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请进。”门内传来一个冷静清晰的女声。
余遂宁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酒店套房厚重的房门。室内的景象让她微微一怔。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城市的天际线,上午的阳光有些刺眼,一侧厚重的遮光帘被随意地拉拢了大半,只留下恰到好处的光线,既阻挡了强光,又不至于让房间陷入昏暗。光线斜斜地投射在深咖色的U型丝绒沙发上,映照着几个灰蓝色的抱枕。沙发后方是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左侧堆叠着厚厚的文件,右侧放着一只简洁的白色马克杯,杯口还氤氲着热气。桌子的中央,一台银灰色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屏幕后坐着一个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色短袖、戴着细银框眼镜的女人。她左手正快速翻阅着文件,听到动静,抬起眼,目光锐利地扫了过来。
“抱歉,稍等。”女人声音干脆,同时利落地合上笔记本屏幕,站起身。她顺手理了理耳后一丝不苟的短发,动作带着职业性的干练。“跟我来。”她示意余遂宁跟上,走向套房内设的独立会议室。
“请坐。”女人在会议桌主位坐下,拿起余遂宁进门时递上的简历和体检报告。她的目光在纸页上快速移动,同时,余遂宁能感觉到对方看似不经意的余光正仔细地打量着自己。
余遂宁挺直背脊坐下,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脸上保持着训练过的得体微笑,心却跳得有点快。她能感觉到对方审视的目光:刚毕业的女生,白皙的皮肤,透着自然的红晕,一张温润的鹅蛋脸,双眼皮下的眼眸清澈明亮,唇形饱满,唇线分明。长发一丝不苟地束成高马尾,一身合体的黑色运动服显得干净利落。整体是耐看、舒服的类型,并非第一眼惊艳。从刚才的表现看,性格偏内向,边界感强,但举止有度,眼神里带着初入职场的谨慎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韧性。
简历上的信息简洁:二本院校,文科专业,S省人,23岁,曾在象限娱乐做策划,有很多出圈的作品。徐丹宁——汪苏泷的经纪人——在心里快速评估着:基本条件符合,做过活动策划临场反应和稳定性应该不错。她放下简历,双手交叠放在桌面上。
“你好,我是徐丹宁,汪苏泷的经纪人,也是这次生活助理岗位的主要面试官。”她的声音平稳,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感,“这次招聘比较急,我直接说重点。生活助理,核心就是‘贴身’二字。需要全年无休地跟着汪苏泷全球飞,他活动到哪,你就必须跟到哪。除非我或者他本人明确通知不需要你跟。职责涵盖他的衣食住行、行程衔接、个人物品保管,尤其要确保他的隐私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绝对保护。本质上,是24小时待命的贴身管家,也是他个人空间的第一道防线。”她顿了顿,目光直视余遂宁,“现在,请你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叫余遂宁……”余遂宁稳住心神,清晰地开始陈述准备好的内容,语速适中,重点突出自己的细心、责任心、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没有多余的废话。
徐丹宁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简历边缘轻轻敲点。嗯,表达清晰,逻辑在线,没有过度包装,符合简历给人的印象。内向,但条理分明。
等余遂宁说完,徐丹宁抛出问题:“第一,追星吗?如果追,追谁?到什么程度?第二,”
“能否接受高强度、无规律的工作节奏,包括随时出差、凌晨工作?”第三,“你认为在艺人身边工作,最重要的职业操守是什么?”
余遂宁略微思索,坦诚回答:“徐经纪,我不追星。所以第一个问题我无法具体描述程度。对于第二个问题,既然是岗位要求,在合同约定的正常工作范围内,我可以接受频繁出差和不规律作息。但关于出差期间的住宿安排,希望能明确标准。”她略过客套,直接切入重点,“至于最重要的操守,我认为是边界感绝对的保密意识。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保护好艺人的隐私和安全是底线。”
徐丹宁眼底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回答直接,切中要害,尤其强调了边界感保密,这正是她最看重的。
面试持续了近半小时,徐丹宁的问题涵盖应变能力、对高压环境的理解,甚至模拟了几个突发场景(如机场被围堵、私生骚扰等)询问处理思路。余遂宁的回答虽显青涩,但思路清晰,态度诚恳。
最后,徐丹宁合上文件夹:“情况特殊,我们急需人手。你的条件和今天的表现基本符合要求。试用期三天,工作期间包食宿。按原计划,团队明天下午回北京。如果你决定接受,明天下午2点前,带齐必要行李到这里找我汇合。另外,”她拿起手机操作了几下,“你现在买一张明天晚上8点50分萧山飞北京首都机场的机票,经济舱即可,买好后截图发我,我让财务立刻给你报销。以后这类因公产生的费用,务必保留好所有票据凭证,月底统一报销流程。”
“好的,丹宁姐。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准备。”余遂宁站起身,微微欠身。
“不用太拘礼。”徐丹宁也站起身,看了眼腕表,“团队氛围相对直接,做好本分就行。走吧,我正好出去。”她边走边说,语气严肃了几分,“记住,汪苏泷非常重视隐私。作为生活助理,你会接触到他的核心生活圈,务必时刻谨记两个字。明天还有另外两位助理,她们主要负责活动对接和部分宣传工作,你们工作有交集但侧重不同,可以多向她们请教经验……”
“谢谢丹宁姐提醒,我会注意的。”余遂宁跟在徐丹宁右后方半步,认真应道。
徐丹宁没再说话,只是微微颔首。两人刚转过走廊拐角,迎面就撞上了一行人。七八个人簇拥着中间那位,瞬间吸引了余遂宁的全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