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备忘录》的墨迹未干,暹罗东南部上空持续数月之久的紧张空气,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悄然搅动、稀释,代之以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静。曼谷不再有新的打压政令传来,边境线上政府军的调动趋于和缓,就连那些频繁“光顾”华人商行的税务官员,脸上的表情也柔和了许多。
这是一段用外部危机和内部权衡换来的、宝贵的和平时期。李金唐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平静的湖水之下,暗礁依旧密布。他没有任何松懈,反而以一种近乎贪婪的姿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自身势力的深化与扩张之中。
“振兴机械厂”成为了李金唐发展的重中之重。他深知,无论是未来的商业帝国还是潜在的防身之盾,都离不开这里发出的轰鸣声。
巨大的资金如同血液般注入工厂。崭新的、来自欧洲和美国的高精度机床被拆卸打包,通过复杂的海运渠道运抵达叻府,再在严密的护卫下送入已经再次扩建的厂区。戴着“金唐重工”(新注册的集团名称)帽子的德国、日本工程师,与本土技术人员一起,在新建的、通风明亮的车间里安装调试。
生产规模急剧扩大。除了原有的农具、五金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外,新的重点放在了两个方向:
一是**民用车辆的深化**。依托与可口可乐合作积累的卡车改装经验,“金唐重工”开始尝试小批量生产自主品牌的货运卡车底盘和发动机。虽然核心部件仍需进口,但车架、车厢等大部分结构已经能够自产。这些印着“金唐”标志的卡车,开始奔跑在暹罗南部的公路上,成为一道移动的广告。
二是**特种金属与精密加工**。在厂区最深处,被伪装成普通仓库的区域内,新的电弧炉已经投入使用,能够冶炼更高标准的合金钢。同时,新增的生产线开始小规模试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关键部件、重型车辆的变速箱齿轮,甚至是一些……看似与民用完全无关的、结构复杂的金属构件。这里的工人经过最严格的背景审查,进出都要接受堪比军事基地的检查。这里的产出,不参与任何市场流通,直接入库,列为最高机密。
李金唐在苏望天和王豹的陪同下,视察着焕然一新的工厂。听着震耳欲聋的锻压声,看着流水线上逐渐成型的精密零件,他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和平时期,它们是财富;风云再起时,它们就是我们的底气。”
与可口可乐的合作进入了蜜月期。在曼谷和东南部主要城市,印有泰文和中文标识的可口可乐广告牌随处可见,“金唐瓶装厂”的产能一再提升,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甚至开始向邻近的柬埔寨、老挝边境地区辐射。这瓶小小的黑色饮料,为李金唐带来了滚滚财源,更重要的是,搭建起一个稳固的、触及城乡各个角落的销售网络,以及与美国资本更紧密的联系。
但李金唐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充沛的现金流让他有了多点开花的资本。
**房地产业**是他的新目标。他成立了“金唐置业”,不再满足于为新唐村和工厂提供配套住宅,而是开始进军曼谷。他利用政治盟友的关系,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入了几块位于曼谷新兴商业区边缘的土地。表面上,他宣称要建造高级公寓和写字楼,吸引新兴的中产阶级。但在他自己的规划图上,这些建筑的位置都颇具战略意义——或靠近交通枢纽,或毗邻政府机构,它们在未来,将是绝佳的情报收集点和联络站。
**金融领域**的渗透更为隐秘而关键。他通过多层控股,悄然入股了几家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的泰资银行和钱庄。同时,在周明海的操盘下,“华人联合会”内部的互助储蓄业务开始向正规化、规模化转型,逐渐演变成一个事实上的、服务于华人商圈的地下钱庄网络,提供比传统银行更灵活、更便捷的信贷和跨境资金流动服务。这意味着,李金唐开始尝试掌握经济命脉中最核心的环节——资金流。
他的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他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曼谷商业报刊上,被称为“东南巨富”、“神秘的实业家”。他刻意保持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但这种神秘感反而增加了他的影响力。
然而,表面的风光之下,曼谷权力核心内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在沙立元帅那间充满檀香和权力气息的办公室里,一场小范围的密谈正在进行。参与者除了沙立,还有内政部长阿敦·信通旺和警察总监巴颂·汉拔莱。这三人,是政府内部对李金唐最感疑虑和忌惮的强硬派代表。
“元帅,我们这是在养虎为患!”阿敦部长将一份情报简报摔在桌上,语气激动,“他的机械厂在进口我们严格管控的机床!他的地产公司在曼谷到处圈地,意图不明!还有他的那个‘联合会’,现在几乎成了国中之国的行政机构!我们给了他和平,他却用它来疯狂壮大自己!”
警察总监巴颂阴恻恻地补充:“根据我们的监视,他与多位议员,甚至是一些我们内部不得志的军官,过往甚密。他在编织一张很大的网。妥协?我看他只是在利用这段喘息的时间,为下一次对抗积蓄力量。”
沙立元帅闭着眼睛,手指轻轻敲打着椅子的扶手。他何尝不知?那份《备忘录》对他而言,不过是权宜之计。李金唐的每一步发展,都在印证他最初的判断——此人不除,必成大患。
“美国人那边……”沙立缓缓开口。
“美国人只关心能不能挡住北面的共产主义!”阿敦打断道,“他们才不在乎暹罗内部是谁掌权!只要李金唐还能在边境上起到一点作用,他们就会继续默许他的存在!”
沙立睁开眼,眸中寒光一闪:“既然外部压力暂时缓和,我们也不能坐视这头野兽继续长大。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他下达了几条密令:
* **经济渗透与干扰:** 指示几家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型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在东南三府与李金唐的企业进行商业竞争,尤其是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渠道上,进行挤压。
* **政治分化:** 秘密接触那些接受李金唐资助的政客,许以更高的官职或利益,尝试对其进行策反,至少要在李金唐的政治联盟中打入楔子,制造不信任。
* **情报强化:** 授权巴颂的警察部门,动用一切手段,包括收买、渗透、电子监听等,加强对李金唐核心圈子和关键设施的情报搜集,寻找其“违法”的确凿证据,或者……制造一些“意外”。
曼谷的暗室里,新的绞索正在悄然编织。
李金唐从未天真地认为和平会永久持续。他在曼谷的政治盟友和商业情报网,很快将政府内部强硬派的最新动向传递了回来。
“他们果然坐不住了。”李金唐在新唐村的密室里,对苏望海和周明海冷笑道,“商业竞争?政治分化?看来沙立还是那些老手段。”
他迅速做出部署:
* **商业上,以本伤人,合纵连横:** “他们想用商业手段打压?我们奉陪到底。”李金唐指令旗下企业,利用雄厚的资金储备,在局部市场进行降价竞争,宁可暂时亏损,也要守住市场份额和原料渠道。同时,他加速与香港、新加坡、甚至日本商社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开辟新的进出口路径,减少对国内渠道的依赖。
* **政治上,巩固基本盘,威慑潜在动摇者:** 对于试图被策反的政客,李金唐的手段则更为凌厉。他让苏望海派人“提醒”那些摇摆者,向他们展示一些“不经意”收集到的、关于他们自身不光彩行为的“证据”。恩威并施之下,刚刚萌芽的叛意被迅速掐灭。同时,他加大对基层议员和地方乡绅的扶持,将政治根基扎得更深、更牢。
* **军事上,外松内紧,加速升级:** 表面上,“东南边境安全部队”严格遵守《备忘录》,与政府军联络官合作良好。但暗地里,王豹领导的军事小组,正在利用机械厂提供的升级部件,秘密改进武器装备,强化战术训练。李金唐批准了一项绝密计划:在边境地区的深山密林中,建立数个隐蔽的补给基地和应急指挥所,作为最后的退路和抵抗支点。
“社长,我们是否过于被动?”苏望海有些担忧。
李金唐摇摇头,目光深邃:“不,我们这是在积攒‘势’。沙立以为他在主动出击,但他每一条绞索勒下来,都会发现我们脖子比他想得更硬。他现在不敢,也不能公然撕毁协议。这些小动作,只会不断消耗他的政治资源,暴露他的焦虑。而我们,就在这看似被动的防御中,完成实力的最终蜕变。”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新唐村日益繁华的街景和远处高耸的工厂烟囱,缓缓道:“这段和平,是风暴眼。享受它,但更要利用它。当下一场风暴来临时,我们要确保自己不再是需要寻找掩体的小船,而是……能够驾驭风浪的巨舰。”
短暂的和平之下,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表面的平静,已然薄如蝉翼。下一次碰撞,或许将决定暹罗未来数十年的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