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太监那最后一个“钦此——”的尾音,像是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我耳边轰然炸开,余波却迅速席卷了整个镇北侯府,并以燎原之势蔓延至全城。
“……臣(臣女)接旨,谢陛下隆恩。”
我随着众人叩首,声音混杂在萧衍沉稳的谢恩声和父母复杂难辨的回应中。直到双手接过那卷沉甸甸、明晃晃的圣旨,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才让我有了一丝真实感——这一切,不是梦。
圣旨下达的过程,后来我是从不同人的口中拼凑完整的。
据说,今日早朝,当萧衍在一片肃穆中出列,声音平稳无波地朗声奏请“臣萧衍,恳请陛下赐婚,求娶臣之义妹,明慧乡君温知意”时,偌大的金銮殿,出现了刹那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几乎所有朝臣,包括那些老成持重的阁老,都以为自己听错了。镇北侯萧衍,功高盖世,圣眷正浓,他要娶妻,多少名门贵女任他挑选,可他竟然……要求娶自己名义上的妹妹?即便并无血缘,但这于礼法……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压抑不住的哗然与骚动。御史台那几位以耿直(或者说迂腐)着称的御史,脸色瞬间涨红,几乎要立刻出列弹劾这“悖逆人伦”之举。
然而,还没等他们动作,御座之上,一直静观其臣子反应的皇帝陛下,却并未如众人预料般沉下脸。
他看着下方身姿挺拔、神色坦荡的萧衍,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两下,那双深沉难测的龙目之中,竟缓缓漾开了一丝……笑意?
是的,笑意!
皇甫弘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唇角微扬,甚至发出了一声极轻的笑声,打破了殿内诡异的气氛。
“萧爱卿,”皇帝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玩味,目光扫过下面那些神色各异的臣子,最后落回萧衍身上,“你倒是……给了朕一个惊喜。”
他顿了顿,在满朝文武屏息凝神的注视下,缓缓说道:“明慧乡君,温良敦厚,机敏慧黠,昨日于宫宴上临危救驾(指救老亲王),有功于社稷。萧爱卿乃朕之股肱,功在江山。你二人,倒也般配。”
他略一沉吟,仿佛只是思索了片刻,便朗声道:“准奏!着礼部择吉日,拟章程,为镇北侯萧衍与明慧乡君温知意赐婚!”
“陛下!”终于有御史忍不住出列,“此举恐于礼不合,惹天下非议……”
皇帝淡淡瞥了那御史一眼,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萧卿与温氏,并无血缘,何来不合礼法?至于非议……”他轻笑一声,意有所指,“朕看,是有些人太过清闲了。此事,朕意已决。”
金口已开,圣意已决。
那些还想劝谏的臣子,看着皇帝脸上那看似温和实则冰冷的笑容,以及萧衍那不动如山、隐隐散发着压迫感的背影,终究是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陛下……竟然就这么笑着应允了!
没有训斥,没有犹豫,甚至带着一种乐见其成的意味!
这道赐婚圣旨,便以这样一种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和姿态,颁了下来。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伴随着宣旨太监的队伍离开侯府,瞬间引爆了整个京城。
“听说了吗?镇北侯要娶那个明慧乡君!就是他那个义妹!”
“天啊!真的假的?陛下还同意了?”
“这……这岂不是乱了套了?”
“乱什么乱!又没血缘!人家侯爷乐意,陛下恩准,轮得到你我说三道四?”
“啧啧,那位乡君真是好命啊,一步登天……”
“什么好命,我看是手段高明!你没见昨日宫宴上……”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无论勋贵圈还是平民坊,所有人都在热议这桩石破天惊的婚事。震惊、质疑、羡慕、嫉妒……种种情绪交织,汇成了“全城轰动”四个字。
而在镇北侯府内,我捧着那卷圣旨,站在院子中央,依旧有些回不过神。
阳光照在明黄的绢帛上,有些刺眼。
我就这样……被赐婚了?
和萧衍?
陛下竟然……笑着就答应了?
这一切快得让我措手不及。
“小姐……不,未来的侯夫人……”揽月的声音带着激动和一丝不确定,小心翼翼地唤我。
我缓缓转过头,看向萧衍方才离开的方向。他已经去了书房,似乎还有公务要处理,仿佛刚才接旨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我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切都不同了。
我不再仅仅是侯府的义女,明慧乡君。
我成了镇北侯萧衍,名正言顺的未婚妻。
全城的目光,都将聚焦于此。未来的路,是福是祸,似乎都已与身边这个男人,紧密地捆绑在了一处。
而这桩由陛下笑着应允的婚事,其背后真正的意味,此刻的我,还未能完全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