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票号”的风声,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在整个朝堂,尤其是在与江南钱庄、私铸银钱利益攸关的官员中,炸开了锅。
弹劾的奏疏,不再是之前那种散乱而无明确目标的攻讦,而是变得极具针对性,火力全开!
“臣谨奏:越国公张世杰,妄改祖制,欲立所谓‘票号’,此乃与民争利之极致!民间钱庄汇兑,自有规制,商民便利,何须朝廷越俎代庖?此举必致万千钱庄伙计失业,市井动荡,实乃祸国殃民之举!”
“臣闻张世杰更欲借此发行所谓‘官钞’,此乃王莽故智!滥发纸钞,必致物价飞腾,民不聊生!前元旧事,殷鉴不远!乞陛下立斩此议,以安天下!”
“张世杰以武夫之身,妄议财权,其心可诛!此例一开,则朝廷威福下移,权柄旁落,纲纪崩坏!臣请陛下明察,罢其入阁之权,令其专司军务,不得干预朝政!”
一道道奏疏,如同毒箭,从都察院、六科廊、甚至部分六部官员手中飞出,直指“票号”核心。他们抓住“与民争利”、“滥发纸钞”、“武夫干政”等要害,极力渲染其危害,试图在舆论和皇帝心中,将张世杰的金融改革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连日的攻讦,让不少中立官员也心生疑虑,看向张世杰的目光充满了复杂。
然而,面对这汹涌的攻势,张世杰却似乎并不急于辩解,也并未在朝会上与言官们进行无谓的口舌之争。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抛出他的第二张牌。
这一日,文华殿偏殿,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
与会者仅有首辅钱谦益、户部尚书、兵部尚书魏藻德,以及越国公张世杰。崇祯皇帝端坐御座,面色疲惫,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焦躁。连日的争吵和雪片般的弹劾,让他不胜其烦。
“越国公,”崇祯揉了揉眉心,语气带着一丝不耐,“关于‘票号’之议,朝野非议甚多,皆言其弊。朕观之,此事牵涉甚广,或可……暂缓?”
钱谦益立刻接口,语重心长:“陛下圣明!财赋之事,关乎国本,确需谨慎。票号之设,看似便利,实则隐患无穷。且与民争利,非仁政所为,还望陛下三思。”
户部尚书也连忙附和,大倒苦水,言说国库如何艰难,但设立票号如何冒险云云。
张世杰静静听着,直到他们都说完,才缓缓起身,对着崇祯躬身一礼:“陛下,诸位大人所言,不无道理。”
他这出乎意料的表态,让钱谦益等人都是一愣。
然而,张世杰话锋随即一转:“然,臣近日核查九边军饷以及各地税银解运,发现一更为迫切,且危害巨大之问题,若不解决,恐军心不稳,税制崩坏更甚!”
“哦?”崇祯眉头一皱,“是何问题?”
张世杰从袖中取出一个锦袋,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倾倒在一旁太监捧着的银盘里。只听一阵叮当乱响,银盘里出现了一堆五花八门的银块、银锭,还有大量粗糙不堪的铜钱。
这些银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上面打着模糊的印记,有的干脆就是切割后的碎银。那些铜钱更是色泽暗淡,字迹模糊,甚至有些边缘破损,轻飘飘的毫无分量。
“陛下请看,”张世杰指着那堆“钱”,声音沉痛,“这便是如今各地解往京师的饷银、税银之现状!银两成色参差不齐,民间私铸劣钱泛滥!官兵领取饷银,需自行鉴定成色,折算价值,往往实际所得不足定额七成!商民交易,更是苦不堪言,为鉴定银钱真伪、成色,平白耗费无数精力钱财,纠纷不断!此等乱象,岂非动摇国本?”
他看着崇祯逐渐变得难看的脸色,继续道:“更有人,利用银钱混乱,大肆盘剥!以劣充好,克扣军饷,压榨百姓!朝廷岁入,亦因此大打折扣!此弊不除,纵有金山银山,亦难真正用于强国强军,惠及黎民!”
崇祯盯着那盘杂乱无章的银钱,脸色铁青。他虽久居深宫,但也并非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只是从未如此直观地看到货币混乱带来的恶果。这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重问题。
钱谦益心中暗叫不好,连忙道:“陛下,银钱之事,历来如此,各地自有规矩……”
“规矩?”张世杰打断了他,声音提高,“若规矩便是让将士流血又流泪,让百姓负重而难行,让国库空悬而无奈,那这规矩,还要它何用?!”
他不再理会脸色涨红的钱谦益,转身对崇祯,掷地有声地道:“陛下!欲强军,先足饷;欲足饷,先理财;欲理财,必先统一币制,畅通流通!故而,臣恳请陛下,下旨铸造含银量统一、规格标准之‘大明银元’,逐步取代市面上杂乱银两及劣质铜钱!”
“大明银元?”崇祯目光一凝。
“正是!”张世杰解释道,“此银元,需由朝廷直属宝源局统一铸造,规定每枚重七钱二分,含银九成,边缘铸有防挫纹路,难以剪凿私毁。正面铸‘大明元宝’字样及发行年号,背面铸龙纹或其它皇家标识,以示权威!”
他描述得极其具体,显然早已深思熟虑。
“此举有三大好处!”张世杰条分缕析,“其一,便利商民!银元标准统一,价值明确,交易无需再费时费力鉴定折算,可极大促进商贸繁荣,此乃‘开源’之基!其二,保障军民生计!官兵领取饷银,商民缴纳赋税,皆以标准银元结算,杜绝盘剥克扣,可收揽军心民心!其三,掌控铸币权!朝廷统一铸造发行,可有效打击私铸,将货币发行之权牢牢掌控在手,长远来看,利莫大焉!”
他巧妙地将“银元”与“强军”、“惠民”、“利商”联系起来,避开了敏感的“票号”和“官钞”,将其包装成一个解决当前迫切问题、几乎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良策。
崇祯听着,眼神不断闪烁。张世杰描绘的前景,确实令人心动。统一币制,便利流通,打击私铸,还能收揽军心民心……这似乎比那个听起来就有些虚无缥缈、容易引发争议的“票号”和“官钞”,要实在得多,也更容易接受。
而且,这“银元”看似只是改变了钱的形态,并未直接触动江南钱庄汇兑的根本利益,阻力或许会小很多。
钱谦益和魏藻德等人却是心中警铃大作!他们岂能看不出这“银元”的厉害?这看似是技术性的改良,实则是要釜底抽薪!一旦朝廷掌握了标准银元的铸造权,并且推广开来,民间那些依靠鉴定银两、兑换钱币牟利的钱庄、银铺,生存空间将被大幅压缩!更重要的是,这是朝廷在明确宣示和强化对货币的掌控权!这是比“票号”更根本的威胁!
“陛下!不可!”魏藻德急声道,“铸币乃国之重器,岂可轻言变更?且铸造新钱,耗资巨大,如今国库空虚,如何承担?再者,新钱推行,民间能否接受,尚未可知!若引发抵触,岂非弄巧成拙?”
“魏尚书此言差矣!”张世杰立刻反驳,“铸造银元,并非无端耗费!统一币制后,商贸活跃,税收增加,其长远之利,远超铸造之费!至于民间接受,更非难事!标准银元,成色足,易携带,防伪强,于商民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朝廷信誉担保,何愁不行?莫非魏尚书认为,我大明百姓,皆是不识好歹之辈?还是认为,朝廷连铸造标准银钱的信誉都没有了?”
他这话,直接将魏藻德逼到了墙角。
崇祯看着争论的双方,又看了看那盘刺眼的杂乱银钱,心中天平已经开始倾斜。张世杰说的没错,这货币混乱的问题,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而这“大明银元”,听起来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
“好了。”崇祯终于开口,打断了争论,“银元之议……朕觉得,越国公所言,确有道理。货币混乱,确为一大弊政。统一币制,利国利民。”
他顿了顿,看向张世杰:“此事,便由越国公牵头,会同户部、工部,详细拟定铸造‘大明银元’之章程,核算所需费用,呈报于朕。务必要考虑周详,确保新钱信誉,便于推行。”
“臣,领旨!”张世杰躬身应道,心中一定。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钱谦益和魏藻德等人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但皇帝已经金口玉言,他们也无法当场反驳,只得暗暗咬牙。
会议散去,张世杰走出文华殿,阳光照在他身上,暖意融融。
他知道,铸造银元只是开始,后续的推行,必然会遇到来自旧货币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但无论如何,掌控铸币权这关键的一步,他已经成功地提上了日程。
然而,就在他以为暂时占据了上风之时,一名小太监却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
张世杰走到僻静处展开一看,是方正化的笔迹,只有寥寥数字:
“江南急信,八大钱庄联名,欲拒新币。”
张世杰眼神一冷,将纸条攥紧。
风暴,并未平息,只是换了一个方向,悄然袭来。
这“大明银元”之路,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