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 “启明计划” 文件的第二天,林薇正式走马上任。新办公室位于嘉格总部大楼的顶层东侧,落地窗正对着东方,每天清晨能第一时间迎接朝阳 —— 这是陆承烨特意为 “启明” 板块挑选的位置,寓意 “开启光明,迎接新局”。
然而,新板块的启动远比想象中艰难。首先是团队组建,虽然陆承烨调配了部分核心骨干,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深度内容策划等关键岗位仍存在人才缺口。林薇连续一周泡在行业招聘会上,面试了近五十位候选人,却始终没找到能同时兼顾技术落地与品牌洞察的合适人选。
“林总,要不我们先放宽要求,先招一批基础岗位人员,核心岗位后续再慢慢找?” 助理小陈看着林薇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心疼地建议。
林薇摇摇头,翻开桌上的人才储备名单:“‘启明’计划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核心岗位一旦出现短板,后续再补就难了。再等等,我联系了猎头公司,他们推荐了一位在 AI 营销领域有十年经验的专家,明天就来面试。”
第二天,当候选人张教授走进会议室时,林薇立刻感受到了对方的专业气场。张教授曾主导过多个科技品牌的 AI 赋能项目,对技术落地的痛点和解决方案有着深刻理解。但在谈到合作细节时,张教授却提出了一个苛刻要求:“我需要完全自主的研发决策权,包括团队组建和预算分配,而且不接受跨部门干预。”
这个要求让在场的 hR 负责人皱起了眉,刚要开口拒绝,林薇却先一步答应:“没问题。我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启明’板块会为你提供最大的支持,只要能实现技术突破,所有合理需求都可以谈。”
张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认可的笑容:“林总果然如传闻中一样,有魄力。那我愿意加入。”
解决了人才问题,技术研发又遇到了瓶颈。团队在将 AI 模型与内容服务结合时,始终无法精准捕捉用户的深层需求,导致测试版本的用户满意度只有 60%,远低于预期的 85%。项目组连续加班一周,仍未找到突破口,核心成员小李甚至提出了辞职:“林总,我觉得这个方向根本行不通,再坚持下去只是浪费时间。”
林薇没有责备他,而是组织团队召开了一场 “头脑风暴会”。会上,她没有谈技术细节,而是分享了自己刚入职时做的第一个小项目:“当时那个项目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客户要求一周内出方案,我们改了八版都不满意。最后我沉下心,去客户公司蹲点三天,观察他们的工作流程和真实需求,才找到突破口。”
她的话点醒了团队成员。张教授当即决定:“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应该深入目标用户群体,做实地调研。比如新兴科技公司的市场部人员,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AI 工具来提升效率?”
林薇立刻安排团队分组调研,自己则亲自带队拜访了三家典型的科技初创公司。在与一家 AI 硬件公司的市场总监沟通时,对方抱怨道:“现在的营销工具要么太复杂,要么太基础,我们需要的是能根据产品特性自动生成差异化内容,还能实时调整投放策略的工具。”
这句话让林薇豁然开朗。回到公司后,她组织团队调整研发方向,将 “用户个性化需求” 作为核心突破口,优化 AI 模型的算法逻辑。经过两周的奋战,新版本的用户满意度终于提升到了 92%,达到了预期目标。
当林薇将 “启明” 板块的阶段性成果报告送到陆承烨手中时,陆承烨正在参加跨国视频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仔细翻阅报告,眼中满是欣慰:“比我预期的还要好。看来,‘启明’的掌舵人,果然没选错。”
林薇笑着说:“这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也多亏了你当初的信任,给了我这么大的自主权。”
“信任是相互的。” 陆承烨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城市,“‘启明’计划不仅是嘉格的新起点,也是你职业生涯的新高度。未来,这个板块很可能会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甚至独立上市。”
林薇心中一震,她从未想过 “启明” 计划能有如此广阔的前景。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遥远,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 陆承烨转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她,“薇薇,从合约开始,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现在,我希望能和你一起,把‘启明’打造成行业标杆,让它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
林薇看着陆承烨眼中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力量。她知道,“启明” 计划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他们共同编织的梦想。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征程上,他们将继续以 “生命同盟” 的姿态,并肩前行,迎接属于他们的光明未来。
“启明” 板块的阶段性成功,吸引了行业内众多资本的关注,其中不乏一些试图通过收购或合作来获取核心技术的巨头企业。林薇和陆承烨将如何应对资本的诱惑与压力,坚守 “启明” 的发展方向?此外,随着 “启明” 计划的推进,团队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应该加快商业化速度,有人则主张深耕技术研发,林薇将如何平衡两者关系,带领团队走向更远的未来?而他们的婚礼筹备也在稳步进行中,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是否会引来新的觊觎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