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的宣传攻势愈演愈烈,全球范围内一票难求,ImAx影厅的预售更是排到了几个月后。一种“不看《阿凡达》就等于被时代抛弃”的舆论氛围被成功营造出来。西方媒体更是大肆渲染,称这是“好莱坞技术的王者归来”,“对内容至上主义的一次完美逆袭”。
龙国国内电影市场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原本定档同期的大片纷纷选择撤档避其锋芒,院线方则将最好的影厅和最多的排片都预留给了《阿凡达》。整个行业似乎都在等待着林氏文娱的回应,或者说,等待着看林氏文娱如何应对这次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然而,林氏文娱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没有紧急宣布类似的3d大片计划,没有在宣传上与之硬碰硬,甚至没有过多地对此事发表评论。公司一切照旧,按部就班地推进着原有的项目:一部由沈忆萍和陈静主演的、聚焦中年女性生活的温情现实题材电影《春潮》,以及一部由爆笑麻花团队打造的、延续《夏洛特烦恼》风格的喜剧片《超能一家人》,依然坚定地定档在距离《阿凡达》上映不远的一个热门档期。
这个决定让业内大跌眼镜,甚至引发了内部的一些疑虑。 “秦总,我们真的不调整吗?《阿凡达》势头太猛了!” “用《春潮》和喜剧片去对抗《阿凡达》?这…这未免太悬殊了吧?” 就连林晓和苏婉清也有些担心,晚上在林家沟子吃饭时,忍不住问林羽:“我们真的没关系吗?那部《阿凡达》看起来真的好厉害…”
林羽给她们一人夹了一筷子菜,语气依旧平静:“吃饭。电影好不好,不是只看技术的。别忘了我们最初是靠什么起来的。”
他的镇定仿佛有一种感染力,让身边的人也逐渐安下心来。
暗地里,林羽的行动却从未停止。通过系统,他早已将《阿凡达》及其相关技术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包括其惊人的优势和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如部分观众可能产生的3d眩晕感、叙事相对传统等)。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来自蓝星的、应对甚至超越的方案。
他并没有选择立刻推出另一部3d巨制去硬碰硬,那只是跟随而非超越。他有着更深的谋略:
第一,技术储备与迭代:他通过系统兑换了更先进、更成熟的3d、ImAx、甚至4K\/120帧、虚拟拍摄等全套技术资料(源自蓝星后续发展),悄然输送给林氏文娱旗下的技术实验室和合作的设备厂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他要的不是跟进,而是在下一代技术上直接领先。
第二,内容为王,差异化竞争:他坚信,再炫酷的技术奇观,随时间推移也会褪色,而真正动人的故事和角色才能永恒。他选择用《春潮》这样的高品质现实题材和《超能一家人》这种接地气的喜剧,去满足那部分可能对纯技术轰炸产生审美疲劳、或者更注重情感共鸣的观众市场。这是一种田忌赛马式的策略。
第三,布局未来杀手锏:他早已从蓝星宝库中选定了一个一旦公布将同样石破天惊的项目——《流浪地球》(蓝星版)。这是一个充满宏大想象、硬核科幻设定、却又蕴含着浓厚家园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史诗级项目。它同样需要顶尖特效,但其核心魅力在于震撼的科幻概念和强烈的情感冲击,足以在理念层面与《阿凡达》的异星探险分庭抗礼,甚至更符合龙国文化价值观。他计划在《阿凡达》热度稍退、市场对重工业科幻产生更高期待时,再抛出这个重磅炸弹,一举奠定在科幻领域的权威。
于是,在外界看来,林氏文娱似乎在《阿凡达》的泰山压顶之下选择了“避其锋芒”,甚至有些“软弱”。
但只有林羽自己知道,他正以一种更从容、更具前瞻性的方式,布下一个更大的局。他任由《阿凡达》在全球掀起技术狂潮,享受无尽的赞誉,因为他深知,潮水终会退去。而当人们开始回味故事本身时,当他的技术储备成熟时,当《流浪地球》破空而出时,才是真正决胜负的时刻。
他坐在林家沟子的书房里,窗外月色如水。他刚刚审阅完《流浪地球》的初步概念设计图,然后拿起另一份文件——是关于在龙国西部沙漠建设一座最先进的影视工业化基地的规划,那里将来可以用于《流浪地球》这类大片的实景拍摄。
风暴已然来临,而他,仿佛只是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预告片,然后继续从容地规划着属于自己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正片。