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死则道不生 , 欲不灭则道不存 。
想要翻越荆棘山无路崖 , 任何术法都无济于事 , 只有化解了 心识与神识的内在之争 , 才有可能达成与天地同心 、 与万物 一体 。 很多修行者误以为在此处要做出一个取舍 , 即灭人欲 存天理 、 弃人心守天道 , 把自己活成局外人 , 成为冷酷的绝 对观察者。
这样的方式确实也可达成自我突破 , 但却不究竟 , 因为从本 质上自己尚未突破二分心 , 只是从镜像的一边转身到了另一 边而已 , 这与放下二分心的自洽圆融根本不沾边。
这里说 “死 ”心 , 不是灭绝 、 放弃的意思 , 而是消融掉内在 对立的状态 , 把人性与神性统合到自性中合为一体 。 这里的 神性不是神鬼精怪的神 , 不是宗教中的神 , 而是纯然本初的 内在自我意识。
欲念并非是什么 “坏 ”事 , 肉身之大欲食色性也 , 头脑之欲 快活无忧 , 心智之欲爱与自我价值感 , 神魂之欲明明觉 , 意识本初之欲明明德 , 有所欲求即有所行动 , 这让激荡流动成 生命。
灭欲不是压制摒弃心念所向 , 而是要学会在不同的欲求中, 做到清明的平衡与抉择。
在生命历程中 , 个体有着兴衰起落生死的周期性迭代 , 在一 个周期内可用做自我发展的有效时间其实并不多 。 在这期间 你把自己的能量与时间灌注向哪一个自我层面 , 就会相应地 取得那一领域上的发展。
在不同自我层面中取得的收获 , 其获益有效性的时长是不同 的 。 比如:
饱腹与烟酒 、 性欲等方面的肉身满足感只会持续几个小时;
恋爱 、 被欣赏 、 获得财富 , 这样的颅内快感可持续几天; 美 丽的皮相 、健硕的肌肉 、 功成名就 , 这样的所是可持续数月; 完成角色我的自我价值 , 感受被爱慕 、 被崇敬 , 成为部族中 甚至全球范围内的人物 , 这样或许可以骄傲一生。
可这些在宏观的大尺度下看 , 不过是弹指间的晨露朝华 , 实 是一无所获 、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场喧嚣 , 最后难免都与肉身一起化作尘埃齑粉 。 那么到底用有限的生命 、 短暂的时 间专注于怎样的自我作为 , 才真的能让自己 、 种群 、 全然都 真实持续受惠呢?
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要先找到此生入胎前的初心所向。 但因为隔阴之迷 , 大多数人都无法回忆起自己出生前对此生 的蓝图规划 。 不过即便无法追忆回想起出生前人生规划的细 节 , 从人生经历中其实也可看出 , 自己具体在为当前的角色 铺陈怎样的人生功课。
一般无非就是三点:
1、 塑造角色 , 即出题阶段 。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影响 、周围 环境给你带来的影响 、 时代背景给你带来的影响 , 三者的凹 凸挤压塑形了你当前的人物角色。
2、难题对答——让自己陷入某一倍感无力的境地,凸显出自 身的缺陷 , 然后因此不足而痛苦挣扎。
3、 如何面对自己搞不定的麻烦 , 是观望退缩 、 是花样百出、 是迎头而上 、 是踌躇不前 、 是推诿畏惧 、 是四处求拜 、 是刻苦精钻。
在遭遇困境时 , 有时需要死磕到底才有出路 , 有时钻死胡同 牛角尖却很不明智 ; 有时需要另寻出路另辟蹊径 , 有时却需 要学会原地等待冬去春来; 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回头是岸 , 有时一旦退缩就会万劫不复一败涂地。
从来就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可以一劳永逸 , 学会变通且 具有弹性地解决问题就是生命历练的初心所在 。坚持与放弃、 紧握与轻持 、 跟随与质疑 , 所有看似对立的态度构成了内在 的平衡感 。 稚嫩的灵魂往往心中只有一种方式 、 一类选择、一个答案; 但智慧成熟后的自我 , 开始透过兼容的包容 , 理 解全然中的对立并非是排它的独一 , 要在 “是非 ”间学习不 二的智慧 、 融通的理念。
在身 、 智 、 心 、 灵中 , 都有自身合理与不合理 、 合适与不合 适的诉求 。 这些自我不同层面中的内在诉求 , 哪些被采纳 、 哪些被无视 , 哪些被珍视 、 哪些被放弃 , 需要自己有一个自 我平衡的能力 。 任何时候 , 持续的一家独大都会导致严重的 失衡问题 。 不管是肉身之欲 、 头脑之欲 、 心识之欲 、 神魂之 欲 , 过度纵欲某一方面 , 都会引起其它自我领域的失衡 , 继 而发生疾患甚至致命。
全然中的平衡需要大智慧 。 当女人决定放弃与内在自我争个 你死我活后 , 当她决定接纳全然的自我为一体时 , 她化身为 无数闪烁的光斑 , 砰然绽放 , 然后星星点点地融入到了一切 所见之中。
她领悟到在生命的过程中 , 没有什么 “真实 ”的苦难 , 就好 像舞台剧上一切都是戏剧冲突 , 哪怕生死也不过尔尔 。 生命 的功课 、 自身的短板都藏在这些不如意中 , 这也就是自己的 初心所在 , 所以苦难并非是折磨而是磨砺 。 当然画蛇添足地 自讨苦吃在此是另一码事 , 这指搬弄口舌是非上的造作或因 种种不甘生出的如果。
她此刻透过全然所是的状态 ,感受着整个冥界天地中的一切。 忽然她明白了: 冥界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非自己原先想的那 样 ,这里为亡灵展现出的一切所谓苦难与折磨 、 圈禁与阻碍, 都是在利用即刻反馈 , 让每一个归乡的自我可以对镜正冠。
亡灵在此缓冲区内 , 逐层放下因角色形成的种种心结 , 放下 角色入戏后的种种不甘 。 如果不能释怀 , 就透过一次次的往 复 , 历经不同剧情与视角 , 直到明白了自己当领悟的功课 , 最后带着澄澈 、 坦然 、 喜悦 、 平静的心态回归自我群体意识中 , 完成 “此生 ”的功课 。 当然这个此生往往是复数形式的, 是由一个庞大自己经历的矩阵构成的一场生命体验。
在宏视角中 , 整个冥界犹如一个沙盒 , 芸芸众生都是或明或 暗的小光点 。 她发现自己此刻的视角好像就是从那山巅永不 落的太阳中看向一切 , 自己的目光犹如照耀万物的日光 。 这 种感觉很奇特: 自己此刻既是整个空间 , 同时又是具体的那 个 “太阳 ” , 还是空中飘荡着的所有微尘 。 任何在这片场域 内的灵体 , 都好像与自己心念相通 , 它们的每一个念头自己 都能真切地感知到。
她发现自己好像就在刚刚 , 经过了一个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分 水岭 。 之前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而为 , 而此刻 , 莫名地会感 觉到一种群体性的责任感 , 一种渴望照顾他人 、 扶植他人、启迪他人的冲动充斥在心中 。 自己明确地感觉到 , 自己就是 全然中的一部分 , 而全然又真切地构成了自己 。 在全然中的 任何一个个体 , 如果陷入困境 , 并因此心生恐怖 、 委屈 、 恼 恨 、 颓废等感触 , 自己都会真切地感受到 , 犹如那就是自己 在经历一般。
她那么想要去帮助这空间内的每一个苦难者 , 这冲动是那么 强烈 , 可是她却好像又无力去真的具体帮到谁什么 , 因为自 己只不过是这空间 、 是那不落的太阳 、 是空气中的微尘 。 她 隐约感到自己不应该聚型去干预任何个体的具体心路历程 , 哪怕这类帮助会很有效快速地协助那些个体摆脱麻烦。
因自己出手干预他人的因果线 , 那个体就会因外力的干预而 失去经历与日后反思的机会 。 失去反思的机会 , 就等于其先 前数十年所有的生命铺陈都因此白费了 。 会让那些被协助了 的人 , 日后一旦遇到人生课业就哭诉跪求协助 , 到头来什么 也没学会 , 总以为只要谦卑跪拜 、 口念佛号 、 花钱消灾 , 就 能化险为夷 、 转危为安——养成这样的认知习气后是很可怕 的。
其实人生无大事 , 就连生死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 大不了重新来过 、 再来过; 可是如果没能学会反思自省 , 哪怕走过 多少遍人生路 , 都是白搭 。 每日若只想走捷径 , 靠跪拜偶像 使用术术取巧 , 是会为一念所执活丢了自己的 。 乞讨如果获 利 , 就会厌恶厌弃踏实苦干 ,所以布施中法布施才是真慈悲。
她突然明白了自己很早前听闻过的一则小故事:
皇帝兴建寺庙 , 每日念经 , 坚持素食 , 早晚礼佛 , 布施钱财 无数 , 觉得自己累积了大功德 , 于是问神僧自己可因此有福。 没想到神僧大师说:“ 没有 。”帝问:“何以无功德? ”师曰: “此是人天小果 , 有漏之因 , 如影随形 。 虽有善因 , 非是实 相 。 ”武帝问: “如何是真功德? ”师曰: “净智妙圆 , 体自 空寂 。 如是功德 , 不以世求 。 ”
原来助人要布施的是良善道理 , 而非金银食粮; 要救助的是 人心向背之良知 , 而非性命苦疾 。 遭灾受难 , 哪怕因此丢了 性命 , 不过是一场舞台剧 ; 能否透过这经历活得多明白了些 许 , 才是关键所在。
心念至此 , 她心中感到最后的一个无形心结也消散开了: 其 他她在许多年里 , 曾经无数次地求告上苍救助自己 , 可是却 从未获得响应与反馈 。 她质疑过 、 愤恨过 、 咒骂过天地有灵,觉得天地不公 、 神明不仁 、 命运不义。
可当自己成为这天地太阳时 , 此刻她明白了: 天地之德在自 然 , 在如如不动中不偏袒辅助任何一个个体 , 或压抑惩戒另 一个 。 生克消涨间的舞台剧有其自己的规则与道理 , 不可冒 然干预 。天地之德 ,之大德在于借由圣人之口传大道于万民。 随缘领受 , 境界不到 , 听见了看到了也不知珍惜; 经历过,反思过 , 云里雾里需要一盏明灯时 , 这些道理就在那里。
女人此刻感到无比清爽释然 , 好像内心中一切的困惑都不再 困扰自己 。 她感觉内心中充满了力量与能量 , 自己在不断地 往外散射出光与爱的温暖 , 而整个空间中所有的闪光微粒都 在犹如铁砂依附磁铁般 , 主动朝自己聚拢过来。
整个冥界的场域在光中消失了 , 自己处于另一个新场域中, 是一大片无垠广漠的梦幻之地。
我这算是成功了? 我越过了巨石 , 登顶了? 原来最后的考验 是内在自我的和解 、 与天地的交融和理解天地不仁大道存焉 的究竟!
这里就是山顶了吗? 极远处有一棵擎天古木 , 它支撑着永不 落的太阳 , 就连云海也不及其腰 。 好壮丽辉宏的神树啊! 它 是这世界的中心吗? 一股莫名的吸引力牵引着她不自觉地朝 那苍天古木走去。
不知走了多远 , 眼前出现了一片大湖 , 那巨大的擎天之柱就 在湖心处 , 可是自己要怎么才能游过去呢? 她走近湖边 , 看 到不远处有一条小船 , 那船静静地荡漾在水面上 , 船上趴着 一只母狮子!
女人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怕的 , 她的内心中对危险有了全新的认知——她知道只要自己不去散发出怯懦的思想 , 就不会 诱发险恶的实相在场域内生化成确实的体验 。 可是这母狮子 它能懂我的思想或言语吗? 就算懂 , 它能划船吗? 它会愿意 让我上它的船 , 并渡我去到湖心岛吗?
犹豫再三 , 女人还是朝那小船上的母狮高声呼喊起来:“ 嗨, 你能听懂吗? 你能把船靠过来吗? 我想搭乘它去那湖心岛, 你愿意帮助我吗? ”
一只白鸽落在毫无反应的狮子头顶——大湖水面极其宽广, 那飞鸟确实没什么很好落脚休息的地方 。 船上的狮子仿佛在 酣睡 , 它对女人的呼喊亦或头上的白鸽浑然不觉 。 女人再三 呼喊也没能唤醒睡狮建立沟通 。 就在女人不知所措时 , 那白 鸽振翅飞了过来。
女人盯着飞近的白鸽 , 突然在心识意海中感受到了一句话: “ 想要唤醒这母狮 , 你需要经历七重考验 , 拿到 ‘ 三花并蒂 莲 ’ 。 借由此物 , 你才能和这狮子形成神魂沟通 , 穿越维度 屏障 。 不过你要小心 , 并蒂莲是被一头巨魔守护着 , 如果你 不能打败它 , 就只能从头来过 。 好在在此处你可无限复活 , 而且这个任务没有时限 。 ”
“三花并蒂莲长啥样? 那巨魔是什么? 七重考验分别又是什 么? ”女人朝白鸽喊话。
那白鸽飞过来 , 落地后幻化成一名手持明灯的智者 , 它说: “ 你若想抵达智慧树 , 需要得到母狮莎布的认可 。 拿到三花 并蒂莲的方式其实很简单 , 只要你能通过七重考验 , 就可看 到它呈现在你面前。
那七重考验分别是: 开放与矜持 、 积累与付出 、 行动与静观、 自爱与博爱 、 美言与缄默 、 无视与全视 、 个体与群体 。 当你 掌握并通过了这七重考验 , 你就能看见那 9三花并蒂莲 9在 你头顶盛开 。 不过想要拿到它 , 你最后还需击败看护它的巨 魔 。 ”
女人望向四周,然后疑惑地问:“我要去哪里领受这些挑战?
又要如何达成它们呢? 我需要怎样的能力才能击败看守神花 的巨魔呢? ”
智者说: “ 这七重考验都会化作是非呈现在你的心中 , 成为 你需经历的幻梦; 而你要在这些经历中逐一达成它们 , 并获 得每一关的内在平衡 , 并利用之前获得的平衡力挑战下一层 难度 。 至于最后的巨魔 , 它其实会在每一关都化身成不同形 象 , 给你制造麻烦 , 让你失去自我的内在平衡 , 你要先后击 败它八次才能过关 。 ”
女人茫然地问: “ 怎么才算击败了它呢? ”
智者说: “ 其实很简单 , 但很难都做到 , 尤其是当你的认知 与能力相互不匹配时 。 ”
女人思考了一会儿 , 发现这七重考验的内容都是相互对立的 关系: 开放与矜持是考验自己接纳的能力 ; 积累与付出是在 考验自己能量的流动性; 行动与静观是在考验自己对时机的 把握程度和行动力强弱。
自爱与博爱很显然涉及到利己与利他的平衡 , 这其实与个体 与群体这道题很类似 , 就是不知道差距在哪里; 美言与缄默、无视与全视 , 自己一时还搞不懂 。 于是询问白鸽幻化成的智 者 , 最后三关要如何理解。
智者说: “ 祸从口出 、 伤人害己 , 尊者少言 , 贵人言慢 , 智 者寡语 。 在当提点他人时 , 说道理即可 , 说一次即可 。 每个 人都有自己当体验的功课 , 尽量不要干预他人的人生经历 , 除非对方向你真心请教。
无视并非不看或看不见 , 而是学会忽视自己看不惯 、 一时不 能理解的 、 或刻意在撩拨你情绪的人或事 , 即学会有选择性 地对遭遇做出或不做出反应 , 而这选择权要能始终是可被掌 控的 。 莫要做那一屁过江来的修行人 , 让他人的言行左右自 己的情绪就不善了。
全视即学会从不同的层面 、 角度上综合地看待问题 , 跳出自 己的视角去观察事物的全貌 。 当你可见的范围越大 、 可用的 视角越多 , 你透彻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 被故事线中情 景剧动摇心境的可能就越少 。 你会能轻松地明白 , 当前的遭 遇因何而来 、 难点在哪儿 、 考点是什么 、 要如何应对。
最后 ,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 确实与自爱和博爱很近似 , 但却 全然不同 。 论述自爱与博爱的出发点是自我 , 而让自我意识同时介于个体与群体意识之间 , 这考验的是你对全然的认知 与把控能力 。 要知道很多人不能接纳多重中的同时性 , 自我 认知总是点状的 , 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 依赖着非此即彼的 确定性自我认知 。 这是最后一关的考点: 既是 、 也是 、 还是、 同时是 。 ”
女人点头说: “ 我明白了 , 您能告诉我 , 要如何战胜那守护
圣花的巨魔? 要如何采摘那圣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