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被迫放慢脚步的日子,起初让她感到焦虑和不适应。习惯了高速运转的她,突然闲下来,看着李大夫和父亲忙碌,自己却只能做些轻微的话,心里空落落的。但李大夫的药汤和强制休息,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种思维滞涩、注意力涣散的感觉逐渐减轻,夜晚的睡眠也变得踏实深沉。
身体在静养中恢复,她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没有了日常琐事的纷扰,她有了大把的时间用来思考和回顾。她重新翻阅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从最初辨认草药的稚嫩笔画,到后来记录病例的严谨描述,再到农业实验的详细数据……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如同画卷般在脑海中展开。
她发现,自己虽然掌握了不少知识和技能,但很多是零散的、经验性的,如同散落的珍珠,缺乏一根将其串联起来的主线。那次过度使用【知识传导】的挫折,更是让她明白,真正扎实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深度加工和内化,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框架,而不能仅仅依赖系统的灌输或取巧的传导。
一天,知青周薇来看她,见她对着笔记本发呆,便好奇地问:“拉拉,你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伊拉抬起头,若有所思地说:“周薇姐,我在想,我学了这么多东西,看病、种药、种地,好像都知道一点,但又觉得有点乱。要是能把这些东西整理得更有条理些, maybe 以后教给别人,或者自己回头看,都能更清楚,该多好。”
周薇眼睛一亮:“你这是想写书啊?就像我们的课本一样?”
写书?伊拉愣了一下。这个念头对她来说有些宏大。但“整理”和“有条理”这两个词,却像火花一样点燃了她心中的某个想法。
“不一定是书,”伊拉解释道,“ maybe 就是一本……手册?或者笔记?比如,把咱们屯子常见的病,症状是啥,用啥草药治,怎么炮制,都记下来,配上图。再把种草药的关键步骤,种庄稼的好法子,也总结一下。不用很高深,就求实用,让像咱们队里刚开始学卫生员的人,或者想种好地的人,能照着做。”
周薇越听越觉得有意思:“这个想法太好了!拉拉,你这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叫……对,这叫经验总结和技术推广!我帮你!我帮你写字、画画!咱们知青点还有钢板和蜡纸呢,可以刻印出来!”
周薇的热情感染了伊拉。一个模糊的计划开始在她心中成形:编写一本属于红星生产队、也适用于类似农村环境的实用手册。内容可以包括常见疾病防治、常用草药识别与炮制、以及经过实践检验的农业小窍门。语言要通俗,方法要具体,最好图文并茂。
她把想法跟李大夫说了。李大夫听后,沉吟了许久,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赞赏,有感慨,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
“拉拉啊,”李大夫长叹一声,“你能想到这一步,真是……超越了太多人。我行医一辈子,也有很多经验,但大多装在脑子里,带进棺材也就没了。你能想着把它整理出来,传下去,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好!太好了!李伯伯支持你!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点存货,都告诉你!”
李大夫的表态,让伊拉备受鼓舞。她意识到,这件事不仅对自己有益,更能将李大夫毕生的经验、将知青们的文化知识、将她自己的实践探索,凝聚成一份可以传承的宝贵财富。
她不再纠结于暂时无法使用高级系统功能,也不再焦虑于前进的速度变慢。她找到了一个新的、同样充满意义的目标——知识的内化与传承。
她开始利用养病的时间,进行初步的构思和框架搭建。她按照人体系统(如呼吸、消化、外伤等)来分类常见疾病,为每种疾病列出典型症状、处理方法(包括草药方和简单护理)、以及预防要点。对于草药,她计划画出形态图,标明采收季节和炮制方法。农业部分,则重点记录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这项工作繁琐而细致,需要极大的耐心。但伊拉乐在其中。每整理好一个条目,她都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清晰了一分。周薇和孙晓芸成了她的得力助手,负责文字誊抄和插图绘制。伊爱国和王秀娟看到女儿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身体也一天天好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休养期间反思成长路径,萌生系统整理并传承实践经验的想法,目标从个人能力提升扩展到知识传播与社区建设,格局进一步提升。奖励积分+80点。】
【获得李大夫倾力支持与知青团队协助,项目启动,团队协作能力与项目规划能力得到锻炼。奖励积分+30点。】
【宿主当前积分:3373点。】
半个月后,伊拉的精神力基本恢复,系统功能限制也解除了。但她并没有急于重新投入高强度的外部活动或滥用功能。她变得更加谨慎和有计划性。
她重新回到卫生所和药圃,但不再大包大揽,而是更有条理地分配时间。上午处理卫生所事务和学习,下午照料药圃和进行农业观察,晚上则和周薇她们一起进行手册的编写工作。对于【知识传导】等功能,她将其视为关键时刻的辅助工具,而非日常依赖。
这场因透支而起的“病”,反而成了伊拉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让她从埋头赶路,变为抬头看路;从追求技能的广度与速度,转向追求知识的深度与体系化;从关注个人成就,扩展到思考如何让个人价值在社区中延续。
秋风送爽,药圃里的草药迎来了第二茬采收。伊拉站在田埂上,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和长势良好的草药,手中拿着手册编写小组完成的第一批草稿,心中充满了平静而坚定的力量。
她知道,前路依然漫长,但方向更加清晰。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更开始尝试成为一个知识的梳理者和传播者。她的根,在这片黑土地上扎得更深,也渴望能孕育出滋养更多人的果实。她的故事,进入了厚积薄发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