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姨,你看我买一些菜,今天晚上我来做个火锅鱼给大家尝尝。”
“哎哟,姑爷哟,您怎么来下厨房了。”
“我跟着我妈学了几道拿手的川菜,而且今天何姐姐说想吃火锅,结果我们下午去菜市场没有买到火锅的食材,所以我只有买了一条鱼,来给你们做一个火锅鱼。你们都喜欢吃鱼吗?”
“喜欢,喜欢,老夫人最喜欢吃鱼了,那我给姑爷打下手。”
“哎呀,麻烦罗姨了。”
“姑爷不要客气哟。”
文晓宇边说边开始挽起袖子准备动手。
他迅速地把灶台收拾妥当,放上铁锅,准备开始调制底料。罗姨就麻利的开始帮文晓宇杀鱼,去鳞,切片。
厨房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文晓宇把火锅底料炒制了一番,又加了些花椒和海椒,那味道更香了。
新鲜的鱼已被罗姨处理得干净利落,那鱼肉洁白似玉,纹理清晰可见。罗姨手法娴熟,将鱼肉切成均匀的薄片,每一片都薄得几乎能透光。
各类配菜整齐地排列在一旁,白嫩的豆腐,脆生生的豆芽,饱满的香菇,还有切得薄厚适中的土豆片,它们都在静静等待着下锅的那一刻。
文晓宇开始将葱姜蒜在热油中爆香,紧接着,一大勺火红的辣椒和麻香的花椒被撒入锅中,瞬间,辛辣的香气四溢开来,强烈地刺激着人的味蕾。
他往锅里加入调制好的底料,随后,清水被倒入锅中。
当汤汁煮得浓郁鲜香时,鱼片被轻轻放入锅中,鱼片一接触滚烫的汤汁,迅速卷曲变色,犹如一朵朵绚丽盛开的花朵。
配菜们也纷纷下锅,它们在锅中翻滚跳跃,与鱼片和汤汁热烈相拥。
不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火锅鱼就做好了。汤汁红亮诱人,鱼肉鲜嫩爽滑,配菜丰富多样,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垂涎欲滴。
“何奶奶,可以吃辣吗?”
“按我们这边味道来说还算可以,但是川渝地区的辣度就不一样了。”
“那我少放点辣椒,只做一个装饰好了。”
……
何茹雪静静地站在厨房门口看着里面忙碌的两人。
文晓宇说:不让她进来,说什么油烟对她皮肤不好,她便很听话的不进来。
何老太听到动静也走过来瞧,一老一少在门口站着,看着厨房里两人忙碌的身影。
何老太问茹雪:“雪雪,晓宇家里以前条件是不好吗?”
“好像是,我听他妈妈说过,5 岁他爸爸妈妈就离婚了,他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那时候他爸还没什么钱,刚从国有企业出来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其实都过得比较清苦。而且他父亲家族那边条件好像一直都不好。反正何女士说小时候还经常给他买很多的广味香肠去,说他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这个,但是爷爷奶奶节约就不会给他买这些,都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就觉得小时候的文晓宇还是吃了不少苦的。他自己倒觉得没什么。”
“唉,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后来他爸有钱了又再婚了。他就跟着他母亲一起了。他妈妈是一个很好的人。”
“下次记得请他妈妈来沪上玩几天。”
“好的奶奶。”
“你不要辜负了他,我看他对你很有心的。”
“我知道的奶奶。”
“还有我给你说的那些事情,你自己想好了没,做好打算了没?”
“已经想好了。海德还给我了一个数据,应该如何管理后院和做好大房这个角色。我昨天晚上也想好了,我会做好一个贤内助的。”
“很好,不过你们现在年轻人研究的东西我是看不懂了。这好香的味道。晓宇手艺不错啊。”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他会做饭。感觉还是很熟练的。”
“一看就是受过苦的孩子,但是他的心境比起其他人,我觉得蛮好的,不争不抢,不骄不躁,而且不喜欢表现自己。”
“他说这叫佛系……”
“嗯,倒也是贴切的形容。”
“今天我们聊了聊他的事业和未来规划,他说还是有点早了点,他还在上高中,想多读几年书。大学的时候开始创业。”
“他是在找借口,你这都信他,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一点进取心。”
“对,他说自己就是没有进取心,没有了追求。说现在他基本上能做到吃穿不愁了。他就觉得没什么追求的东西了。”
“不行,要好好教育他!晚上吃了饭再说。”
……
等文晓宇把火锅鱼端上餐桌,大家就在一起开始吃饭了。
文晓宇给何老太夹了一块鱼片,问道:“奶奶你来尝尝,我这手艺还行不?您对这个辣度和麻度还觉得能不能接受。”
“不错,不错,好好好,好吃。”何老太眼睛都笑弯了。“晓宇,这个鱼做的很好吃,很嫩。不太辣,奶奶能接受”
“那来,您多吃点。”
“好好好。”
……
老太太一直都是笑眯眯的。
……
吃完晚饭后,很少吃这么多的何老太让罗姨陪她出去走走,消消食。
文晓宇甚至不知道自己这次的一顿饭就躲过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
……
而文晓宇和何茹雪一同前往了二楼的书房。文晓宇开始翻阅太平集团的资料,何茹雪也在一旁跟着仔细查看。
“所以我说公司做大了也真是麻烦得很,不管是什么项目都开始胡乱投资。这些投资能有什么用处?”文晓宇看着那些被他圈圈画画并做了笔记的地方,不停地抱怨着。“有时候又觉得我干爹他们着实被当地当成了冤大头,这事儿你还没法说,还必须得接住。”
何茹雪也在一些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如今的文晓宇,的确眼光非凡且经验丰富远超常人。这是因为他拥有前世的经历,在前世学习到了所有的知识,锤炼出了独特的思维逻辑。对于投资,他有着清晰而坚定的认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他心里对未来哪些地方的产业能够盈利,哪些会亏损,哪些纯粹是在烧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确实感觉你干爹他们的公司太过臃肿了,很多项目着实是没有必要的。”
“对啊,这个酒厂弄来做什么?就因为是当地支柱产业,就业人数多,就要他们投钱去救…”文晓宇深知那个酒厂背后存在着巨大的窟窿,前世后来就曾听大人们谈论过。
“这些建议全部砍掉,不要股份都行,钱也不要了,也比一直往那种无底洞里投钱要好。我把这几个标注一下,重点项目,必须得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