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的冬日,上海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
揣着厚厚一叠当样子用的法币,何雨柱溜达出了门。
第一个目的地,是弄堂口那个冒着热气的小摊。
“蟹壳黄,蟹壳黄,刚出炉的蟹壳黄嗳!”
他凑过去,金黄的烧饼在炭火上烤得滋滋响,芝麻粒密麻麻地铺了一层。
他掏出钞票,买了两个,烫得左手倒右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咔嚓”,酥皮直往下掉,里面的葱油馅儿咸香滚烫,吃得他满足地眯起了眼。
填饱了肚子,他跳上一辆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身子随着电车晃晃悠悠。
车子穿过热闹的街道,两旁是挂着“大减价”布条的百货公司、闪着霓虹灯的电影院,还有挑着担子卖水果的小贩。
他在南京路附近下了车,鼻子一耸,循着味儿钻进了旁边更接地气的街市。
他先是在一家布店前停下,给母亲挑了几匹摸起来软乎乎的深蓝色棉布,这料子给娘做新褂子正合适。
付钱的时候,他看着那一大沓几乎不值钱的纸币,心里只觉得这世道真是滑稽。
接着,他像条泥鳅似的,钻进了着名的中央商场。
这里可太对他的胃口了!狭窄的通道两边挤满了小摊,卖什么的都有,空气里混杂着机油、皮具和不知名小吃的味道。
他在一个五金摊前停下,给家里挑了几个结实的铁皮锁头,准备换掉那些老掉牙的木门闩。
最让他惊喜的是,在一个卖稀奇古怪玩意的角落,他看到了几个透明的玻璃三棱镜。
阳光一照,折射出七彩的光。
他立刻想起妹妹那双对什么都好奇的大眼睛,二话不说就买了两个,准备回去逗她开心。
下午,他在春风松月楼买了素菜包,清甜的馅料正好解腻。
在湖滨点心店吃了一碗开洋葱油拌面,喷香的葱油裹着劲道的面条,吃得碗底朝天。
他特意跑到云南南路的小绍兴鸡粥店,吃了名声在外的白斩鸡和鸡粥。
鸡肉嫩黄皮滑,蘸着特制的酱油,鲜美无比;
那碗熬得米粒开花、带着鸡油香的粥,更是暖胃又暖心。
当然也少不了去鲜得来,吃上一份甜咸适口的排骨年糕。
临走前,他也没忘记称上几斤老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和几盒梨膏糖,准备带回去给妹妹当零嘴。
第二天,何雨柱打扮的人模狗样的,提着新买的行李箱,不紧不慢地踱进南京路最气派的永安公司。
旋转门在他身后无声地转动,将外头的喧嚣隔绝开来。
柜台上方的吊灯洒下柔和的光,照在擦得锃亮的玻璃柜面上。
穿着熨烫平整的藏青制服的店员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小先生,需要些什么?”
何雨柱的目光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扫过。
他先是在化妆品柜台停下,要了五盒双妹牌的花露水,又选了十块檀香皂。
想到母亲常年操劳的双手,他特意挑了几罐雪花膏。
“这个滋润皮肤最好不过了。”店员熟练地介绍着,“太太们都很喜欢。”
转到食品部时,何雨柱的眼睛亮了起来。
玻璃罐里装着各色进口糖果,彩色的糖纸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他每样都要了些,特别是那种包着漂亮玻璃纸的太妃糖。
又选了几盒曲奇饼干,铁盒上印着精致的图案。
“这些点心都是从香港来的,味道很正宗的。”店员一边包装一边说。
何雨柱点点头,目光又被隔壁柜台的文具吸引过去。
他挑了两支派克钢笔,深蓝色的笔身上有着细细的金线。
又选了几本烫金封面的日记本,纸页厚实,带着淡淡的香气。
“小先生真有眼光,这是最新到的货。”
时近正午,他信步走进新雅粤菜馆。
穿着白色制服的服务生引他入座,递上菜单。
何雨柱点了虾饺、烧卖和一碗及第粥。
茶壶冒着热气,他学着邻桌客人的样子,慢慢斟茶。
隔壁桌几位穿着讲究的太太正在闲聊,说的是最近上演的电影。
何雨柱安静地听着,偶尔抬头看看墙上挂着的月份牌美女画。
下午的安排是去大光明电影院。
今天上映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售票处排着长队。
何雨柱买了张楼座的票,跟着引座员走进昏暗的影院。
红色的座椅很舒适,他找了个靠中间的位置坐下。
灯光暗去,银幕亮起。
当电影放到动人处,场内不时响起抽泣声。
何雨柱看着银幕上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不觉也入了神。
散场时已是黄昏,他在街角买了份《申报》,随手翻看着上面的电影广告和百货公司促销信息。
路过一家唱片行,他推门而入。
留声机里正播放着周璇的《夜上海》,婉转的歌声在店内回荡。
“小先生想找什么唱片?”留着时髦发型的店员迎上来。
何雨柱挑了张梅兰芳的京剧唱片,又选了张白光的新歌集。
店员仔细地用牛皮纸将唱片包好,放进纸袋里。
出了门,何雨柱好笑的发现他并没有留声机,无奈摇摇头,算了,买都买了。
夜幕降临,南京路上的霓虹灯次第亮起。
何雨柱走进凯司令咖啡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
他点了一杯咖啡和一份栗子蛋糕,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景。
穿着西装的外国商人、拎着公文包的职员、打扮入时的摩登女郎,在霓虹灯下穿梭往来。
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驶过,报童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上海从始至终,好像一直都是这般繁华,跟其他地方,仿佛是两个世界。
侍者端上咖啡,银质的小勺在杯沿轻轻碰撞。
何雨柱慢慢搅动着咖啡,享受着这难得的闲适时光。栗子蛋糕香甜细腻,入口即化。
离开咖啡馆时,他顺便在隔壁的邵万生南货店买了些特产。
醉泥螺、黄泥螺各要了几罐,又称了几斤松子糖和芝麻酥。
店员熟练地用草绳捆扎好纸包,打了个漂亮的结。
转出门找个没人的地方收进空间。
何雨柱去了王开照相馆,玻璃柜台里陈列着几台崭新的相机。
他指向一台德国产的徕卡3c,机身闪着黑黝黝的光泽。
“要这个,再加十卷爱克发胶卷。”
店员有些诧异地看了看这个少年,还是熟练地取出商品。
“小先生好眼光,这是最新款,带着方便,拍得也清楚。”
回到下榻的国际饭店,侍者接过他手中的大包小包。
房间的窗户正对着外滩,黄浦江上的船只灯火通明,汇丰银行大楼的穹顶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雄伟。
何雨柱整理着今天的收获,把礼物一件件收好。
明天就要离开上海了,他站在窗前,最后望了一眼这座不夜城。
远处海关大楼的钟声悠悠传来,宣告着一天的结束。
上辈子没来过上海,这次也算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