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七日倒计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柏淋市每一个人的头顶。最初的震惊与恐慌,在辉霜冽迅速而决绝的指令下,迅速转化为一种压抑的、近乎疯狂的执行力。
整个城市彻底撕去了和平发展的外衣,显露出其为末日求生而打造的钢铁内核。
一、 钢铁的咆哮:生产线上的战争
“柏淋第一装甲制造厂”成为了这场备战风暴的核心。平日里需要兼顾效率和质量的流水线,此刻只剩下一个目标——最快速度,最大产量。
王尔几乎住在了厂里,双眼布满血丝,声音因为不断嘶吼指挥而变得沙哑。设计图被简化,非核心的优化步骤被跳过,一切为了速度让路。
用于制造“石勒喀河”的ZSU-23-4m生产线是全场的重中之重。技术工人们在王尔的带领下,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特种合金的切割火花日夜不息,精密零件的安装调试争分夺秒。第三辆“石勒喀河”的底盘在第二天深夜就完成了总装,被命名为 “铁鞭” 。第四辆的炮塔在第四天凌晨吊装完毕,命名为 “铁哨” 。它们的外形相比前两辆略显粗糙,一些非承重结构甚至使用了替代材料,但核心的四人炮塔和那四根致命的23毫米炮管,确保了其战斗力的完整。
与此同时,谢尔曼坦克的生产线也在全力输出。第十四、十五辆“铁锤”系列在第三天和第五天相继下线。虽然无法在七天内完成更多全新的坦克,但生产线分出了一部分产能,全力为现有的所有坦克——包括三辆主力坦克和十三辆自产谢尔曼——生产备用履带、负重轮以及附加装甲块(主要是从废墟中回收的钢板简单加工而成)。每一份增加的防护,都可能在未来拯救一个车组的生命。
弹药库的储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专门划出的弹药生产区域内,炮弹壳的冲压声、发射药罐装声、引信安装声连绵不绝。高爆弹、穿甲弹、以及为“石勒喀河”和防空机枪准备的数以万计的23毫米、37毫米、40毫米以及12.7毫米弹药,被整齐地码放,堆满了加固后的地下掩体和分散储存点。王尔定下的目标是:确保每个防空火力点在战斗打响后,能够持续咆哮至少二十分钟而不必担心弹药告罄。
二、 意志的熔炼:核心人力的淬火
凯卫尔负责的地面防御加固和部队训练,则是在锻造另一种武器——统一的意志和绝对的服从。
新征召的、以及原本的非一线战斗人员,被迅速编组,填充到各个防御节点。他们中的很多人,几天前还是矿工、冶炼工人或者技术员,此刻却要拿起武器,守卫家园。
凯卫尔的训练方法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他没有时间教授复杂的战术动作,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上:
整齐划一,服从命令。
“听我口令!装弹!” 在临时扩建成训练场的旧广场上,凯卫尔冰冷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每个角落。
数百名 newly 武装起来的民兵,动作或许生涩,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统一的拉枪栓、装填(训练弹)动作。任何迟缓或错误的个体,都会立刻遭到教官(由老兵担任)的厉声呵斥,甚至当众重复练习直至达标。
“火力点转移!第一组掩护,第二组后撤至b区阵地!快!”
士兵们需要在模拟的炮火和噪音干扰下,按照预设路线,进行班组间的协同移动和阵地交接。强调的是整体配合,是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哪怕那个命令意味着要离开相对安全的掩体。
“看着你身边的人!你的迟疑,会害死他!你的精准,能救了他!”
凯卫尔不断强化着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的灌输。他让士兵们互相检查装备,互相提醒射击要领,在高压下培养出一种超越个体的团队纽带。
这种高强度的、近乎洗脑式的重复训练,效果显着。短短几天,这些原本散漫的市民,眼神中逐渐褪去了慌乱和迷茫,多了一丝属于军人的坚毅和纪律性。他们的动作变得干脆,对命令的反应变得迅速。虽然个体战斗力无法与老兵相比,但他们形成了一股凝聚的、可被有效指挥的力量。
三、 防线的铸造:死亡地带的编织
柏淋市外围,一条更加狰狞、更加纵深的防御地带正在迅速成型。
以原有的主防线为基点,向前延伸五百米。推土机(由坦克临时改装)轰鸣着,将废墟残骸推平,清理出射界。反坦克壕沟被加深、加宽,底部插上了削尖的钢筋。错综复杂的铁丝网和障碍物带层层分布,其间埋设了海量的简易地雷和爆炸物。
关键路口和可能被突破的区域,建立了更多的钢筋混凝土机枪堡和反坦克炮位(部分使用了回收的老旧海军舰炮,虽然精度一般,但威力巨大)。这些火力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交通壕相互连接,形成了可以相互支援的火力网。
“钢铁之路”这条连接柏淋与矿区的生命线,也变成了潜在的死亡走廊。沿途布置了多个预设的爆破点,一旦防线被突破,可以随时炸毁路段,阻滞敌方重型单位的推进。道路两旁的制高点上,秘密部署了数门经过伪装的88毫米高射炮(平射状态),它们将是应对地面重型变异体的杀手锏。
四、 意外的插曲:爆裂的音符与沉默的观测
在这片全民备战的狂热中,市政厅旁的小屋,显得格外安静。刺耳的防空警报和训练的喧嚣,似乎都被那厚厚的墙壁隔绝了。
辉霜冽忙得脚不沾地,但每天仍会挤出十几分钟去看望琳娜。他发现,琳娜似乎感知到了外界气氛的剧变。她不再沉迷于那些需要精细操作和专注力的高难度音游,而是……迷上了一种节奏极其狂暴、充满爆炸性电子音效的打击类音乐游戏。
屏幕上是高速闪烁、如同爆炸脉冲般的音符,背景音乐是震耳欲聋、仿佛能撕裂耳膜的工业噪音。琳娜的手指在打击板上疯狂敲击,速度快到带起残影,每一次精准的敲击都伴随着游戏内夸张的爆炸音效和屏幕震动。
她玩得极其投入,甚至带着一种……发泄般的意味。那双红眸中不再是空洞,而是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专注与某种原始亢奋的光芒。仿佛外界那压抑的战争氛围,通过某种无形的渠道,在她内心转化为了这种爆裂的、节奏化的输出。
辉霜冽看着这一幕,心中微动。他没有打扰她,只是默默地将更多高能量、易储存的食物和饮用水放在她身边。或许,这种形式的“游戏”,是目前状态下,她唯一能理解和参与的“备战”方式。
凯卫尔也注意到了琳娜的变化。他通过监控,沉默地观察着她那非人的反应速度和随着狂暴节奏微微颤动的发梢。他没有发表评论,只是将外围对她的警戒级别,又无声地提升了一级。
七天时间,在钢铁的碰撞、口令的嘶吼、引擎的轰鸣以及小屋中那爆裂的音符中,飞速流逝。
当倒计时进入最后二十四小时,整个柏淋市已经彻底武装到了牙齿。
四辆“石勒喀河”自行高炮(铁幕、铁鞭、铁哨及原有的一辆)部署在核心区域与外围防线的关键节点。
十六辆谢尔曼坦克(三辆主力+十三辆自产)如同钢铁礁石,锚定在各条防线上。
密密麻麻的防空炮管和机枪枪口指向天空,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数以千计的士兵和民兵,沉默地驻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检查着武器,摩挲着家人或许留下的信物,眼神中混杂着恐惧、决绝,以及一丝被强行淬炼出的麻木。
辉霜冽站在加固后的指挥中心内,看着沙盘上那几乎将柏淋市完全包围的、庞大的红色尸潮前锋信号,深深吸了一口气。
钢铁,已经磨砺。
意志,已经凝聚。
弹药,堆积如山。
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现在,只剩下等待。
等待那注定将染红裁决之眼湖水的、毁灭与生存的最终考验,降临。
柏淋市,这座由宅男、军迷、工人和一张神秘白纸共同构筑的钢铁之城,已然拉响了最后的枪栓,对准了那片汹涌而来的、死亡的潮汐。
第七日的夕阳,如同血染,缓缓沉入地平线之下。
黑夜过去,黎明……将是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