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总控室内,气氛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沙盘上,代表预警节点的光点稳定闪烁,物理层面的防御网络正在稳步扩张。然而,沈括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旁边一张新绘制的图表上——那是符阵司根据连日来的监测数据,绘制的“异常精神波动”与预警节点能量流之间的关联图。
图表显示,那些微弱的、难以捉摸的精神杂波,并非随机出现。它们如同幽灵般,总是伴随着预警节点能量流的周期性峰值或特定频率的谐振而增强,并且呈现出以节点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扩散的趋势。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辐射似乎对某些特定精神状态的人群——如内心充满强烈渴望、或正处于情绪低谷者——有着更强的“亲和力”与“渗透性”。
“它们在利用我们的预警阵……”沈括低声自语,指尖划过图表上那些交织的曲线,眼神锐利如刀,“不是破坏,而是寄生。将纯阳能量流作为载体,悄无声息地播撒那些影响心智的‘种子’。”
这一发现,让格物院内部潜藏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可能的解释。那些研究员们的倦怠、麻木与效率低下,或许并非简单的士气问题,而是因为他们长时间身处预警阵能量场的核心,无形中受到了更持续、更密集的精神渗透影响。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沈括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试验。他挑选了十名近期表现出明显“倦怠”症状的研究员,以“特殊研究任务”为名,将他们暂时调离格物院核心区域,安置在城内一处未经预警阵覆盖、且远离瓦舍流言的僻静院落。同时,他让侯吉密切关注那几名已出现严重症状的“受益者”王公子和绣女们,记录他们靠近或远离预警节点时的状态变化。
数日后的结果,印证了沈括最坏的猜想。
调离格物院的研究员,在脱离预警阵能量场后,虽然未能立刻恢复往日的锐气,但那种深沉的倦怠感和思维滞涩的情况有明显缓解,至少能进行正常的思考和交流。而被密切观察的王公子和绣女们,当他们靠近活跃的预警节点时,精神恍惚或幻听幻视的症状会明显加剧;反之,若身处远离节点的僻静之处,症状则会有所减轻,虽然无法根除,但至少证明了节点能量对症状有催化作用。
对手的手段,阴险而高明。它没有正面攻击格物院这座堡垒,反而巧妙地将其变成了扩散自身影响力的工具。预警阵本是守护之盾,此刻却仿佛在盾牌内部滋生出了腐蚀的锈迹。
与此同时,市井间的流言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化”。之前那些带着暧昧诱惑色彩的故事,开始掺杂进更多关于“失败”和“代价”的隐晦暗示。新的故事里,那些得到“仙缘”或“奇遇”的人,最终往往以某种离奇的方式失去一切,或疯癫,或暴毙,或众叛亲离。故事的结尾,说书人总会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叹息:“福兮祸之所伏,非分之得,终非吉兆啊……”
这种转变,看似是在告诫,实则更像是一种恐吓与支配。它在告诉那些心生妄念的人:你看,机缘我可以给你,但也能随时收回,甚至让你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它不再仅仅是诱惑,更是在试图建立一种无形的精神控制。
格物院内部,一种新的情绪开始蔓延——恐惧。对那种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的恐惧。研究员们即便不清楚具体原理,也能隐约感觉到工作环境变得“不对劲”,彼此间的猜疑和戒备悄然滋生。以前热烈讨论技术的场景少了,更多的是沉默的工作和谨慎的交流。一种看不见的隔膜,将每个人孤立开来。
甚至连沈括自己,在深入推演这种精神渗透机制时,也数次感到心神不宁,仿佛有无数细小的声音在意识边缘低语,试图干扰他的思路,放大他内心深处的焦虑与紧迫感。若非他精神力经过千锤百炼,又有九阳焚煞录护体,恐怕也难以保持绝对的清醒。
他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院内来往人员脸上那难以掩饰的疲惫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惊惶,心中沉重。物理的防御可以不断加固,但人心的裂缝一旦产生,弥合起来将无比困难。
对手的目的似乎越来越清晰:它不急于摧毁肉体,而是要瘫痪意志,瓦解组织,让这座代表着“科学驱魔”希望的格物院,从内部自行崩溃,让这汴京城的人心,重新回到对未知力量的恐惧与依赖之中。
必须尽快找到反击的方法!沈括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实验室中央那块闪烁着微光的星辰精金合金样本。或许,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如何“防御”或“净化”这种精神渗透,更在于如何建立起一种能够稳定人心、凝聚信念的“精神场域”。
他需要一种能够与那种无形丝线对抗,甚至将其斩断的“心灵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