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肯的警告像一道冰冷的溪流,瞬间浇灭了队伍里因行进顺利而滋生的些许松懈。连续几日的急行军,加上克钦向导精准的引路,让他们得以在日军眼皮底下穿梭,但所有人都清楚,与敌人的第一次碰撞随时可能发生。
此刻,他们潜伏在一条紧邻着浑浊溪流的狭窄小径旁。这里是岩肯精心挑选的地点——小径一侧是长满青苔的陡坡,另一侧则是茂密得几乎无法透光的灌木丛和纠缠的藤蔓。头顶是交织的树冠,将正午的阳光切割成碎片,洒在铺满腐烂落叶的地面上。雨水刚刚停歇,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汽和泥土腥味,完美地掩盖了人体的气息。
林晓透过灌木的缝隙,死死盯着下方那条泥泞的小径。李四禄带着最精锐的一个排埋伏在陡坡上方,枪口对准下方,手榴弹的插销都已微微拔出。查理则带着几个枪法好的士兵,分散在侧翼的树丛中,负责远程支援和清除可能的漏网之鱼。阿卜杜勒和几名贝都因战士则与林晓一起,位于伏击圈稍微靠后的位置,既是预备队,也负责警戒后方。整个伏击圈像一个无声张开的死亡之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丛林里只有水滴从叶片滑落的嘀嗒声和不知名昆虫的嗡鸣。汗水顺着士兵们的额角滑落,混入身下的泥浆。新兵们紧张地吞咽着口水,手指紧紧扣着冰冷的扳机,老兵则眼神锐利,呼吸平稳,如同等待猎物的豹子。
来了。
先是极其细微的、踩在烂泥上的噗嗤声,接着是金属水壶或枪械偶尔碰撞的轻响,夹杂着压低的、语调急促的日语。岩肯像幽灵般悄无声息地移动到林晓身边,伸出两个手掌,翻动了一次——二十人左右。
林晓微微点头,打出手势:放近再打。
人影逐渐清晰。一队日军巡逻兵出现在小径上,他们穿着土黄色的军服,戴着有遮帘的军帽,枪械斜挎在肩上,显得有些疲惫,但依旧保持着基本的行军警戒。他们的皮靴深一脚浅一脚地陷在泥里,溅起浑浊的水花。走在最前面的尖兵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警惕地扫视着两侧,但他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脚下的泥泞和前方的路径上,并未察觉到头顶和侧后方那无数道充满杀意的目光。
林晓屏住呼吸,看着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他甚至能看清其中一个日军士兵脸上被蚊虫叮咬的红肿,以及他们帽檐下汗湿的额头。
就是现在!
林晓猛地一挥手臂!
“打!”
李四禄的怒吼如同惊雷炸响!刹那间,陡坡上、灌木丛中,冲锋枪、步枪爆发出密集的火焰!子弹如同灼热的暴雨,瞬间倾泻在那队日军头上!
狭窄的小径成了死亡走廊。毫无防备的日军在第一时间就被放倒了七八个,惨叫声被震耳欲聋的枪声淹没。剩余的日军反应极快,立刻寻找掩体,或是扑倒在泥地里,或是依靠着树干举枪还击。三八式步枪特有的清脆射击声零零落落地响起,但在“东方旅”占据绝对地利和火力优势的突袭下,显得苍白无力。
“手榴弹!”李四禄咆哮着。几枚美制手雷划着弧线落入日军躲藏的区域,轰然炸响,泥浆、断枝和残肢四处飞溅。
查理冷静地扣动扳机,一个刚架起歪把子轻机枪的日军射手应声倒地。侧翼的精准射击有效地压制了日军试图组织的反击。
战斗激烈而短暂。不到五分钟,枪声便稀落下来。小径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日军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泥泞的地面,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和血腥味。
“肃清残敌!检查伤亡!”林晓下令,自己也持枪走上前去。
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每一具日军尸体,确保没有装死者。李四禄踢了踢一个日军曹长的尸体,啐了一口:“小鬼子,也不过如此!”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在一个趴着的、背着皮质图囊的日军军官尸体旁喊道:“旅座!有发现!”
林晓快步走过去。那军官背上中了好几枪,已经死透。士兵从他身上解下图囊,递给林晓。图囊防水处理得很好,里面是几张折叠的军用地图和一些文件。
林晓展开地图,瞳孔微微一缩。这并非普通的作战区域地图,而是一张标注极其详细的、关于仁安羌周边地区兵力部署、火力点、以及……补给线路的示意图!上面用日文清晰地标记着几个囤积点的位置和守卫兵力,甚至有一条用虚线标注的、看似隐秘的迂回路线!
“好东西!”查理凑过来一看,也忍不住低呼。这份地图的价值,远超歼灭一支巡逻队本身。它就像一把钥匙,可能打开通往仁安羌被困友军的大门!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负责警戒侧后的阿卜杜勒突然发出低沉的警示声,他指着溪流下游的方向,脸色凝重。岩肯也皱紧了眉头,侧耳倾听着什么。
林晓心中一沉,顺着他们指的方向望去。透过层层叠叠的植被,远处似乎传来了更多、更杂乱的脚步声和日语呼喝声,正在由远及近!
“妈的,是枪声引来的!”李四禄骂道。
刚才短暂的伏击战,动静还是太大了。他们干净利落地吃掉了这支巡逻队,却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更大的麻烦,正在迅速逼近。
“打扫战场,带上所有缴获的武器和这份地图,立刻撤离!按预定路线,快!”林晓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
部队迅速行动起来,捡起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和弹药,搀扶起两名在刚才交火中轻伤的同伴,跟着岩肯,如同退潮般迅速消失在密林深处,只留下身后一片狼藉的伏击现场和越来越近的日军援兵喧嚣。
第一次丛林伏击,他们赢了,赢得干净利落,并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但他们也如同在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水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已经荡开。日军的反应速度超出了预期,接下来的追踪与反追踪,将更加残酷。他们能带着这份珍贵的地图,成功摆脱追击,并利用它找到拯救仁安羌友军的机会吗?身后的追兵,又是否会让他们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