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纳选秀女以充后宫的旨意既下,便如同在广陵这潭已不平静的湖水中又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江淮乃至更远的地域。
那些早已翘首以盼、摩拳擦掌的门阀氏族,终于等到了这梦寐以求的阶梯,一时间,各方势力闻风而动,广陵城内暗流汹涌,比那战场之上的明刀明枪更添几分诡谲与热切。
首当其冲的,便是总领朝政、深得吴王信重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谏的府邸。
往日里,张相府门虽车马不绝,但多是公务往来,秩序井然。
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天光未亮,门前巷陌便已被各色华丽车驾塞得水泄不通。
来自各州郡的豪族代表、家中主事之人,乃至一些亲自出面的家主,皆是锦衣华服,手持名帖礼单,翘首等候。
门房收拜帖、礼单收到手软,那厚厚一摞摞的泥金帖子与描红礼单,几乎要将那张花梨木的案几压垮。
所递之礼,早已超脱寻常金银范畴。
有前朝失传的名家字画,有温润无瑕的古玉珍玩,有来自南海的硕大珍珠、血色珊瑚,更有那直接标明是赠予“张相族中俊才”的田庄地契、商铺干股。
言辞之间,极尽谦卑谄媚,只求张相能在王妃乃至吴王面前,为其家中待选之女美言一二,若能得列名册,便是天大的恩情。
张谏对此不胜其烦,却又不得不虚与委蛇。
他深知大王心意,更知自身能位极人臣,全赖大王信重与自身寒门出身所带来的“清白”。这些厚重之礼,他分文不敢取,尽数登记造册,命人妥善封存,日后皆要呈报大王知晓。
对于请托,他只反复言说:“选秀乃宫中大事,自有王妃与礼部依制秉公办理,臣只理朝政,不敢擅专。” 即便如此,每日里耗费在应对这些访客上的时间精力,仍是让他疲惫不堪。
相较于张谏府邸的门庭若市,内侍监知枢密事、宣徽院使李肆的宅邸,则显得“清静”许多,却也更加微妙。
官员们自然不会像巴结宰相那般公然拜访一位权势熏天的内侍,但各种精巧的拜帖与“心意”,却如同夜间流淌的溪水,无声无息地渗入李宅。
李肆执掌宫禁、宣达王命,更是此次选秀的具体协办人之一,其影响力在某些环节甚至更为直接。
那些精于钻营者,早已摸清这位内相爷的喜好——他不好金银,却雅好收集古籍孤本、名家砚台。
于是,便有那用紫檀木匣精心装帧的宋版残卷,或是据说曾是王右军用过的古砚,被悄无声息地送入李肆书房。
李肆是何等精明人物,他深知自身权力完全系于大王一念之间。
他将所有礼物一一记下,却比张谏处理得更为圆滑。
一些无关痛痒、却又足显诚意的雅物,他会斟酌着收下,让对方安心,却也绝不作出任何承诺。而那些过于贵重、明显别有企图的,则原封不动退回,语气谦恭却态度坚决。
他就像一条滑不溜手的游鱼,在各方势力的暗流中穿梭,既不得罪人,也绝不留下任何可能被大王质疑的把柄。
这日午后,李肆抽空至张谏府中商议选秀具体流程。两人在密室中落座,皆是面露苦笑。
“张相这几日,怕是不得清净了。”李肆尖细的嗓音带着几分调侃,亦有些同病相怜。
张谏揉了揉眉心,叹道:“何止是不清净,简直是……唉,李公公想必也是如此。”
李肆点点头,压低声音:“咱们这位大王,心思深着呢。此番选秀,看似顺应那些旧族之意,实则……呵呵,你我可不能会错了意。”
张谏神色一凛:“公公的意思是?”
“咱家琢磨着,”李盏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口气,“大王要的,是安他们的心,却未必真要让他们的人占满后宫。否则,何必让王妃娘娘亲自主持?又何必让咱家这个内侍来协办?直接让礼部按旧例办就是了。”
张谏深以为然:“不错。大王曾言,要培植新贵,以制旧阀。这后宫,亦是如此。若选入太多高门之女,彼此联姻勾连,恐非社稷之福。”
“正是此理。”李肆放下茶盏,“所以,这人选上,咱们得用点心。那些跳得最欢、送礼最重的,其女未必能入大王和王妃青眼。反倒是……那些家世尚可、门第不显,或是颇有才名、性情温婉的寒门女子,或许更合上意。”
张谏眼中精光一闪:“公公高见。如此,既显大王公允,广纳良家,又能潜移默化,达成大王所欲。只是,这遴选之初选,画像递交瑶光殿,还需谨慎。”
“这个自然。”李肆笑道,“咱家已吩咐下去,让画师们‘用心’些。那些旧族之女,依实描摹便可。至于一些咱家与张相都觉得不错的寒门秀女,不妨让画师笔下再多几分神韵气度。最终定夺,自有王妃娘娘圣裁。”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场看似风花雪月的选秀,其背后早已被赋予了深刻的政治意味。
瑶光殿内,因生产而休养了数月之久的朱清珞,气色已日渐红润,只是身子仍比以往娇弱些,徐天特意吩咐后宫事务仍暂由宋福金协理,让她安心将养。
如今选秀事宜启动,诸多画像、名册如流水般送入瑶光殿,朱清珞自知此事关系重大,且自身精力确实不济,便吩咐宫人:“去请宋才人过来,一同看看。”
不多时,宋福金款步而至。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宫装,梳着简单的发髻,只簪一支玉簪,却越发显得气质沉静,眉目通透。
她先是向朱清珞行了礼,又关切地问候了王妃凤体。
“妹妹不必多礼。”朱清珞温和地让她起身,“今日叫你来,是为选秀之事。画像名册送来了不少,我一人瞧着也眼花,你素来心细,眼光也好,来帮我一同参详参详。”
宋福金微微躬身:“王妃信重,妾身惶恐。只是此事关乎大王后宫,妾身份低微,恐不敢擅专。”
“无妨,”朱清珞摆摆手,“大王既让你协理六宫,便是信你。你我皆为大王身边人,自当为他分忧。来看看吧,说说你的看法。”
说着,便有宫女将一叠叠精心绘制的秀女画像呈上。画中女子个个年轻貌美,姿态各异,或娇羞,或端庄,或明媚,旁边附有名帖,详载其籍贯、家世、年龄、性情、特长。
朱清珞与宋福金并肩细看,低声交谈。
“此女出身琅琊王氏,倒是百年望族,看画像眉宇间颇有傲气…”
“这家世尚可,其父为郑州司马,非顶尖门阀,画像看来倒还娴静…”
“哦?这个竟是寒门出身,其父为县学博士,通诗书,善棋艺…”
宋福金看得极为认真,时而凝眉,时而微微颔首。
她并不轻易发表意见,只在朱清珞问及时,才谨慎开口,点评也多从“性情是否安顺”、“是否知书达理”、“于后宫安宁是否有益”等角度出发,极少谈及家世背景,却往往能一语中的。
朱清珞听着,心中愈发赞赏。
宋福金之才,确不亚于己,且心思缜密,洞察人心,有她相助,自己确实省心不少。
两人一番筛选,初步挑出了一些家世适中、品貌看起来俱佳的女子画像,置于一旁,准备待大王过目后再行斟酌。
然而,瑶光殿内这番“姐妹情深”、“共襄事宜”的和睦景象,落在某些人眼中,却格外刺目。
与瑶光殿相距不远的缀锦轩内,美人花见羞正对镜自照。铜镜中映出的容颜,依旧是倾国倾城,绝世独立。
她伸出纤纤玉指,轻抚着自己光滑的脸颊,眼神却冰冷如霜。
自从王妃产子后,大王虽也偶尔来她这里,但明显次数少了。
这倒也罢了,王妃地位尊崇,又诞下麟儿,她虽嫉妒,却也不敢真的与之争锋。可那个宋福金算什么东西?
一个降虏之女,不过略有几分姿色和心眼,品级还在自己之下,如今竟仗着协理六宫之权,俨然成了后宫第二人般!连选秀这样的大事,王妃都只叫她去商议,将自己这个美人置于何地?
自己居住的缀锦轩紧挨着瑶光殿,本是无上荣宠,如今倒像是成了一个绝妙的讽刺!王妃不理自己也就算了,连宋福金都敢踩到自己头上!
“砰!”一声脆响,她手中的玉梳被狠狠摔在地上,断成两截。
身旁侍立的心腹宫女吓得浑身一颤,连忙跪下:“美人息怒!”
“息怒?我如何息怒!”花见羞猛地转身,美艳的脸上因愤怒而扭曲,“她宋福金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个才人!如今倒摆起主子的款儿了!协理六宫?我呸!定是使了什么狐媚子手段,哄得大王和王妃团团转!”
她越说越气,在殿内来回踱步,罗裙曳地,却带起一阵戾风:“还有王妃!我日日晨昏定省,何等恭顺?她却从未真正将我放在眼里!如今更是只信任那个贱人!莫非是觉得我出身不及她宋福金?我虽是汴梁所献,却也曾是…”
她话到嘴边,终究没敢说出那个名字,只是胸脯剧烈起伏,眼中满是怨毒与不甘。
心腹宫女低声劝慰:“美人慎言啊…宋才人不过是暂时协理,等王妃凤体康健了,自然…”
“等?等到何时?”花见羞冷笑一声,打断她,“等到她宋福金羽翼丰满,彻底将我踩在脚下吗?不行!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她猛地停住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得想个法子,好好敲打敲打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宋才人!叫她明白,在这后宫里,大王宠谁,谁才是真正的贵人!而我花见羞,才是大王最宠爱的那个!”
她盘算着,如何才能既给了宋福金教训,又能将自己摘干净,最好还能让大王更加怜惜自己…几个恶毒的念头在她心中逐渐成形。
是夜,徐天难得地提前处理完了政务。连日的劳心劳力,让他大多宿在承晖堂,今日总算偷得片刻清闲。他信步而出,自然而然地便走向瑶光殿。
殿内温暖如春,带着淡淡的奶香和安神香的清雅气息。徐天先去偏殿看了看一双儿女。
乳母嬷嬷们见大王到来,连忙跪地行礼。徐承岳已然睡熟,小拳头攥得紧紧的,模样憨态可掬;徐昭曦却还醒着,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父亲。
徐天心中一片柔软,俯身轻轻摸了摸女儿娇嫩的脸蛋,小家伙竟咧开没牙的小嘴,像是笑了笑。这无声的笑容,瞬间驱散了徐天满身的疲惫。
看罢儿女,他才转入正殿。朱清珞正倚在软榻上翻看着什么,见徐天进来,脸上立刻漾开温柔的笑意,起身相迎:“大王今日怎么得空过来了?”
“政务稍歇,便来看看你和孩子们。”徐天很自然地扶住她,“你身子才好些,莫要劳神。”他的目光落在榻上散放的画卷上,“还在看那些?”
“闲来无事,再看看。总得为大王把好第一道关不是?”朱清珞笑道,拉着他坐下,“大王来得正好,妾身正有一事想与大王商量。”
“何事?”徐天接过宫娥奉上的热茶。
“是关于岳儿和曦儿的。”朱清珞语气温婉,“他们周岁时,正值大王忙于战事,这抓周之礼便耽搁了。按民间习俗,抓周预示孩儿前程,虽不可全信,倒也是个趣儿。妾身想着,如今诸事稍定,不如择个吉日,为他们补上这抓周之礼,大王以为如何?”
徐天闻言,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歉然和欣慰交织的神情。他政事繁忙,对儿女的成长缺席太多,此事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
他握住朱清珞的手:“是孤疏忽了。亏得你想着。好,就依你所言,好好办一办。需要什么,让内侍监和礼部去筹备,务必办得热闹些。”
朱清珞见他应允,眼中笑意更深:“倒也不必太过奢靡,只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图个吉利喜庆便好。”
“这是自然。”徐天点头,随即又哼了一声,“也让那些整天盯着孤后宫的人看看,孤的嫡子嫡女,是何等金贵!”
说笑间,朱清珞将李肆方才送来的一叠她初步筛选出的秀女画像推到徐天面前:“大王既来了,也瞧瞧这些?都是些家世清白、品貌不错的。”
徐天随手翻看了几幅,画中女子确实容颜姣好,各有风姿。
他注意到这些女子家世多为中等乃至寒门,心中便已明了张谏和李肆的用意,暗赞两人会办事。
他其实对此事并无太大兴趣,但见朱清珞如此尽心,也不忍拂逆她的好意。
他大致浏览了一遍,便合上画卷,笑道:“孤信得过你的眼光。你挑选的人,必然是好的。如今只是画像,待正式选阅之时,再看真人不迟。这些且先放一放吧。”
说着,他拉起朱清珞的手,眼中带着一丝促狭和温情:“今日难得清闲,莫要让这些琐事扰了你我。天色已晚,早些安歇吧。孤让人备水,你我一同沐浴解解乏。”
朱清珞闻言,脸颊微微泛红,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却并未拒绝,只是低声吩咐宫人去准备。
她知道,这是大王表达亲近和慰藉的方式。在这深宫之中,能得夫君如此对待,已是莫大的福分。
氤氲的热气弥漫在浴殿之中,隔开了外界的纷扰与算计。
唯有此刻,方能暂得片刻的宁静与温情。
然而,瑶光殿的灯火渐熄,广陵城的夜色却并未沉寂。无数关于富贵、权力与欲望的盘算,仍在各个角落悄然生长。缀锦轩中,花见羞对镜梳理着长发,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笑意;官邸深处,门阀使者仍在焦急等待回音;而承晖堂的案头,那预示着新一轮风雨的奏章,正在静静等待着黎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