶紧回家吧,别让邻居们看笑话。”
贾张氏气得低声咒骂几句,拉着棒梗回去了。
晚上,一家人吃了火烧夹猪头肉,连一锅面汤都喝得干干净净。
棒梗意犹未尽道:“妈,我没吃够,明天还吃这个吧?”
秦淮茹摇头:“哪能天天这么吃?今天是庆祝你出来,明天继续吃棒子面和红薯面,想改善伙食得等下星期了。”
另一边,林国四兄弟回到家时,娄晓娥已经做好了晚饭。
桌上摆着几道家常菜:煮花生、醋拌松花蛋、小葱拌豆腐、拍黄瓜、蒜泥鸡蛋,外加一盘热腾腾的炒茄子。
一家八口围坐桌前,有说有笑地吃着晚饭。
林国放下筷子道:爸,今天棒梗又来找我们打架,说他进了少管所认了个大哥,学了套开门八极拳,扬言要打倒我们兄弟四个出口恶气。”
林真笑着看向林家:这回又是你把人家打趴下的吧?
林家咧嘴一笑:就过了两招,他出手是挺狠,可惜连我衣角都没碰到。”
林真点点头,语重心长道:你们都八岁了,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说动手就动手。
没有正当理由不许打架,更不能学你们傻伯仗着老太太和壹大爷撑腰就到处欺负人。
当年胡同里谁没挨过他的打?十五六岁了还追着你解成叔打呢。”
林国连忙解释:这次真是棒梗非要跟我们比试的。
后来他鼻子流血,我还帮他止血了呢。”
娄晓娥闻言一惊:受伤了?坏了,待会儿你贾奶奶准得来闹!
妈您放心,就是流了点鼻血。”林国胸有成竹道,我警告过棒梗,是他自己挑的事,不许告家长。
他都回家好一阵子了,要闹早该来了。”
林真赞许地点头:分析得很到位,值得表扬。
媳妇儿别担心,儿子说得对,贾家婆媳没那么糊涂,棒梗刚出来第一天就敢 ,更何况错在他自己。”
次日清晨,邮递员老李风风火火闯进林真办公室。
林工,天大的好消息!
哟,老李同志?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是有加急信件?
老李笑得见牙不见眼:不是信!自行车厂给您送了件稀罕物,现在搁邮局呢。
我正好来轧钢厂送信,顺道问问您是送到这儿,还是直接蹬回四合院?
林真心头一动:莫非是新款脚蹬三轮车?
嘿!神了!您怎么知道的?
哈哈哈,您都说要回四合院了,肯定是辆车。
再加上我几个月前给自行车厂寄过三轮车设计图,这不就对上了。”
老李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要不我这就给您送过来?
不用麻烦,邮局离厂里远,您直接送家里去吧。”
得嘞!对了,这儿还有封自行车厂的来信。”
展开信纸,原来是封感谢信。
信上说三轮车已投入量产,因其载人运货比板车更灵活,各地供销社订单不断。
为表谢意,厂里特意将第一辆成品赠予林真,并期待他再创新品。
林真颇感意外。
这年头就算花两辆自行车的钱也未必能买到三轮车,更别提现货紧缺。
自行车厂这手实在高明——既然挖不走人才,就用成品换设计。
想到这儿林真不禁莞尔。
恐怕要让厂里失望了。
眼下就算画出摩托车图纸,短期内也难以实现。
如今他正钻研空压机技术,即便真有分身之术,也该懂得藏拙。
日子还长,远没到展翅高飞的时候。
娄晓娥正在院里的树荫下浆洗衣裳。
叁大妈摇着蒲扇坐在一旁闲话家常。
一岁多的林小龙、林小凤和阎英楠在边上蹒跚学步,嬉戏玩闹。
正说着话,门外传来清脆的车铃声。
邮递员老李推着一辆锃亮的三轮车走进院子。
娄晓娥同志,这是自行车厂特意送给林工的谢礼,他让我转交给您。”
哎呀!这...这也太贵重了!
请您签收一下,我还得赶着去送信。”
好的好的,辛苦您了老李。”
送走邮递员后,前院的常大妈和叁大妈都围过来看新鲜,眼里满是羡慕。
晓娥啊,你们家已经有车了,这又添一辆,可真是好福气!
娄晓娥笑道:一辆就够用了,我平时也不常带孩子出门。
林真改装的那辆我用惯了,这辆新车我们打算捐给街道办,方便街坊们拉货送医。”
她考虑得很周全。
两辆车确实用不上,放在家里反倒招人惦记。
要是送人,给谁不给谁都不合适。
刘玉华、于莉、尤凤霞、秦京茹都想要。
关系都不错,就怕分配不均。
刘玉华肯定会直接掏钱买。
那样更不合适,毕竟他们不在乎这点钱,也不会收。
想来想去,捐给街道办最妥当,还能落个好名声。
至于改装的那辆,一直免费借给邻居们用。
比叁大爷家的自行车还大方——阎解成每次骑老爹的车都得付两分钱。
听说要捐车,叁大妈连连称赞:晓娥觉悟真高!
常大妈也高兴地说:是啊是啊,以后我家有事也能借用了。”
娄晓娥笑道:院里谁有急事,改装的那辆随时可以借。”
那太好了!周日我就借去买菜,回来给孩子们带点糖果。”
傍晚林真下班回家,娄晓娥说了自己的想法。
林真点头:你也是当家人,不用问我,中午直接送去就行。”
娄晓娥坚持道:你是当家的,必须跟你商量。
既然你同意,我现在就去,免得被玉华她们看见拦着。”
林真笑道:玉华虽然想要,但不会拦你。
倒是于莉和秦京茹可能会劝你留下。”
果然,得知新车捐给街道办后,于莉抱怨道:晓娥姐怎么不跟我们商量?我们凑钱买下来多好。”
秦京茹附和:是啊,多辆车多方便。”
刘玉华说:别算上我,我不喜欢合伙买东西。
要买我就自己买一辆。”
娄晓娥笑道:家里这辆够用了。
那辆还是捐出去吧,更别说收你们的钱。”
街道办赵主任收到三轮车很惊喜。
除了颁发奖状,还特意嘱咐刘婶多关照林真家,有什么困难尽量帮忙解决。
刘婶笑道:“他家啥都不缺,就缺房子。
上次去看他建的冲澡房时,顺便进屋坐了会儿,发现他专门给林国林隔出个小卧室,只能摆下上下铺和一张桌子。”
赵主任点头道:“确实,八口人挤在45平的房子里太局促了,等林栋林梁长大更显拥挤。
这样吧,批准他们加盖一间。
人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生孩子,咱们得解决住房问题。”
刘婶问:“加盖面积怎么定?是街道负责还是让他们自己建?”
赵主任沉吟道:“按理说该由街道办负责,但审批流程太慢,我们也没有施工队。
让他们自己建吧,材料和人工费用报到区里补贴。
面积方面,只要不影响邻居正常通行就行。”
刘婶笑道:“好,我下班就去通知他们。”
四合院前院原是下人住所,面积普遍偏小,多在30至50平之间,多为单间或两间格局。
与中院后院那些三间式的大房子形成鲜明对比——像聋老太太、傻柱、易中海等人住的宽敞屋子,都是老北京人或解放前有头有脸的人家才能分到的。
林真当年从乡下来轧钢厂工作时,能分到前院45平的房子已属不易。
起初孩子尚小不觉拥挤,如今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住房越发显得捉襟见肘。
晚饭时分,刘婶登门造访。”孩子们正长身体呢,怎么不见荤腥?晓娥,明天带孩子来我家吃炖鸡!”
“刘婶您来啦!”
林真夫妇连忙起身相迎。
“前天刚吃过肉,哪能天天吃呢。”
孩子们欢快地围上来:“刘奶奶好!”
“给,路上买的葡萄,饭后当零嘴。”
“谢谢刘奶奶!我们这就去洗!”
“刘婶您太客气了,来就来了还带东西。”
刘婶摆手笑道:“给孙子们带的。
别忙活,我说完事就走。
是这样,我娘家侄子说了,念在晓娥给街道捐了新三轮车的份上,让我看看你家有什么困难。
我想来想去,八口人挤两间房确实是个问题,他当场就批了间新房给你们。”
娄晓娥惊喜道:“真的?在哪儿?”
刘婶笑道:“得你们自己加盖。
现在街道没有现成房源,就在你们房子边上建,大小随你们定,只要不影响邻居出行。”
林真兴奋道:“没问题!我家靠边不挡道,左边空地至少能扩出20平。”
刘婶叮嘱道:“画好地基图送街道办审批。
按理该我们负责建设,但街道没施工队。
材料和工费都会补贴给你们。”
林真爽快道:“不用补贴,我工资够用,该为国家分忧。
就是怕邻居们眼红。”
娄晓娥附和道:“是啊,去年刘光齐搭的木棚,人一走就被拆了。”
刘婶笑道:“你们别操心,刘海中家有三间房,比你们多一间呢,真要按标准来,你们八口人,他家四口,该换的是他们!”
林真点头道:“听您这么一说我就踏实了,那我明天就把地基图纸送过去。”
刘婶走后,林真饭也顾不上吃,立刻去丈量空地。
其实不管是四合院还是城郊,最不缺的就是地皮,难的是盖房的资金和人手。
眼下还是集体制,只要街道办批准,盖好的房子就是正规住宅。
等以后政策变了,就能正式登记在房产证上。
但整条胡同里,除了林真,还真找不出第二家有这个财力盖房的。
他之所以不要补贴,也是这个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