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看向他,挑了挑眉。
“你是何人?有何计策,说来听听。”
那年轻人拱手行礼。
“臣,兵部武选司主事,于谦。”
于谦!
这个名字让帐外的朱元璋和朱标都愣了一下。
他们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
于谦朗声说道。
“陛下,马哈木据山而守,我军大炮无法运上山,此乃其一。”
“但山地崎岖,利于我军,却也不利于敌军骑兵大规模调动,此乃其二。”
“臣以为,既然大炮运不上去,何不……将山给移过来?”
这话一出,满帐哗然。
朱高煦更是直接嗤笑出声。
“移山?你当自己是神仙吗?简直是胡言乱语!”
永乐大帝却没有生气,他看着于谦。
“继续说。”
于谦无视了旁人的嘲讽说道。
“臣说的移山,并非真的移山。而是化整为零,将红夷大炮拆解,由士卒分批运上山,在山顶重新组装。”
“而后,居高临下,对其王帐所在,进行覆盖式轰炸!”
“马哈木自以为山地是我军大炮的禁区,必然疏于防范,我军正好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所有将领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主事。
这个法子……
简单,粗暴,但又匪夷所思!
谁能想到,把那么沉重的红夷大炮拆了再运上山?
永乐大帝的眼睛,亮了!
他盯着于谦,仿佛在看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好!”
“好一个‘移山’之计!”
他忍不住抚掌大笑。
“哈哈哈!好一个少年英才!朕怎么现在才发现你!”
帐外的朱元璋和朱标,也被于谦的计策给惊艳到了。
朱标看着画面里那个身形笔挺的年轻人,扭头问时靖。
“时靖,这个于谦,可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才?”
时靖看着于谦,眼神里充满了无比的敬意,他郑重地躬身。
“回太子殿下。”
“此人,于谦。”
“大明……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这四个字,让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连同旁边的徐达,全都懵了。
他们盯着时靖,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时靖,你没开玩笑吧?”
朱元璋第一个沉不住气了,他指着画面里那个身板笔直的七品小官,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国士无双?就凭他这个‘移山’的计策?”
“这计策是巧妙,是出人意料,可……配得上这四个字?”
“咱大明开国多少年了,咱亲封的国公、侯爵,哪个不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哪个不是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咱都不敢轻易用‘国士无双’去评价他们!”
徐达也跟着点头,他戎马一生,看人极准,但他也不敢苟同。
“陛下说的是。此子确有奇才,但‘国士’二字,干系国运,太重了。”
“他现在,还担不起。”
时靖迎着朱元璋和徐达审视的目光,再次躬身,语气却比刚才还要坚定。
“陛下,魏国公,我没有夸大其词。”
“于谦,于少保,他担得起。”
“若无此人……”
时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
“若无此人,大明,会提前两百年亡国!”
什么?!
朱元璋的眼睛猛地瞪圆,一把抓住了时靖的胳膊。
“你说什么?!”
“亡国?!”
“咱的大明……亡了?!”
这位开国皇帝的声音都在发颤,那双杀人无数的眼睛里,此刻充满了惊恐和慌乱。
他可以接受儿子战死沙场,可以接受自己老去,但他无法接受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江山,竟然会亡!
“谁干的?是哪个混账东西?咱的子孙后代都是干什么吃的!”朱元璋的怒吼声震得虚空都在颤抖。
时靖被他抓得生疼,但还是强忍着解释道。
“陛下,您冷静!冷静!”
“大明没有提前亡国,就是因为有于谦在!”
“他在最危急的关头,以一人之力,挽救了整个京师,延续了大明两百年的国祚!”
嘶——
在场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以一人之力,为王朝续命两百年?
这是何等样的丰功伟绩!
这已经不是凡人能做到的事情了!
朱元璋的手松开了些,但依旧死死盯着时靖,急切地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大明遭遇了什么灭顶之灾?你给咱说清楚!”
时靖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陛下,此事说来话长,眼下……还是先看完永乐大帝的最后一战吧。”
“您看,他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这句话,把朱元璋的注意力又拉了回去。
他看了一眼画面中那个身影,心中的担忧和不舍压倒了对未来的追问。
是啊。
先看完老四。
看完他这波澜壮壮阔的一生。
朱元璋重新坐下,但所有人都看得出,他的心情已经无法平静,那双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画面之中。
永乐大帝在于谦的计策中,找到了破局的关键。
他的精神为之一振,整个人的气势都变了。
“传朕旨意!”
永乐大帝的声音,响彻整个军帐。
“所有红夷大炮,立刻向前推进一千步!给朕顶到山脚下去!”
这个命令,让刚刚因为于谦计策而兴奋的将领们,又一次愣住了。
朱高煦第一个站了出来,面露难色。
“父皇,这……这天寒地冻的,到处都是积雪,路面又滑又泥泞。”
“一门红夷大炮重达数千斤,要挪动一千步,谈何容易?”
“将士们一夜不眠不休,恐怕也难以完成啊!”
“难以完成?”
永乐大帝冷冷地瞥了他一眼。
“那就告诉将士们,如果他们推不动,朕亲自去给他们推!”
“告诉他们,天亮之前,朕要看到所有大炮,都架在马哈木的眼皮子底下!”
“告诉他们,此战若胜,朕与他们同庆!此战若败,朕与他们同死!”
朱高煦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只能躬身领命。
“儿臣……遵旨!”
“三千营何在?”永乐大帝再次喝道。
“给朕把马哈木的王帐给盯死了!一只苍蝇飞出来,朕都要知道是公是母!”
“遵命!”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整个明军大营,这台沉寂了数日的战争机器,再次疯狂地运转起来。
无数的士兵顶着刺骨的寒风,在雪地里喊着号子,用肩膀扛,用撬棍撬,用尽一切办法,推动着那些如同小山一般的红夷大炮,艰难地向前挪动。
军帐内,永乐大帝没有休息。
他站在巨大的沙盘地图前,一手按着腰间的战刀,双眼死死地盯着代表着马哈木王帐的那个小旗。
“马哈木,你这只老狐狸。”
“朕这次,一定要亲手斩下你的头颅,告慰我大明战死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