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的那封极具蛊惑力的密信,在辽国朝廷内部掀起了惊涛骇浪。经过数日的激烈讨论,面对奏折中描述的“妖术”威胁和“颠覆”野心,皇帝最终被成功说服,采纳了将军耶律洪那份“扫清妖患,斩草除根”的国策。
命令迅速下达,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隆隆作响。一个月后,一支由三千名精锐重甲骑兵和五千名百战步兵组成的先锋大军,如同一条蜿蜒的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天狼部所在的山林外围。
但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显然得到了蓝这位高人的详细指点,行事异常谨慎。他们并没有因为兵力优势而贸然闯入地形复杂、遍布陷阱和凶险的山林腹地。相反,他们在森林边缘的一片开阔地带安营扎寨,并立刻展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
士兵们大规模地砍伐周边的树木,在营地外围建立起坚固的箭塔、密集的鹿角和极深的壕沟,摆出了一副准备长期围困的强硬姿态。他们的战术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将天狼部困死在山中。
白日里,军营中战鼓之声不绝于耳,操练的喊杀声震天动地,清晰地传到远处的石城之内,形成持续的心理威慑。
到了夜晚,数千堆篝火冲天而起,连绵不绝,将半边的夜空都映照成了一种不祥的血红色。
这种日夜不停的军事压迫,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石城所有人的心头,让和平安逸了太久的族人们感到了窒息般的恐惧。
数日之后,一名辽国信使忽然在阵前递来一份傲慢至极的宣战檄文。檄文斥责天狼部为“窃据山林、以妖术蛊惑人心的妖党”,并以帝国的名义宣告,大军不日即将“踏平石城,焚毁妖巢,寸草不留”。至此,抽象的战争威胁,终于化为了兵临城下的残酷现实。天狼部黄金时代的和平被彻底打破,战争的阴云,正式笼罩在了这座乌托邦的上空。
辽国大军压境的确定消息,一度在石城中引发了不小的恐慌。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日月之子”而言,战争只是史诗挂毯上遥远的传说。
然而,这种生死存亡的巨大外部威胁,也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凛冽寒风,瞬间吹散了此前因为“秋掠”和“黑雪”事件而产生的内部分歧与猜忌。短暂的恐惧迅速转化为同仇敌徾的战斗决心,整个部族被前所未有地紧紧团结起来。
议事大厅内,不再有争吵和分歧,气氛变得凝重而高效。苍狼彻底恢复了他作为部落战神的本色。他那洪亮而充满力量的声音重新在战士们的耳边响起,他有条不紊地清点兵员、观察地势、分配防区、下令加固城防,他那双曾经因为安逸而略显平静的眼眸中,重新燃烧起了久违的、炽热的战斗火焰。
烬则成为了所有人的战略主心骨。他站在巨大的沙盘模型前,冷静地分析着敌军营地的每一个布局细节,推演着对方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他开始设计一系列依托山林复杂地形的防御工事和诡诈的反击方案,无数精妙的战术构想在他的脑中成形。
而月见,也强行收起了自己内心的悲伤与恐惧。她深刻地知道,现在绝不是软弱和自责的时候。她每日都登上城墙的最高处,将自己的精神感知延伸到极限,如同一座无形的、永不休息的哨塔,时刻监控着远方辽国军营中的士气变化、巡逻队的确切路线,乃至每一次微小的兵力调动。
领导核心的三人,在共同的敌人面前,重建了紧密的协作。他们重新团结在了一起,但所有人都清楚,这种团结的内核已经改变。它不再是过去那种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无限希望的和谐创造。而是一种被残酷现实所逼迫,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战的沉重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