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片场烟火气,字里藏山河
片场的晨光总带着股特殊的味道——混着道具组熬制浆糊的糯米香、服装间飘来的樟脑丸味,还有演员们手里捧着的豆浆油条热气。林羽踩着露水走进北大红楼布景时,老张正蹲在地上跟道具组吵架,声音比清晨的蝉鸣还亮。
“我说了这砚台得是端溪的!你拿个普通青石的糊弄谁?当年蔡元培先生用的就是端砚,这点细节都做不好,拍出来像话吗?”老张手里捏着个巴掌大的砚台,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道具组组长小王脸涨得通红,手里的抹布都攥皱了:“张组长,端溪砚现在市价快十万了!预算……预算真不够啊!”
“预算预算,就知道预算!”老张往地上一拍砚台,“这戏是给国庆献礼的,差这点钱?去跟林总说,我老张今天把话放这,少了这砚台,这场戏我不拍了!”
林羽刚走到旁边,就被这话砸了个正着。他弯腰捡起地上的砚台,指尖蹭过冰凉的石面,笑着打圆场:“多大点事,端溪砚是吧?我让人送过来。”说着掏出手机,给古玩店的朋友打了个电话,“王老板,把你店里那方带‘松鹤图’的端溪砚送片场来,记我账上。”
挂了电话,老张还在嘟囔:“不是我较真,这细节里藏着精气神呢!你看这砚台的包浆,得是用了十年以上的老物件才有的光泽,新砚台哪有这味道……”
“是是是,张老师说得对。”林羽笑着递过刚买的豆浆,“先垫垫肚子,等砚台来了再拍。”
正说着,服化道组的小李抱着堆长衫跑过来,急得满头汗:“林总,您看这领口的盘扣,老裁缝说当年都是手工打的‘一字扣’,我们这机器做的总差点意思,可手工做来不及了……”
林羽接过件长衫,指尖捻了捻盘扣的线脚,确实有点僵硬。他正琢磨着,苏瑶带着几个阿姨从外面进来,手里拎着个大布包:“别愁了!我找小区里的张奶奶们帮忙,她们年轻时都做过针线活,这‘一字扣’闭着眼都能打!”
布包里钻出几个戴老花镜的阿姨,围坐成一圈,手里的针线飞快穿梭。张奶奶捏着盘扣线头,眯着眼笑:“这活儿我熟!当年我给我家老头子做中山装,这盘扣得绕三圈才够结实……”
片场顿时热闹起来。阿姨们一边缝扣子,一边聊家常,张奶奶说她年轻时见过穿长衫的学生游行,“那叫一个精气神,举着标语喊口号,嗓子都哑了还在喊”;李阿姨翻着老相册,指着张泛黄的照片:“你看我爸这长衫,袖口总卷两圈,跟你们这剧本里写的一模一样……”
演员老周凑过来,捧着本《李大钊文集》请阿姨们看看:“您看这描述,‘常穿件洗得发白的灰布长衫,袖口磨出毛边’,是不是就是这种感觉?”
张奶奶戴上老花镜,指着照片里的人:“对对对!我见过李先生,就穿这样的!说话时总爱撸袖子,露出胳膊上的青筋,那股劲儿啊,看着就提神……”
正说着,古玩店的砚台送来了。林羽拆开锦盒,里面的端溪砚果然带着温润的光泽,砚池里仿佛还留着淡淡的墨香。老张凑过来一看,眼睛都亮了:“就是这感觉!你看这砚边的磕碰,一看就是常摔在书桌上的老物件……”说着拿起支毛笔,蘸了点清水在砚台上磨了磨,“得嘞,开拍!”
摄像机缓缓转动,老周穿着灰布长衫坐在书桌前,手里握着那方端溪砚,笔尖悬在纸上。灯光打在他脸上,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为了贴合角色,他特意染白了头发。
“开始!”
老周深吸口气,拿起笔蘸了蘸墨,在纸上写下“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混着窗外阿姨们的针线声,竟有种奇妙的和谐。
林羽站在监视器后,看着画面里老周的眼神——有愤怒,有坚定,还有藏不住的期盼,忽然觉得这砚台、这盘扣、这磨白的长衫,都不是普通的道具。它们像一条条细线,把过去和现在缝在了一起。
中场休息时,苏瑶拉着林羽看手机:“你看我外公发的视频,他说这场景跟他当年上学时一模一样,连窗外的那棵老槐树都像……”
视频里,苏瑶外公坐在轮椅上,对着镜头抹眼泪:“太像了……当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屋子里开会,油灯昏黄,可心里亮堂着呢……”
林羽正看着,老张又凑过来,指着剧本上的一句台词:“林总,你看这句‘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是不是该加点手势?我觉得李先生说这话时,肯定会拍着桌子说……”
“张老师说得对。”林羽点头,“让老周试试,加个拍桌的动作,情绪更足。”
片场的烟火气越来越浓。阿姨们的针线活堆成了小山,长衫的盘扣一个个变得饱满灵动;道具组炖了大锅粥,飘着股小米的清香;老周拿着砚台反复练习握笔的姿势,指节都磨红了;苏瑶的外公被接来片场,坐在轮椅上给演员们讲当年的故事,“那时候我们没钱买蜡烛,就点煤油灯,黑烟把鼻孔都熏黑了,可谁都不觉得苦……”
太阳升到头顶时,王老板派人送来了批冰镇酸梅汤,说是“给国庆献礼片添点凉”。林羽给大家分着酸梅汤,看着阿姨们举着杯子笑,听着老张跟演员们争论台词,忽然觉得这片场像个特别的时空胶囊——老物件在这儿活了过来,老故事在这儿续上了新篇。
“林总,古玩店送砚台的师傅说,那方砚台是他爷爷当年用过的,当年就送给过学生游行队伍当信物……”小李跑过来汇报。
林羽愣了愣,看向监视器里老周握着砚台的手,忽然觉得这砚台的包浆里,藏着的何止是岁月,还有一代代人传下来的那股劲儿。他拿起手机,给团队发了条信息:“加个镜头,拍砚台里的墨汁映出窗外的国旗。”
毕竟,这烟火气里藏着的山河,才是最该被记住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