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清清,你到底想如何?”
当美髯公朱仝再次直呼其名时,先前由瑛姑应付朱仝的鱼清清眉毛一挑,称朱仝仅是小小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没资格喊她名字。信王府官员听后一片哗然,朱仝嘴角抽动,阴狠地表示敢对付她。鱼清清挑衅让他试试,还说昌平州学究府敢将她独自留在信王府,朱仝若敢动手尽管来。朱仝没料到鱼清清态度如此强硬,脸色阴沉,信王府官员也有些骚动。众人都知鱼清清手无缚鸡之力,昌平州学究府却将她单独留在信王府,唯一原因就是她无需保护。玉臂匠金大坚怀疑昌平州学究府外有人保护鱼清清,鱼清清让他自己想谁能让昌平州学究府放心她。信王府官员脸色僵硬,因为符合条件的只有明熹宗朱由校和乐安长公主朱徽媞,考虑朱由校无需此手段且不一定有昌平州学究府的神龙教弟子,答案很明显。美髯公朱仝表情几番变化后,端正身体问鱼清清,乐安长公主朱徽媞要他锦衣卫指挥同知之位为何拐弯抹角,以其朝中势力没必要。
再次听到美髯公朱仝直呼自己名字,鱼清清懒得与他计较了。
鱼清清小拇指一挑,摆出不屑的姿态,对朱将军道:“朱将军,别太看重锦衣卫指挥同知之位。我父亲想要这位置,乐安长公主朱徽媞也答应在与信王府分出胜负后把位置给我爹,但这种小事,公主没必要费劲。”听到此话,美髯公朱仝松口气,因这表明公主行动未脱离江湖准则。若信王朱由检争夺皇位成功,朱仝将来会有好处,他只是因信王不在京城,才紧守位置保护田家安全。鱼清清解释合理,朱仝便不那么担忧了。但御史杨文忠惊讶发问:“那乐安长公主朱徽媞想要什么?”鱼清清不屑回答:“谁知道呢,我又不是你们这些争皇位的混蛋。”她虽不能说出定王朱慈炯和王婧雯的关系,但难以接受他们违背伦常,也不看好二人未来。鱼清清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朱仝问道:“若把小王爷许给你的东西给你,你会离开吗?”鱼清清再次不屑:“难道朱将军真以为小王爷许给我东西了?即便有,也不会给我这样的女子。”她的回应让朱仝和信王府官员无言以对,因为女人不讲理实在令人无奈。
而定王朱慈炯一直与信王妃李妙在一起,不愁没有消息来源。虽鱼清清与美髯公朱仝等人谈判未结束、消息未传至内院,但瑛姑与朱仝“冲突”的情形在瑛姑离开后很快传到二人耳中。李妙不解瑛姑为何此时离开,担心鱼清清安全。朱慈炯猜测或许是吴少师的想法。最初联系鱼清清的是朱慈炯,他知道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许诺的神龙教弟子已就位。李妙追问吴少师想法,朱慈炯表示不知,认为此事透着怪异,李妙也认同,还抱怨美髯公朱仝。这时侍女禀告朱管家来了,李妙赶忙召见。笑面虎朱富进屋跪下,称鱼清清与朱将军等人谈话未结束,事情有向怪异方向发展的趋势。朱慈炯奇怪,朱富称从鱼清清态度看,此事背后似是朱徽媞而非吴少师。随着朱富说出鱼清清谈话内容,朱慈炯眉头紧皱,因鱼清清解释越清楚,越难收服信王府官员,若美髯公朱仝感受不到压力,其他官员更不会投靠他。
不过,与定王朱慈炯的预期截然不同,在听完鱼清清的表态后,李妙脸上浮现出明显的惊讶神色。她忍不住开口询问,为何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会指使清清来搅乱信王府的局势,这样做究竟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定王朱慈炯沉着地解释道,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败坏小王爷在朝野间的声誉,同时他心中已然萌生了放弃原先商定计划的念头。需要强调的是,他并非是要放弃对王婧雯的支持和信王府王位的争夺,而是在鱼清清出人意料的行动下,原先计划中通过拉拢信王府官员来收复势力的策略已经行不通了。他暗自揣测,鱼清清之所以会打破常规行事,很可能是吴用在昌平州学究府对她进行了某种暗示或教导。然而这个猜测完全偏离了事实真相,鱼清清之所以没有按照既定计划行动,不仅是因为吴用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瑛姑对待美髯公朱仝等人的强硬态度给了她极大的震撼。加之有神农教弟子的保护,她不愿在朱仝等人面前表现出任何软弱或委屈的姿态。
当话题转到朱徽媞意图败坏小王爷名声时,李妙不由得皱起眉头,她认为这种手段对小王爷根本造不成实质性的伤害。定王朱慈炯见状,提议到外面查看情况,李妙点头应允。两人来到外面的花厅,只见美髯公朱仝等人正团团围住鱼清清,咄咄逼人地追问各种消息。作为优伶艺伎的鱼清清,向来以受到众多男性追捧为荣。当李妙和定王朱慈炯出现后,信王府的官员们立即安静下来,恭敬地行礼致意。李妙直截了当地询问鱼清清是否要讨个公道,鱼清清立即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声称小王爷的所作所为令她伤心欲绝,恳请李妙为她主持公道。李妙敏锐地指出她前后说法的矛盾之处,鱼清清却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抱怨皇家宗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不该牵连到她这样的局外人,这番言论倒也道出了实情。见此情形,李妙不禁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赞赏的神色,温声说道:清清果然是个明白人,我们且坐下慢慢详谈吧。
鱼清清话语意味着为争夺皇位,乐安长公主朱徽媞和信王妃会不择手段。若信王府摆不平朱徽媞,事情会按她的计划发展。李妙问美髯公朱仝与鱼清清商量出的计策,鱼清清表示明日再来,众人郁闷却也不好说什么。鱼清清离开后,朱仝称朱徽媞恶毒,想败坏小王爷名声打击信王府,不能让她继续。李妙质疑败坏小王爷名声能否打击信王府,朱仝认为人言可畏,若继续闹下去,小王爷和信王都会受影响。李妙提出说出真相,定王朱慈炯摇头,称说出去会让民众更同情鱼清清、鄙视信王府。美髯公朱仝也担心民众同情弱者。李妙关心信王府名声,问定王办法,定王起初不敢说,后提议先将小王爷的事与信王府撇开,让他自己承担。朱仝反对,认为这是牺牲小王爷名声保全信王府,李妙认可,因无更好办法,信王府官员也不支持朱仝,毕竟对他们而言,信王府名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