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君子黄金屋,潼城的张大庆。御冥山的比斗,爱吃溜黄菜的毛小子的催更!)
【请大家给点支持吧,已经快要写不下去了!求求大家了!】
王婶这么一声惊呼,将四周人的目光全部吸引过来,好奇的众人立刻又就端着自己的饭碗,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纷纷围拢了上来。
她们满脸好奇,七嘴八舌地开始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竟让王婶这么惊讶。
对于大家的问题,王婶刚想开口,旁边的赵婶就直接开口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王婶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李平安和易家之间的事情,她就像是说书一般,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仿佛是在讲述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惊叹声和议论声。
“真的吗?李平安居然敢这样对易家?”
“这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平安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还能怎么想,那是为了报答人家老易家的恩情才这样的,这是个好孩子啊!”
“.......”
大家现在只顾着讨论现在李家和易家的事情,而此时的易家,
李平安、一大妈和易中海正围坐在餐桌旁,准备享用晚餐。
李平安因为下午在小酒馆里吃了点东西,所以并不是特别饿。
他不停地给一大妈和易中海夹菜,虽然易中海是八级工,但节俭的两口子,晚饭只是窝窝头搭配着炒白菜。
这些东西李平安是实在没有什么胃口,自己都有系统了,干嘛还要吃这些东西,李平安不忍负了一大妈的好意,
他只能不断的给一大妈他们夹菜,只是偶尔给夹一口炒萝卜吃一口。但大部分的菜还是被李平安夹到了两人的碗里。
一大妈和易中海看着碗里的食物,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们都是没有孩子的中年夫妻,虽然平时生活中虽然相互照顾,但却缺少了这种来自晚辈的关怀。
李平安的举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好孩子,好孩子啊!”
一大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易中海也连连点头,说道:“平安,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李平安则谦虚地笑了笑:“婶子、叔,这没有什么的,以后的好日子多着呢,你们多吃点。”
三人一边吃着饭,一边愉快地交谈着。他们的话题从日常生活到工作学习,无所不包。整个餐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好得不得了。
就这样,一顿温馨的晚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一大妈收拾完餐具后,又重新坐在了餐桌上,开始和李平安、易中海聊天。
易中海面带微笑,缓缓地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那包他平日里都舍不得抽的大前门香烟。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烟盒,抽出其中一支,然后将烟递给了李平安。
李平安见状,连忙伸手接过那支香烟,并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火柴,熟练地划燃,为易中海点燃了香烟。
易中海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才缓缓开口询问起李平安结婚的事情。
“平安啊,你的事情我都听你大妈说了,”
易中海的声音低沉而温和,“怎么样,有没有遇到让你心动的姑娘啊?”
李平安听后,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便露出一丝腼腆的笑容,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哎~原本我是想让我一大妈帮忙给我找一个的!”
他的这个动作和表情,让一旁的易中海和一大妈都不禁露出了满脸的姨母笑。
李平安顿了顿,这才接着说道:
“可我们科长对我挺看重的,他想把家里的一个亲戚介绍给我。那个女孩是下边农村的,我想着农村的姑娘一般都比较勤快,也孝顺,所以就答应先见一见。一大爷,您觉得这样行不行?”
他这个话说的就很艺术性了,他先是强调原本是想他们帮着做主,这是对两人的尊重,又说是自己科长给自己介绍的,领导介绍的他不好拒绝,但还是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一种感觉是他们不同意就会拒绝一样,但李平安已经这么懂事,你能.你好意思耽误孩子吗?
你拒绝了就是不懂事了,是让李平安在领导面前留下坏印象......。
李平安说完就期待着看向易中海,易中海并没有马上回应李平安的话,而是稍稍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深思熟虑。
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李平安的看法。
易中海心里暗自琢磨着,李平安说的确实有道理。
农村的姑娘通常比较朴实、会过日子,而且由于农村路途遥远,相对来说比较好掌控。
再加上这是李平安的顶头上司介绍的,于情于理都不太好直接拒绝。综合考虑下来,这个姑娘还是挺不错的,基本上符合他心中的期望。
当看到易中海点头时,李平安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说实话,以他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缺钱,也不缺物资。
按常理来说,他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讨好易中海。但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
这个年代,仅仅有钱是远远不够的,你的财富必须有合法的来源,你的物资也必须有正当的出处。
如果没有人在上面为你撑腰,一旦有人举报,相关部门一查,而你又无法解释清楚,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随便给你安一个“敌特”或者“投机倒把”的罪名,就足以让你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正因如此,李平安深知自己需要易中海这样的人作为靠山。
易中海本身也并不缺钱,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和复杂。
如今根本无需自己费心去照料,等到他们年老体衰之时,易中海有退休金可以依靠,离世后还有安葬费,无论是生老病死,单位都会全权负责。
即便到时候真的需要人来照料,也自然会有秦淮如挺身而出。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设法拉拢易中海呢?
在这充满人情世故的四合院里,有易中海这样的人帮忙,简直就如同鱼儿得水一般。
只要自己不过分行事,易中海肯定能够帮自己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这岂不是一件美事?
“一大爷啊,您知道的,我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便是要懂得知恩图报。您对我的种种帮助,我可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呢。您就放心吧,您的养老问题就包在我身上啦!
您现在年纪还不算大,说不定以后还能有个一儿半女的。
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就把您当作亲弟弟一样看待;但要是没有的话,那我也一定会给您和大妈养老送终的。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就在这一刻,李平安的目光如同清晨的阳光一般,温暖而真挚地落在了易中海的身上。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诚意,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
而易中海和他的妻子,则像是被这话语给点燃了内心的火焰一般,激动得无法自持。
他们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李平安,仿佛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事实上,他们对生孩子已经失去了信心,甚至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他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检查,每一次都是满怀期待地去,却又失望而归。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无情地告诉他们,孩子的到来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这个问题不仅让他们感到痛苦,更让他们为养老问题而忧心忡忡。夜晚,他们常常因为这个问题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李平安这个他们知根知底的孩子,却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并且明确地告诉他们,他愿意在未来帮助他们两人养老。
这样的承诺,对于易中海两口子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是绝望中的一线希望。他们又怎能不激动呢?又怎能不失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