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大会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虽在扩散,但湖面终将恢复平静——至少表面如此。
接下来的几天,四合院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宁静。易中海称病,几乎不出房门,壹大妈进出也低着头,脚步匆匆。秦淮茹见了林向阳,远远就绕道走,再没了往日那种“姐弟情深”的自然。傻柱虽然还是那副混不吝的样子,但眼神对上林向阳时,总会下意识地先避开,那蒲扇大的巴掌更是再没敢朝西厢房的方向挥过。
阎埠贵倒是试图跟林向阳搭过几次话,话里话外透着想缓和关系的意思,甚至隐晦地提了提“以前那些小事,都是误会”。林向阳只是淡淡应着,不接茬,也不给准话,让精于算计的叁大爷心里更是七上八下。
林向阳乐得清静。他知道,这暂时的平静,源于他上次展现出的强硬姿态和那本实实在在的账本。但他更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间歇。易中海绝不会甘心,贾家也不可能真的就此收手。他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尽快巩固自己的根基,让自己变得更强,更难以被撼动。
根基之一,自然是他的工作和收入。采购员的工作不能丢,这是他明面上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和身份掩护。他依旧每天准时上下班,认真完成王大海交代的任务(虽然王大海现在给他派活时,语气都客气了不少),并凭借着实实在在的业绩和低调务实的作风,逐渐在采购科站稳了脚跟。李副厂长偶尔遇见,也会点头示意,这无形中又给他增添了一层保护色。
而真正的根基,则在于那片神奇的【山河空间】。
夜深人静,插好门闩后,林向阳的意识便沉入空间。这里,才是他安身立命、乃至未来腾飞的最大依仗。
之前种下的红薯已经迎来了第二次收获。黑土地加上灵泉滋养,产出惊人。一个个红薯块茎饱满,皮色紫红,掰开后薯肉橙黄,散发着浓郁的甜香。他仔细地将大部分收获储存进茅屋(空间似乎有保鲜功能),只留下少量作为日常口粮。
新播种的蔬菜种子,如黄瓜、西红柿、小白菜,在加速的时间流速下,已然长得郁郁葱葱。黄瓜顶花带刺,西红柿挂满了青红相间的果实,小白菜嫩得能掐出水来。玉米也蹿到了一人多高,吐出了缨子。
那二十只鸡雏在灵泉水和空间环境的影响下,长得飞快,羽毛丰满,精神抖擞。他已经停止了“催生”,让它们自然生长。即便如此,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开始稳定下蛋,为他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他甚至规划着,等这批鸡开始繁殖,就可以逐步在空间里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
除了生产,他也在不断探索和开发空间的更多用途。
他尝试用灵泉水浇灌身体,发现不仅能加速伤势愈合、消除疲劳,长期饮用,似乎还能缓慢改善体质,让他的精力更加充沛,感官也更加敏锐。这让他对付院里院外的明枪暗箭,更多了一份底气。
他还发现,随着他不断使用空间进行种植、养殖,以及那次“催生”的尝试,他与空间的联系似乎更加紧密了。虽然空间的范围没有明显扩大,但他操控物品进出、感知空间内状况的精神力,似乎有了一丝微弱的增长,使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看来,多用,多探索,本身就是对空间和能力的一种提升。”林向阳得出了结论。
除了空间的发展,现实中的“堡垒”也在加固。
他用第一次采购任务的奖金和部分厂里发的补贴,悄悄地置换了一些家当。买了一把结实的新锁,换了更厚实的窗帘,添置了一个小煤炉和更多的煤核,让屋子里在寒冷的冬夜也能保持温暖。他甚至淘换到了一些旧木板,自己动手,将门窗的缝隙仔细钉好,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寒风和……某些不怀好意的窥探。
周晓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虽然对丈夫偶尔能拿出一些稀罕的蔬菜、鸡蛋(林向阳谎称是乡下采购时老乡送的,或者用粮票换的)感到好奇,但她从不多问,只是默默地用这些食材,变着花样地做好吃的,将这个小家打理得越发温馨整洁。她的存在,她的信任,如同温暖的港湾,让林向阳在对外征战的疲惫后,总能得到最好的慰藉。
这一天是休息日,林向阳没有出门。他在屋里用新买的小煤炉烧了一壶热水,泡了杯高末(一种廉价的茶叶末),就着周晓白用空间小麦粉(林向阳偷偷混入普通面粉中)蒸的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吃着清脆的凉拌空间黄瓜,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充满了力量。
他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和寂静的院子。易中海家的门依旧紧闭,贾家传来隐约的吵闹声,前院似乎有阎埠贵教训孩子的声音……
这一切,仿佛离他很近,又仿佛隔了一层无形的屏障。
他知道,外面的风雨从未停歇,暂时的宁静之下,暗流依旧汹涌。但他不再像刚穿越时那样惶恐和绝望。
他有了空间作为底气,有了工作作为掩护,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作为后盾。
他的根基,正在一点点变得牢固。
放下茶杯,林向阳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巩固,是为了更好的出击。
接下来,是时候考虑,如何更主动地,在这四合院里,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间,为自己和晓白,搏一个更好的未来了。
而第一步,或许可以从彻底解决那本“账册”带来的潜在麻烦开始。他需要将那些曾经的“债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的优势和资源。
一个初步的计划,在他心中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